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模型中变应性鼻炎的鼻腔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中药灌饲及同类传代的方法构建不同的体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滴鼻的方法构建变应性鼻炎的疾病模型,瑞氏染色计数鼻黏膜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鼻腔黏膜Eotaxin的表达。结果:寒、热、常体的变应性鼻炎体质模型成功建立,鼻腔黏膜Eotaxin在各组体质的变应性鼻炎中均能表达,且寒体组表达最明显(P0.05),并与鼻黏膜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呈正相关(P0.05)或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体质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能够影响Eotaxin的表达,而Eotaxin募集、趋化了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鼻腔黏膜的浸润和表达,能够反映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与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协同作用所致的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AR是以鼻黏膜下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为之特征,EOS被认为是AR发病机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效应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Eotaxin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选择性趋化和激活因子,CCR3是其选择性受体,它们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燕志强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水平与EOS浸润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研究Eotaxin与AR发病关系意义重大。国外医学家通过体外实验表明Eotaxin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选择性最高的EOS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组胺 H3受体激动剂 IMETIT 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豚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致敏组、药物处理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另2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复制 AR 模型,3组均以1%卵清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滴双鼻激发,记录30 min内喷嚏、挠鼻次数。AR 模型建立后,对照组、致敏组、药物处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 mL/kg)、生理盐水(10 mL/kg)、生理盐水(10 mL/kg)+IMETIT(3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5 d,处死。取鼻中隔黏膜组织行 HE 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含量。结果:致敏组和药物处理组30 min 内喷嚏次数分别为20.90±4.88、23.10±4.59,30 min 内挠鼻次数分别为26.80±4.80、25.00±3.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00)。致敏组、药物处理组每高倍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分别为21.60±4.23、22.37±3.0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09)%、(29.60±2.8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581和0.676)。结论:IMETIT 不能减少 AR 模型豚鼠鼻中隔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变应性鼻炙诊断的重要性。②方法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程度和阳性率。同时以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炙患者作正常对照。③结果70倒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例正常人和4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阳性率也明显强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④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黏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变应性鼻炎的一项重要诊断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组织体积大,容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可以推测此类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AMCase)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1)mRN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作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代偿性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和比较两组AMCase、eotaxin-1的表达水平.结果 AMCase和eotaxin-1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AMCase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mRNA表达比率为42.24±12.85和5.46±1.17,eotaxin-1为11.93 +2.89和2.43±1.37,观察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Case和eotaxin-1 mRNA表达水平与鼻息肉相关,可能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聚集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Eos性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Eos是哮喘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关键效应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Eot)在选择性地诱导Eos在气道粘膜的粘附、募集和脱颗 相似文献
8.
9.
庞新举耳鼻咽喉科 南京 ) 王秋萍耳鼻咽喉科 南京 ) 程友耳鼻咽喉科 南京 ) 张勇耳鼻咽喉科 南京 ) 王志颐耳鼻咽喉科 南京 ) 谢燕清 钟南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4):367-369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但关于AR患者下气道炎症国内仍缺乏研究。文中评估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上、下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选取80名正常人(对照组)和101名单纯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AR组)行鼻灌洗及诱导痰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个数。AR组鼻灌洗液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R组鼻灌洗液与诱导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AR组鼻灌洗液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之间存在相关性(r=0.31,P<0.01)。结论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上、下气道嗜酸性炎症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总IgE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变化 ,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变应性鼻炎患者 45例 ,男 2 9例 ,女 1 6例 ,年龄 2 3~ 44岁 ,病程 1~ 1 8年不等。对照组选健康者 45例 ,男 32例 ,女 1 3例 ,年龄 2 0~ 56岁 ,家族与个人均无过敏史。1 2 检测方法血清总IgE测定 :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抗人IgE单抗IRMA双抗夹心试剂盆。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测定 :采集鼻分泌物涂片 ,经瑞氏染色镜检嗜酸性粒细胞。2 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豚鼠过敏性休克猝死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肺组织内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方法 1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过敏性休克模型组(n=6).以人血清致敏法建立过敏性休克豚鼠模型,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测定Eotaxin在正常豚鼠和过敏性休克模型豚鼠肺组织内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豚鼠肺组织内Eotaxin表达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过敏性休克发生时Eotaxin在肺内阳性表达显著增加,为过敏性休克的判定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下鼻甲黏膜和25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无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AQP5表达情况,分析AQP5表达与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①对照组鼻黏膜HE染色呈轻度炎症反应,AQP5表达较弱;AQP5染色阳性细胞很少且散在分布于鼻黏膜上皮下细胞.②变应性鼻炎组患者鼻黏膜HE染色表现为明的腺体增生、炎症反应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鼻黏膜组织中大量AQP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纤毛上皮细胞以及鼻黏膜血管的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与对照组比较AQP5表达阳性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变应性鼻炎组AQP5的表达与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819,P<0.001).结论 AQP5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高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AQP5的高表达与腺体过度分泌密切相关.对AQP5的研究开发可能成为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及新的基因治疗效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度和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两组,其中轻、中度组32例,重度组16例,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为我院18例无喘息病毒性肺炎患儿。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和痰中的Eotaxin水平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轻、中度组及其重度组患儿的血Eotaxin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中度组患儿血清和痰液中的Eotaxin水平比较,肺炎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的Eotaxin水平在轻、中度组和重度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痰中Eotaxin水平比较,重度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恢复期血清中的Eotaxin水平比较,肺炎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痰中Eotaxin水平在毛细支气管患儿中会显著偏高,因此Eotaxin是毛细支气管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芪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的影响.方法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儿童30人,分别在服用黄芪前及服用黄芪1,3,6个月时,监测血清总lgE及EOS计数水平,观察血清总lgE及EOS计数水平的变化.结果 黄芪可使血清总lgE及EOS计数水平下降,在服用3,6个月时,血清总lgE及EOS计数水平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能有效降低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血清总IgE及EOS计数水平,预防并控制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逐渐增多。医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不断探索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笔者从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对其进行阐述,以便能更好地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方法 278例鼻炎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与非变应性鼻炎组(NAR组)。记录2组的临床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与时间、并发症,比较2组的异同。结果 AR组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咳嗽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N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多为中重度持续性患者,轻度持续性患者的数量最少。AR组的中重度间歇性患者明显多于NAR组的患者(P〈0.05)。2组出现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并发症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患者的下呼吸道疾病主要为哮喘,人数明显多于NAR组的哮喘患者。2组患者药物过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与非变应性鼻炎是两类不同疾病,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及其与血清白细胞介
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关系,阐明IL-34 在AR 中的临
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江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00 例AR 患者作为AR 组,
择选同期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4、IL-4、IL-6 及IL-10 水平。
结果 AR 组血清IL-34、IL-4 及IL-6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而IL-10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与治疗前比较,AR 患者治疗后血清IL-34、IL-4 及IL-6 水平降低(P <0.05),而血清IL-10 水平升高(P <0.05)。
AR 患者血清IL-34 水平与血清IL-4、IL-6 水平呈正相关(r =0.526 和0.573,均P =0.000),与IL-10 水平
呈负相关(r =-0.558,P =0.000)。结论 AR 患者血清IL-34 水平升高,IL-34 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参与其发病
过程,对AR 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大鼠翼腭神经节内NOS和NGF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翼腭神经节内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AR大鼠模型,用HE染色方法观察鼻黏膜内腺体的变化;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翼腭神经节内NOS表达的变化;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翼腭神经节内NGF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正常组大鼠翼腭神经节内均有NOS和NGF表达,但实验组大鼠翼腭神经节内NOS和NGF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NOS和NGF可能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参与了AR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伯克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呋麻液加地塞米松为对照用药,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伯克纳组有效率为93.3%,呋麻液组有效率为31.7%。结论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炎症,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