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言]HBV是一种肠道病毒,其传播途径为非肠道、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在成年人中,急性HBV感染通常症状轻微或是无症状,大多数成年感染者都可恢复并从体内清除病毒.具有正常免疫力的成年人转成慢性的危险性大约5%,这种危险性在免疫缺陷者中有所上升,尤其在HIV感染者中达到40%,血透病人达到60%,在HbsAg(+)或HBV-DNA(+)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中达到90%,接受肝移植和肾移植的人中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差异,分析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与Treg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选取2004年2月至10月在我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HBV携带者23例、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19例以及健康献血员1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7.2%±3.1%,较HBV携带者组、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而HBV携带者组、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Treg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eg在HBV感染后慢性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无菌采取丈夫的静脉血20ml,分离淋巴细胞后于孕前,孕后皮内注射于妻子前臂内侧,使其产生主动免疫。结果治疗组:经主动免疫治疗后36例妊娠,其中分娩25例,中晚期妊娠5例,流产6例,妊娠成功率83.3%(30/36)对照组:未经主动免疫治疗21人,其中分娩5例,正在妊娠3例流产13例,妊娠成功率38%(8/2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疗效肯定,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198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分析病理特征。结果 198例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134例(占67.68%),HBeAg阴性64例(占32.32%),除21例(占10.61%)无肝脏病理改变外,其余肝脏组织学显示不同程度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者占89.39%(177/198),其中G1占65.66%(130/198),G2占19.19%(38/198),G3占4.55%(9/198),≥G2共占23.74%(47/198);S1占39.90%(79/198),S2占36.87%(73/198),S3占5.05%(10/198),S4占0.51%(1/198),≥S2共占42.42%(84/198)。男性组与女性组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30岁组G及S重于〈30岁组(P〈0.05)。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S重于〈10年组(P〈0.05)。按HBeAg分阳性组与阴性组,HBeAg阳性组以G1(占70.89%)、S1(占47.01%)为多,而HBeAg阴性组以≥G2(占34.38%)、≥S2(占56.25%)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117,df=3,P=0.366;χ^2=5.579,df=3,P=0.134);HBeAg阴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921,df=3,P=0.823;χ^=23.408,df=3,P=0.492)。结论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损害程度要重于HBeAg阳性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性别无关。年龄≥30岁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重于〈30岁组,病程≥10年组纤维化程度重于〈10年组。年龄在30岁以上,病程超过10年的慢性HBV携带者应密切随访,及时进行肝活检,明确病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6.
123例HBV携带者孕妇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2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孕妇及新生儿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分析。方法治疗组61例于孕28w、32w、36w分别注射HBIG200U,对照组62例未注射HBI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外周血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治疗组61例检出脐血HBV阳性5例,新生儿外周血阳性1例;对照组62例,检出脐血HBV阳性30例,新生儿外周血阳性22例。两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对HBV阳性孕妇于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和15天应用HBIG和常规0、1、6个月乙肝疫苗(HBVac)联合免疫是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24、48、72、96、120、144周时检测肝功能、HBV-DNA(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乙肝五项、肝纤维化四项、腹部彩超,观察治疗组患者达到血清学应答的比例、ALT变化比例、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比例、肝纤维化值、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指标差异,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在0、24、48、72、96、120、144周时,ALT变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14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CⅢ、HA、CIV值与对照组比较,0周与14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层黏连蛋白(LN)t=0.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彩超结果显示,治疗组在96周检测到有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脾厚大于正常值表现1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治疗组至144周有肝硬化1例,对照组有肝硬化2例,两组均未发现肝癌.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的病毒学和肝纤维化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可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病毒对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正>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是发展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慢性HBV感染者约1.3亿,广西地区占了相当比例。我国的慢性HBV携带者多始于儿童期感染,而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胎儿期的HBV感染,不仅易形成以后慢性携带状态,且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因此研究探讨宫内感染HBV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提高阻断效果,对于保护高危且易感的HBsAg(+)孕妇的新生儿,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1.TH1、TH-2细胞与宫内感染HBV的关系TH1、TH2功能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前C区变异株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应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其前C区的变异的发生率,然后用免疫疗法(左旋咪唑搽剂 乙肝疫苗 潘生丁)治疗,观察其对HBV前C区变异株患者的疗效,并以HBeAg阳性患者为对照。结果 (1)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前C区变异发生率为10/12;10例均为A1896终止变异,其中5例与野生株混合,6例伴BCP变异。(2)本试验的免疫疗法对前C区变异株的疗效(5,7)优于HBeAg阳性者(2,11)的疗效。结论 (1)本研究对象中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前C区变异发生率较高;(2)本研究所试用的免疫疗法对前C区变异株的疗效优于对HBeAg阳性者的疗效。但均因例数太少难于肯定,需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阵列,特殊处理芯片载体。用点样法制备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在本院住院治疗患者中选择30例服用拉米夫定后,HBV DNA转阴(<500 copies/ml)168周后又反跳≥5 000 copies/ml的患者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分析。同时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上述30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双盲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域测序对照。结果 30例服药后HBVDNA反跳患者中基因芯片测得HBV YMDD变异21例,其中YVDD变异11例。YIDD变异10例。HBVDNA PCR直接序列测定结果,有核苷酸A741变为G,使氨基酸由蛋氨酸552变为缬氨酸(氨基酸基序由YMDD变为YVDD)11例,并有6例核苷酸A669变为C,使氨基酸由亮氨酸528变为蛋氨酸。核苷酸G743变为T,使氨基酸由蛋氨酸552变为异亮氨酸(氨基酸基序由YMDD变为YIDD)10例。其中有3例伴有核苷酸T781变为C,使氨基酸由亮氨酸565变为脯氨酸。标本阳性变异序号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YVDD,YIDD变异,同PCR直接测序法比较,准确率达100%,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最大数量存在的是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或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 AsC),AsC是指作血清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HBeAg部分亦可阳性,但无肝病相关症状或体征,而且血清转氨酸基本正常的患者[1].  相似文献   

12.
HBV携带者血清HA与MAO联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透明质酸(HA)作为实验诊断肝纤维化指标,目前已被广泛采用,而与单胺氧化酶(MAO)联检用于HBV携带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HBsAg携带者及子女自然转阴外周血SC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才及其8例子女5年后自然转阴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频率进行了研究,同时将20例成人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8例携带者子女作为配对组,35例成人和10例儿童HBsAg阴性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了SCE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子女自然转阴后SCE平均频率明显低于转阴前的配对组,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引入四聚体技术比较基于不同表位组合的模拟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研究其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eAg)18~27表位为基础,分别引入了TH、TH B细胞表位,合成了3种模拟抗原,并以这3种模拟抗原在体外刺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模型,通过HLA—A2 *0201 tetramer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结果:3种模拟抗原分子能有效地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CTL反应;TH和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该效应。结论:我们所建立的四聚体技术可定量检测表位特异性CTL;模拟抗原的设计中引入TH、B细胞表位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上死亡率第三的恶性肿瘤,传统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研究表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细胞靶向肿瘤抗原可以促进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找寻在肿瘤细胞高表达、在正常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的特异性抗原是提高CAR-T疗法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在胃癌中比较重要的CAR-T治疗靶点,目前已经开展临床研究的靶点主要有:NKG2D,EpCAM,CLDN,MSLN,FOLR1,HER2,MUC1等,虽然这些靶点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远远不够,新的CAR-T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HBsAg携带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与SC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3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频率和姐妹染色体单体互换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BsAg携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体互换频率均同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并结合文献资料,对HBV感染导致的染色何不稳定性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HBV感染者HBsAg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导致慢肝病进程中自然发生的HBsAgPre-S1/S2区基因变异,均可造成HBsAg和抗-HBs^ 或双阴性共存表现,这不仅造成临床诊断疑惑,其逃逸供血筛查和血清流调困难,还可有潜伏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近30年,是国内外公认的对H BV 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为提高干扰素疗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使用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南昌三三四医院2000年2月~2003年2月住院及门诊的慢性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小儿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扩增HBV DNA S基因,建立HBV DNA的分型方法,研究广州地区小儿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基因型。方法:利用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扩增HBV DNA S基因,以限制性内切酶AvaⅡ、MboI酶切分型。结果:60份AsC血清样本,B型37份(62.7%),C型20份(33.3%),B、C混合型2份(3.3%),未分型1份(1.7%),经序列分析证明为C型,C型共35%。结论:PCR-RELP分型方法经济实用,分型率达98.3%,广州地区小儿乙肝病毒的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其中携带者中B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