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颌面部转移瘤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1% ,包括软硬组织及颌骨转移 ,原发肿瘤部位以乳腺 ,肾最为多见 ,转移瘤中 70 %为腺癌。我们报道 1例直肠癌转移髁突病例。病例 :男性 ,2 5岁 ,在左耳前肿物 2a ,直肠癌术后 7月 ,开口受限 2月 ,7月前因直肠癌在外院行直肠癌根治术及化疗。 2月来开口受限 ,左下颌关节疼痛。行ECT检查 :左下颌骨及右胫骨代谢活跃。一般情况良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及 ,左髁突肿大 ,硬 ,压痛 ,开口度 1.8cm。下颌骨全景片 :左下颌升支局部骨密度不均匀 ,不规则减低区 ,喙突和髁突显示不清。全麻下手术 ,术中见肿物约 …  相似文献   

2.
例一男37岁,系右耳垂前下方肿块二年,溃破后长期不愈,近一月余反复出血于87年6月收入我科。追溯病史,患者曾于78年因患右甲状腺乳头状癌而行右甲状腺叶切除史。临床所见右腮腺区可见5×5 cm肿块,中央部有2×2 cm溃疡面易出血,右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颈部距锁骨上2cm有一长为8cm切口疤痕已愈。两侧颌下、颈部甲状腺区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片、腹腔B超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手术在局麻下行保留面神经右腮腺次全切除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出院.病理所见:恶性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乳头分  相似文献   

3.
髁突骨折是口腔颌面外伤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表明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10 %~ 3 6%。髁突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 ,但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对我科 1984~ 1995年间收治的 45例髁突骨折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髁突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髁突骨折 45例 ,男性 3 3例 ,女性 12例 ,年龄分布见表 1。表 1 年龄分布年龄 1 0以下 1 1~ 2 0岁 2 1~ 3 0岁 3 1~ 40岁 41~ 50岁 51岁以上例数 2 1 2 1 5853  损伤原因 :交通事故 2 5例 ,撞击伤 2 0例。骨折部位…  相似文献   

4.
患者林某,女,75岁,右侧腮腺区发现肿块7年~8年,开始约蚕豆大小,近一年来增大明显,伴有抽搐疼痛感,于1987年11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专科检查:于右腮腺区扪及约6×5×4cm大小之肿块,活动度小,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临床初诊为:腮腺区肿瘤(混合瘤恶变)。1周后在局麻下行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胸锁乳突肌明显粘连,周围有较多肿大之淋巴结。病理检查:巨检见不规正之软组织。大小4.8×4  相似文献   

5.
髁突摘除术治疗粉碎性髁突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颈部以上粉碎性骨折行髁突摘除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9月-2011年9月间因外伤导致髁突骨折患者61例,其中完全行手术内固定治疗30例,保守治疗15例,髁突颈部以上粉碎性骨折患者16例(18侧)予以髁突摘除术,术后随访5~4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6例(18侧)患者中,止血纱布排异反应导致创口愈合不良1例,咬合偏斜1例,开口轻度受限1例,前牙开(牙合)1例,其余患者无明显咬合不适,牙尖窝关系良好,面容基本对称.结论:对于颌面部发育基本完成的患者,其髁突颈部以上粉碎性骨折采取髁突摘除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出现咬合偏斜、前牙开(牙合)及开口受限,进一步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髁突骨折5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髁突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0人,手术治疗15人,经随访1~5年,观察髁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的平均髁突骨折移位角度分别为27°和56°,平均年龄分别为23岁和36岁。结论:根据髁突骨折移位角度和年龄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39例髁突骨密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颞下颌关节,作者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39例人髁突标本的X线平片骨密度值进行了测量,并按不同年龄分为三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髁突骨密度在不同区和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该方法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客观地反映髁突骨密度情况,可为进一步研究颞下颌关节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48例髁突骨折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0例)和手术治疗组(38例),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4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例均进行1~36个月的随访,手术治疗组的平均开口度(35.6±3.3)mm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31.4±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正常咬合关系、面型偏斜和颞下颌关节症状指标稍优于保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应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复位的难易程度、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等方面来决定。对于有明显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髁突骨折2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法治疗髁突骨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18例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10例选择自后下颌下切口,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8例患者,26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张口度3月复查28~30mm,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微钛板坚强内固定能精确复位,短期内可行使下颌功能,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158 例髁突骨折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集1999~2003年入院的158例髁突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8例骨折中,交通事故伤71例,跌伤41例,其他原因46例。手术治疗133例(177侧关节),保守治疗25例(32侧关节)。135侧采用固定的关节中,71侧采用夹板,41侧采用钢丝,其他材料23侧。41侧关节仅行骨折片摘除。59例患者病历中有明确的保留翼外肌或复位关节盘记录。结论:交通事故是髁突骨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手术中生理解剖复位的观点正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11.
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本院1984-2003年20a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20年 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特点以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 年龄高峰为21-30岁,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占47.99%。髁突颈部是最常见骨折部位,骨折片成角移位达56. 03%,下颌骨颏部是伴发髁突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结论:髁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首要原因,髁突颈部最 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8岁。2年前发现左面颊较健侧丰满,夜间左颢下颌关节疼痛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髁状突增生,口服中药无效。近日发现面中线向右侧偏斜,左颞下颌关节疼痛不适加重。检查患者面中线向右侧偏斜,张口度约35mm,开口型“左下箭头”,左侧后牙开[牙合],听诊张口末期弹响杂音。X线、CT示左侧髁状突消失,为一直径约4.0cm的类球形高密度影所替代。临床诊断:髁状突骨瘤。系统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鼻插全麻。行患侧颌下切口,完全剥离咀嚼肌在下颌角内外侧的附着,充分显露下颌角及升支内外侧,暴露关节区及周围正常的组织结构,完全剥离肿瘤周围软组织,未损伤颞肌,用16号导尿管引导线锯以防损伤翼丛及颌内动脉,从乙状切迹最底点处斜形锯断髁状突及肿瘤,因骨瘤较大,形态不规则,嵌在颞下窝,向下牵拉下颌骨,  相似文献   

13.
髁突参考位与髁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重建就是用牙齿He面的修复体或替代物恢复He面的解剖形态,恢复牙尖交错He和牙列生理功能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最适颌位。最适颌位必须保证口颌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咀嚼效能,使髁位具有可重复性,无颞下颌关节的不适和功能异常。但是,目前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住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建He中确定最适颌住存在争议的因素、有关髁突运动轴的研究、髁位的可重复性与髁位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髁突高位切除术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一种有较高研究价值及实用性的手术方法。文章阐述了该手术的原理、适应症、手术操作,远期疗效,以及术后髁突自身修复能力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牙合)重建就是用牙齿(牙合)面的修复体或替代物恢复(牙合)面的解剖形态,恢复牙尖交错(牙合)和牙列生理功能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最适颌位。最适颌位必须保证口颌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咀嚼效能,使髁位具有可重复性,无颞下颌关节的不适和功能异常。但是,目前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建(牙合)中确定最适颌位存在争议的因素、有关髁突运动轴的研究、髁位的可重复性与髁位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患者髁突的三维形态特征.方法:选取符合ICR诊断的患者26例为实验组,无关节疾患的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26例为对照组,对颞下颌关节(TMJ)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17.0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大小及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髁突体积、表面积变小(P<0.01),前后径、内外径变短(P<0.01),高度降低(P<0.01),对照组及双侧发病组左右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CR患者髁突相比正常髁突,表现出三维方向上的形态改变,可用来评估ICR的进展、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作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6头,造成左侧髁突纵行骨折模型,在术手6月进行CT扫描。结果: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后多形成双髁突畸形。结论:在畸形形成机制与关节秀斩继发性损伤、盘突粘连及内侧骨折片移位有关,此外髁突纵行骨折时的年龄对形成双髁突畸形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以来,髁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损伤而被学者关注。我们应用CT诊断方法对幼年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致双髁突畸形作了初步研究,并对双髁突畸形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培育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