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15-615
答: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1)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2)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原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282-1282
抗原刺激机体,通常可引起免疫应答,表现为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上述免疫应答,这种状态称为免疫无应答性。免疫无应答性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是指机体对任何抗原刺激均不应答的状态。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性是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机体的免疫系统经某种抗原的诱导后产生的针对这种抗原的免疫无反应性又称为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48-2048
答:Ⅱ型变态反应是由体内存在的天然血型抗原,或由外来抗原、半抗原和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相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作用后引起的。参与反应的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当抗体与靶细胞本身的表面抗原或与靶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与抗体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吸附于靶细胞表面后,通过三个不同的作用途径损伤破坏靶细胞:(1)激活补体系统,使靶细胞溶解;(2)通过免疫调理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破坏;(3)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  相似文献   

4.
知识角     
何谓抗原?抗原具有什么性能?答: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1)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2)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原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知识角·免疫对机体有何功能?答:免疫功能有三项:(1)免疫防护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2)免疫稳定即清除自身的衰老或损伤的细胞;(3)免疫监视即清除…  相似文献   

5.
抗原(Antigen)一、概念及特征抗原是指通过非肠道途径进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发生结合而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一般具有两个特征:①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能力,称为免疫原性或抗原性;②与相应免疫效  相似文献   

6.
抗原和机体的免疫系统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本讲主要介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以及体内担负着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组织结构——机体的免疫系统。一、什么是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都叫做抗原。一般抗原物质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叫做抗原的免疫原性;二是与产生的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出现一定的反应,叫做抗原的免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使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第一讲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即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并能在体内外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有两种性能:①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34-1734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以及免疫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成熟,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记忆性,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并排除非己异物或改变的自身成分,从而产生生理性免疫保护作用引起病理性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0.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00-1600
答: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其中产生免疫效应的T细胞主要是迟发超敏感T细胞(TD)和细胞毒T细胞(TC)。细胞铭疫通常由TD抗原引起,因此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不仅需要上述两种效应T细胞参加,同时还必须有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T细胞TH参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T细胞受体(TCR)β不同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人类CEM淋巴瘤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 RT-PCR扩增CEM细胞特异性重排的TCRβ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然后以此为模板,扩增编码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到pcDNA3中作为DNA疫苗。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生成情况。结果 CEM细胞TCRβ共包含5个抗原决定簇,其DNA疫苗免疫的6只小鼠全部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最高滴度1:480);含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免疫的6只小鼠中有4只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但滴度均较低(最高滴度1:80);仅含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未能使小鼠产生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结论 包含TCRβV区全长,共有5个抗原决定簇的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含有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仍可诱导特异性抗体的生成,但这种反应较弱,而仅含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则不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2.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44-1544
答: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既不需要抗体(IgC)参加,也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故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除能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外,也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杀伤作用。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1)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免疫监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抗病毒感染;(3)参与抗骨髓移植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4)参与免疫调节,NK细胞本身能够产生γ-干扰素(γ-IFN)和细胞介素-2(IL-2)等淋巴因子,对机分配的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内细胞因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一种现象,其对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自稳性调节具重要意义。当自身免疫异常时,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会攻击表达靶抗原的组织或器官,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至今已有30余种疾病被列为AID,但对A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各种内外因素打破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耐受,通过自身过度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或器官损伤。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机体内在因素(如遗传背景、自身抗原发生改变等)和外在因素(如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超抗原或非特异性T、B细胞多克隆刺激剂作用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AID研究日益深入。特别是近年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发病免疫机理的深入探讨、新的靶分子或位点的寻找都为AID研究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和提高AID临床诊断和治疗。对AI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技术和诊断指标进展见参考文献,在此仅重点阐述近几年与AID密切相关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ntracellular cytokine,ICK)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介绍一种对弱抗原性物质不加免疫佐剂而取得满意抗体的简易免疫法。试验用狗的65KDa 的肿瘤相关抗原,它的免疫原性很弱,将粗制抗原以  相似文献   

15.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693-693
答: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有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协助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抗原(TD-Ag),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天然抗原大多为(TD-Ag),如人血清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外毒素、羊红细胞等。这类抗原分子较大,结构复杂,决定簇种类繁多且分布不规则。它们引起免疫反应的特点为:(1)不仅能够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2)产生抗体以IgG为主,同时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3)可产生免疫记忆。  相似文献   

16.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680-680
答:关于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不产生免疫应答的解释很多,其中以Burnet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也称克隆排除学说)较为合理,该学说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交换,能够形成多种多样可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胞系,称之为无性细胞系(一个无性细胞系是指由一个淋巴细胞通过自身分裂,增殖形成的一群性质完全相同的细胞群体)。  相似文献   

17.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免疫学检验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 ,在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T细胞的克隆扩增和效应增强。免疫学检验的任务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结合反应 ,建立各种特异检测方法 ,协助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 ,其范围可参看表 1。表 1 免疫学检验的任务与范围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非特异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数量与功能 ) ;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量与质 ,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 ;细胞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的量与质 ,细胞因子 )检测抗原 病原物质 (细菌…  相似文献   

18.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22-1222
答:如果甲乙两种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那么由这两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够分别与相应的甲乙两种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而且能够彼此发生交叉反应,只是反应程度较弱而已。这种性质相同的抗原或抗原决定簇就称为共同抗原或共同决定簇。共同抗原又称为交叉抗原。  相似文献   

19.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2-932
答:具有免疫原性,同时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异种血清蛋白。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分子量很小,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载体通常是大分子蛋白质,它们能与做为抗原决定簇的半抗原分子结合,从而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常具有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特异的免疫原性,或只具有半抗原特异的免疫原性。如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即为半抗原,与人体蛋白结合形成青霉烯酸蛋白而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完全抗原。  相似文献   

20.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64-1764
答: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活性和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干扰素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Ⅰ型干扰素,主要由病毒等微生物刺激机体组织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主要由抗原或促有丝分裂素刺激T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