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然牙列存在时,上下颌骨关系靠天然牙的(牙合)接触而得以保持。当牙列缺失后,上下颌骨间失去了牙齿的锁结和支持。在无牙颌病人用总义齿作(牙合)重建(occlasal rehabilitation)时,正确的正中颌位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颌骨间的关系位置不正确,则排列的人工牙列不可能与病人的颞颔关节、肌肉、韧带相协调,也就不能行使正常的口腔功能。从咬合功能的角度来看,天然牙列存在时,下颌最基本的位置有:最广泛接触位、后  相似文献   

2.
正中颌关系(CJR)是已确定垂直距离条件下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前伸颌关系(PJR)是因下颌前伸而形成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文献中关于无牙颌患者建立全口义齿正中(牙合)的颌位有分歧。本研究记录和分析无牙颌患者在控制验力条件下于CJR以及PJR咬合时的两侧嚼肌,颞肌的肌电活动,  相似文献   

3.
无牙颌再修复颌位记录的内容包括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以及铰链轴关系.因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旧义齿使用多年,其(牙合)关系多表现为牙位与肌位的不一致.如果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不及时调整这种颌位关系的不当,最终会诱导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因此,确定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适宜的颌位关系是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普遍应用(牙合)托来确定上下颌垂直颌位和水平颌位关系。如果(牙合)堤制作过宽或位置旋转不当,戴入口内往往会侵犯唇、颊、舌肌的活动空间,引起(牙合)托固位不良、干扰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造成患者的紧张不适,使颌位关系记录变得困难并易导致(牙合)位记录发生误差。蜡(牙合)托刚性不足,尺寸稳定性差,在转移上(牙合)架步骤中,蜡(牙合)托复位到无牙颌模型上密合不良,也是导致颌位关系记录发生误差的原因之一。上下颌蜡堤(牙合)平面为平面接触关系,一旦发生接触便产生摩擦阻  相似文献   

5.
颌位记录是制作全口义齿的关键步骤之一。笔者认为,采用上颌磨牙区(牙合)平面加蜡确定颌关系,有制止下颌前伸习惯,引导下颌回到正中(牙合)位的作用。笔者自1982年2月至1987年12月,对173例无牙颌患者应用上  相似文献   

6.
<正> 三、颌位关系的记录和转移(一)基本概念:颌位关系是指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此关系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即在张闭口运动中下颌可于不同的高度与上颌相对;在前伸,侧(牙合)运动中下颌又可于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与上颌相对,从而可构成若干个颌位关系。1.正中(牙合)位:正常人上下牙列在尖窝扣锁时的闭合状态叫正中(牙合),这时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叫正中(牙合)位。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牙列间有最广泛的(牙合)面接触,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内适中的位置,两侧提颌肌群均等收缩。  相似文献   

7.
(牙合)重建就是用牙齿(牙合)面的修复体或替代物恢复(牙合)面的解剖形态,恢复牙尖交错(牙合)和牙列生理功能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最适颌位。最适颌位必须保证口颌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咀嚼效能,使髁位具有可重复性,无颞下颌关节的不适和功能异常。但是,目前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建(牙合)中确定最适颌位存在争议的因素、有关髁突运动轴的研究、髁位的可重复性与髁位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无牙颌正中颌位关系是排列人造牙的基础,精确记颌录位关系是提高全口义齿修复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制作全口义齿时,常借助(牙合)托记录患者的颌骨关系位置,采用蜡(牙合)托因受口腔温度影响容易变形。采用树脂(牙合)托虽可取  相似文献   

9.
临床发现上下颌总义齿戴用一定时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合)磨损,严重者可影响颌位关系及(牙合)关系。本文对133例中老年无牙颌患者的总义齿(牙合)磨损,进行了临床调查。  相似文献   

10.
制作全口义齿,颌位记录是一个关键步骤。有些无牙颌病人习惯前伸下颌及其它不良习惯的咬合,往往使(上合)关系记录不准确,造成全口义齿失败。今年我们用验平面磨牙区加蜡完成正中验关系记录。由于下颌无蜡堤,病人下颌活动自如,咬合时只有上颌磨牙区的蜡块与下颌牙嵴接触,病人就会主动意识向后咬合,下颌自然退到正中(牙合)位。加上的蜡块只在(牙合)平  相似文献   

11.
作者使用D—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总义齿颌位关系进行了探讨。无牙颌患者的最广泛接触位(PMI,CO)与正中关系位(CRO)不在同一位置,差异具有显著性。总义齿的最广泛接触位位于正中关系位前方0.72土0.39mm的范围之中。总义齿的最广泛接触位变异很大,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次咬(牙合)都有差异,即总义齿患者肌肉自然闭合的终点并非一个精确的点,而是一个相应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肌监控仪在确定无牙颌水平颌位关系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系(510630)袁洁自肌监控仪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科研工作及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在修复临床中,如何使下颌位于正确的位置,是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无牙颌患者因失去牙列的支撑和牙间的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目的是利用 X 线头影测量法以确定正常(牙合)成年人上下颌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及其牙槽骨高度的均数值,为测量无牙颌牙槽骨的垂直和水平向吸收量提供参考和比较的依据。测量正常(牙合)成年人60名的结果提示利用新定的标志和线距对无牙颌原有的上下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位置有了确定的方法和数据,进而可测得无牙颌牙槽骨的吸收量,因而扩大了头影测量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1 在韩氏架上如何体现无牙颌患者颌位关系的两位?能否在架上作出两位的标志? 这是近年来在新的(牙合)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新问题。在韩氏(牙合)架上虽只能体现一位关系,亦即髁球在髁槽最低处,但在确定颌位关系时不论是一位者还是两位者,均转移至(牙合)架上的髁球在最低位,此位已代表患者的一位或两位的广泛接触(牙合)位。因此就没有必要在(牙合)架上作出两位的标志,亦无法作出两位标志,因为两位者在正中关系位亦即后退接触位  相似文献   

15.
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牙合)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种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牙合)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牙合)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牙合),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牙合).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牙合).  相似文献   

16.
髁状突参考位与TMD患者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合牙合牙合牙合牙合牙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关系     
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是具有重要生理和临床意义的下颌位置。正中关系受颞颌关节韧带限制,属物理性定位,因此比较恒定,重复性好,也容易被记录。Ramfjord指出正中关系是唯一的有牙或无牙者都能重复的稳定的颌位,是唯一的保证两侧颞颌关节协调一致的参考位,是解决皎合问题的关键。在临床上,正中关系对全口义齿的修复、咬合重建、与颌关系的分析、验紊乱的检查与处理、牙体修复、正畸以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的检查与治疗都有重要意义。Owens用肌电图研究证明,正中关系不仅是下颌的参考位,也是下颌的功能位。它是下颌功能运动的边缘,主要是吞咽时下颌到达此位,咀嚼硬物时下颌也到该位,下颌副功能运动(牙空咬运  相似文献   

18.
息止颌位是在下颌参照位中最不稳定、最有争议的一个位置。本文对息止颌位与面部距离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大量资料表明在人的一生中息止颌位与面部距离是可变的,息止(牙合)间隙相对恒定。临床息止颌位与生理息止颌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增加面部距离对口颌系统的影响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19.
作者提出肌功能作用与印模、(牙合)平面、牙列位置、颌位记录、(牙合)型、美观、磨光面外形、(牙合)面食物槽、神经肌肉有关。 1961年Wright等通过大量病例,证实(牙合)平面与磨牙后垫及口角的解剖标志有关,甚至在进行性牙槽嵴吸收时,磨牙后垫区受肌肉张力作用仍能保持骨质或促进新骨沉积,故磨牙后垫位置是相对恒定的。Wright等发现在约80%研究的病员中,舌两侧缘覆盖下颌后牙的舌尖或(牙合)平面,因此当(牙合)平面在正常位时,舌可有力地协助下颌托牙的稳定(见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戴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3个月后下颌义齿的近中移位量能否满足患者长正中量的自然要求,从而检验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设计理论. 方法 为10例无牙颌患者制作长正中<牙合>型、线性<牙合>型和解剖<牙合>型3种全口义齿,采用哥特式弓描记装置测量无牙颌患者的长正中量,采用三维精密平移台测量3种<牙合>型下颌义齿的近中移位量.对比分析不同<牙合>型下颌义齿近中移位量的差异,并与患者长正中量进行对比. 结果 10例无牙颌患者的长正中量为(1.02±0.36)mm,3种<牙合>型下颌义齿的近中移位量分别为:长正中<牙合>型(1.016±0.348)mm,线性<牙合>型(1.092±0.448)mm,解剖<牙合>型(0.409±0.253)mm. 结论 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能满足患者长正中量的自然要求,以及在患者正中关系位至肌力闭合道终点的位置之间无障碍的义齿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