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应用显微操作方法和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观察显微操作技术对大鼠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培养脐血干细胞.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10)、实验对照组(B组,n=10)、常规治疗组(C组,n=20)和显微治疗组(D组,n=20).A组大鼠只打开椎板;B、C组大鼠采用常规方法行T 8-9,平面脊髓全横断,造成急性脊髓损伤,C组大鼠于脊髓两断端用1 μl注射器分别注射脐血干细胞悬液1μl(干细胞浓度为6×10 9/L~7×109/L),B组同法注射等量PBS液;D组采用显微操作技术行脊髓横断,并以口径50 μm的毛细玻璃针用相同方法注射脐血干细胞.术后1~8周内每周进行1次后肢BBB评分,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对比观察术中和术后第8周各组大鼠脊髓大体标本外形、颜色、质地和体积大小改变.[结果]A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脊髓大体标本未见明显变化.B、C、D组大鼠术后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B组大鼠无明显恢复.而C、D组大鼠,从术后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后肢运动功能.第3周以后,D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明显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周,所有大鼠脊髓横断处均瘢痕愈合,B组大鼠远侧段脊髓干瘪、皱缩;C组大鼠远侧段脊髓直径轻度变细,外形尚饱满;D组大鼠横断处两侧脊髓直径无明显差异,外形圆润,但局部可见明显瘢痕粘连.[结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显微操作技术的应用能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造成的脊髓损伤,有利于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髓内内皮素-1的表达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通过研究动物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节段髓内内皮素 (ET) 1表达强度的变化 ,探讨它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 :雄性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 6h、2 4h及 7d组。采用改良Allen氏脊髓损伤模型制备胸段脊髓损伤模型 ,强度为 5 g× 10cm。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延长 1.0ms,或波幅下降 5 0 % ,提示模型成功[1]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于脊髓损伤后 6h、2 4h、7d处死动物 ,以损伤节段为中心 ,取 2 .0cm长脊髓组织 ,立即浸泡入体积分数为 4%多聚甲醛 8h。恒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阻断Rho/ROCK信号传导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1)假手术组:大鼠只行椎板切除术,不进行脊髓横断;2)对照组:大鼠脊髓横断损伤,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Fasudil组:大鼠脊髓横断损伤,腹腔注射Fasudil.于不同时间点用RT-PCR检测RhoA mRNA水平、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及NF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腹腔注射Fasudil组,BBB评分显著升高,RhoA mRNA水平显著降低,可见大量NF阳性纤维,部分纤维穿过脊髓横断部位,向尾端延伸.结论 阻断Rho/ROCK信号传导通路能较好地促进轴突再生及损伤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hNSC)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将培养的hNSC植入脊髓完全横断的Wistar大鼠损伤局部,并设DMEM-F12培养液注射组(对照组).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对两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双苯亚甲胺(Hoechst)标记的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hNSC;细胞移植4周后,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第4周、第10周免疫组化结果示移植的hNSC在损伤脊髓内存活、分化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向损伤脊髓头尾两侧迁徙.结论:hNSC移植后仍保持其多向分化能力;hNSC移植可改善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制定量半横断刀对大鼠脊髓半横断块状缺损模型的改进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50 g。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用自制定量半横断刀制作脊髓半横断块状缺损模型,对照组采用眼科手术刀制作模型。观察两组大鼠术后并发症;模型制备前及制备后21 d行电生理检测;模型制备后6 h及5、28 d,光镜下观察各组脊髓半横断块状缺损边缘的组织结构;模型制备后1、3、5、7、14、21、28、35、42、56、84 d,对两组实验动物行健、患侧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死亡率分别为0和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电生理检测:两组术前健侧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potential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对照组MEP及SEP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与术前及实验组术后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内术前及术后2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健侧脊髓损伤后6 h可观察到小血肿,5 d时见脊髓组织间隙疏松及嗜神经现象,28 d时见脊髓块状缺损边缘组织明显小空洞形成,未见正常形态神经元;而实验组5 d时未见神经元不可逆损伤,28 d时块状缺损边缘可见正常形态神经元及部分空泡样改变。运动功能评分: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侧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或健、患侧间BB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半横断刀制备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制作过程重复性好且制成的模型稳定,是研究脊髓半横断损伤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用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股四头肌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情况。方法:取4周龄SD大鼠20只,体重120~150g;将左侧L1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优势脊神经(L3)前根通过尾神经桥接吻合,右侧不作任何处理。神经吻合术后6个月,手术分离神经吻合段。将能分离神经吻合段的大鼠在L2脊髓水平左半侧切断脊髓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饲养4周后左侧股神经注射Trueblue(TB)染色剂进行逆行荧光染色,观察L1脊髓前角是否有TB标记的阳性细胞;同时解剖分离神经吻合段进行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饲养过程中大鼠死亡4只。成功分离出10只大鼠的神经吻合段。吻合段神经肉眼观察光滑圆润,无萎缩;HE染色光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走行一致,为典型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电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具有明显神经轴突特征。TB荧光逆行示踪左侧L1脊髓前角可见荧光标记阳性的神经元,而右侧无标记阳性细胞。结论:L1与L3脊神经前根吻合可成功建立L2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的股四头肌脊髓旁神经反射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胚胎脊髓移植后对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后,分为应用胚胎脊髓和MK-801治疗组(A组),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应用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明胶海绵填充组(C组).手术后1、3、7、14 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以及Bcl-2蛋白免疫反应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B、C三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图像分析发现,细胞凋亡率为:C>B>A,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顺序为:A>B>C.[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胚胎脊髓移植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激活的影响。[方法]乳鼠嗅球制备嗅鞘细胞,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_(9-11)椎板去除;对照组:T_(10)脊髓损伤,DMEM/F_(12)移植;实验组:T_(10)脊髓损伤,OEC移植。行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GFAP、CSPG、bFGF表达变化,观察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OEC移植对其影响。[结果](1)脊髓损伤后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尼氏染色及NF-200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脊髓损伤后GFAP、CSPG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OEC干预后,GFAP、CSPG表达较对照组下降。bFGF表达增加;(3)神经功能:脊髓损伤BBB评分及SEP显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调节因子分泌,促进大鼠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胚嗅鞘细胞,24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T10节段脊髓全横断。术后第9~10 d,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移植Hoechst33342标记的hOECs 5μl(2.5×105个细胞)、DMEM-F12培养基5μl。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取材行荧光化学(Hoechst33342)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5、NF-200、Syn-aptophysin)。双盲条件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移植的hOECs可以在损伤脊髓内存活10周以上,可向损伤脊髓头尾两端迁移;术后4~10周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75染色实验组呈阳性反应;NF-200和Synaptophysin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神经纤维、突触数目和密度都较对照组高。[结论]hOECs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及分布变化,探讨SDF-1α在脊髓损伤后脊髓中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n=10),假手术组(单纯椎板切除,n=10)和损伤组(n=70).损伤组根据损伤后取材时间点不同分为1、2、3、4、7、14、28d组.损伤组按改良的Impactor modelⅡ法,暴露T10脊髓节段,将10g条形重物从2.5cm高度垂直打击该段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按设定的时间点将大鼠在多聚甲醛灌注下取以T10为中心的2cm脊髓组织,取离损伤中心2mm和7mm处脊髓组织横断切片,使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脊髓形态学变化和SDF-1α表达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脊髓形态结构完整,损伤组中灰质神经元数量减少,白质纤维结构紊乱.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脊髓中均匀分布少量SDF-1α,损伤组脊髓损伤中心近端(2mm)和远端(7mm)SDF-1α表达量都明显上升,损伤近端的SDF-1α阳性细胞数量增幅远多于远端;脊髓灰质中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白质(P<0.05).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d脊髓组织中的SDF-1α阳性细胞数量开始上升,到损伤后2d时脊髓灰质中SDF-1α阳性细胞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后7d时损伤近端SDF-1 α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远端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到损伤后14d和28d时近端和远端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DF-1α在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表达活跃,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嗅鞘细胞移植后在脊髓中迁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 (OECs) 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特性。方法: 将OECs用双苯亚甲胺染色, 植入 12只SD大鼠半横断脊髓的头端 (A组 ), 植入 12只大鼠半横断脊髓的尾端 (B组 ), 对照组(C组) 12只植入没有损伤的脊髓内。术后 1、2、4、6周观察脊髓中OECs的分布。结果: A组和B组OECs分别在白质中向头端和尾端迁移, 但越过断端的数量少, C组不迁移。结论: OECs的迁移主要沿着轴突进行, 向头端和尾端迁移的数量和速度都没有明显区别, 但 6周时只有少量OECs能越过损伤区。OECs在没有损伤的脊髓白质中不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90-1494
[目的]制备一种简便、实用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建模装置。[方法]用木板、新泡沫板、吸管、手术缝线及金属插销杆等制作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取36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质量为220~250 g,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打击组(SCI1组)和重度打击组(SCI2组),利用自制大鼠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CI1组采用10 g×25 mm打击规格进行垂直打击损伤,SCI2组采用10 g×50 mm打击规格进行垂直打击损伤。各组大鼠于术前1 d,术后1、3、7、14、21和28 d进行BBB运动学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术后28 d对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 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ham组各观察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分,各SCI组术后1 d时BBB评分为0分,之后BBB评分结果随时间延长呈逐步恢复趋势,从3 d开始,SCI1组的BBB评分高于SCI2组(P<0.05)。各组大鼠后肢左右侧活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实验过程中无大鼠死亡。术后28 d HE染色、Neu 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2组脊髓受损程度明显重于SCI1组(P<0.05)。[结论]该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制作简便、可行性高,建立的SCI模型具有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强、损伤程度可调节等特点,适合相关科研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缺血、缺氧是脊髓继发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用中医传感针测定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其与病理变化及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脊髓损伤模型制作 :SD大鼠 5 6只 ,雌雄不限 ,重 (2 2 0± 2 0 ) g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伤后 3 0min、1、3、6、2 4、72、168h共 8组。体积分数为 1.0 %戊巴比妥钠3 0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 ,切除T10 椎板 ,暴露脊髓 ;按改良的Allen打击法[1] ,以 10× 10 gcm能量致伤脊髓。对照组除不致伤外 ,余处理均相同。2 .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鼠一侧后肢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不同条件缺血预处理,观察脊髓腰骶膨大处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夹暂时阻断大鼠左侧髂总、髂内和髂外动脉,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以缺血6h再灌注2h和12 h分为A、B两组,预处理方式为缺血10 min血液复流10 min,按无预处理、预处理1次、无时间间隔预处理2、3次,分成A0、A1、A2、A3;B0、B1、B2、B3组.取材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前角,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前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A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减少,核溶解消失,损伤明显,预处理后神经元细胞增多,可见部分细胞核存在;B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预处理后坏死溶解现象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0和B0组脊髓前角神经兀细胞不同程度核周器扩张损伤,出现内质网扩张、大量线粒体空泡以及核膜溶解消失.预处理后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叠加预处理后损伤进一步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对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反复3次预处理产生的保护作用优于2次预处理及1次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油红O染色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舵  寨旭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5,28(8):738-742
目的:探讨油红O染色在评价大鼠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重220~260 g的SD雄鼠24只,编号后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正常对照组与脊髓横断组,正常对照组6只,脊髓横断组18只。脊髓横断组于T10节段横断脊髓。于术后1、2、4周在脊髓横断组分别随机各抽取6只处死,以横断部位为中心取脊髓组织标本。正常组取相同部位脊髓组织标本,行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白质均匀着色,与灰质有较明显的区分。脊髓横断组在术后1、2、4周时白质着色不均匀,断端液化坏死灶呈进行性扩大,油红O染色逐渐明显。结论:油红O染色能够较明显的区分白质及灰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质的完整程度。断端坏死灶内油红O染色随脊髓损伤时间的延长逐渐明显反映了脂质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 50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后治疗组颈后皮下注射他克莫司 (1 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点取 L4~6脊髓,应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及免疫荧光标记对脊髓组织中HGF 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定位检测.[结果]HGF 在脊髓灰质前角、中间带和后角的各类神经元中均有表达;损伤组与正常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在术后 7、14 d 时明显高于损伤组 (P< 0.05).[结论] (1) 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并不能使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上调;(2) 他克莫司能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 HGF 的高表达,从而保护相应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17.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用5溴-2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hNSC,并将其移植到14只T10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损伤脊髓内(另外14只T10半横断损伤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仅损伤脊髓内注射DMEM/F12培养液),用BrdU的FITC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徙,用NF-200、GFAP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BBB评分评定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获得了大量的hNSC;(2)用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检测到移植的hNSC能在体内长时间存活(达2个月)并向远处迁徙,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3)检测到实验组大鼠BBB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在SCI后第10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BBB得分最大差距达到2.1分。结论 hNSC移植能促进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它是SCI移植治疗较有价值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8.
X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轴索和髓鞘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i X  Fan G  Yua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216-218,I011
目的 探讨X射线对脊髓轴索和髓鞘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将其胸部脊髓半横断,制作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为胸部脊髓半横断加X射线照射,对照组为单纯胸部脊髓半横断。实验组术后次日行X射线照射,剂量为35Gy;术后24周对所有实验动物的损伤脊髓组织行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脊髓损伤上、下段髓鞘均减少,损伤下段神经纤维阳性轴索数量增  相似文献   

19.
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6dSD胎鼠的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后鉴定细胞。制作脊髓全切模型,伤后1周将Brdu标记好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体内,移植后及8周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测和BBB功能评分,并留损伤脊髓处作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移植后8周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都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移植组恢复较好;(2)模型制作后,CSEP波均消失,细胞移植后8周移植组的波形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潜伏期延长;(3)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存在大量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可到达损伤脊髓处并能存活;脊髓损伤部位NF-200及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特性的细胞。[结论]静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到达损伤区代替受损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使损伤的脊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ehondroitinase ABC,ChABC)置管灌注治疗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6)、假手术组(n=6)、单纯脊髓横断组(n=10)、ChABC置管灌注组(n=10)。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处理;假手术组只切除T7-8椎板,不损伤硬脊膜;在横断节段下方蛛网膜下腔放置PE-10导管灌注,单纯脊髓横断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d灌注,连续10 d;ChABC置管灌注组给予ChABC 6μl/次灌注,隔日1次,共5次。大鼠脊髓损伤术后1~8周,1周1次,12~24周,2周1次,进行行为学评估;24周时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结果(1)行为学评估:损伤后3周内,评分均在8分左右[单纯脊髓损伤组为(6.5±1.14)分,ChABC置管灌注组为(9.0±2.20分)],3周后ChABC置管灌注组的评分有明显提高,并于14~16周达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22~24周时稳定在10周时的水平。单纯脊髓横断组的最高评分为(11.0±1.47)分,ChABC置管灌注组的最高评分为(30.0±4.55)分,正常组的评分为53.5分。假手术组术后2周时的评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4周后ChABC置管灌注组的评分高于单纯脊髓横断组(P〈0.05)。(2)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术后24周时,所有脊髓横断组中均未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SEP)波形。结论ChABC置管灌注治疗后,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端的神经细胞功能,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动物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