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适应证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适应证选择标准并评价其临床效果。②方法 对155例直肠癌病人行支撑吻合管径肛门环扎式结-直肠(肛管)吻合术。③结果 低位直肠癌保肛率58.5%,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事口漏3例。3年生存率:保肝组71.7%,Miles手术组6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4,P>0.05)。局部复发率:保肝组4.6%,Miles手术组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4,P>0.05)。④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切实可行,病人生存率与Miles术式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建群 《黑龙江医学》2011,35(8):607-610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7~2007-09间,在我院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根治术的72例年龄>65周岁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7例,通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全部病例1年后大便功能均正常;局部复发率10.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7月~2009年7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而愈,吻合口癌肿复发2例,肝转移2例,控便率82.6%。结论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玉文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2):131-132
目的探讨应用单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应用单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5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吻合口狭窄及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1例,改用Miles术。结论应用单吻合器可完成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根治手术,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许宏  孙桂富  薛小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74-1075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应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低位吻合保肛术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各1例,局部复发2例。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以增加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性,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适应症,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42例,运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术,肿瘤下缘距肛缘4.5-10cm。结果:全组获随访3月-5年不等,局部复发率7%,无严重并发症,吻合口造影漏2例,直肠阴道漏2例,吻合口狭窄3例。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只要适应征选择恰当,疗效与复发率和Miles手术相仿,运用双吻合器具有省时,省力,吻合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探讨手术操作对防止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病例报告]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使用双吻合器技术及直肠全系膜切除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214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提高,局部复发率降低,术后发生吻合瘘为12例(5.6%),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讨论]精准的手术操作对防止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0年2月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显示肠管上下切缘均无癌细胞浸润,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再次手术行横结肠造瘘等处理后痊愈,余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大便失禁和吻合口狭窄。平均随访5年,健在64例,5年生存率为71.11%,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8年余。肿瘤局部复发15例,复发率16.67%,其中腹腔淋巴转移3例;肝脏转移4例,合并肺转移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采用保肛术治疗,既可降低吻合口狭窄及瘘的发生率,又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邓志平  王燕平  肖翔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61-161,18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5年1月应用吻合器进行保肛根治术的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按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原则,切除近端肠管至少12cm、肿瘤下缘远端3cm的直肠,应用吻合器在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术以保留肛门。结果40例均一次完成吻合,无1例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3例,用手指扩张1次,周,3个月后排便基本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及大便失禁现象。患者3年生存率为82.5%(33/40),5年生存率为65.0%(26/40)。结论应用吻合器械行保肛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法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双吻合器法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24例,其中距肛缘5-7cm 89例,8-9cm 35例。结果:术后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3.23%,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2.42%,局部复发率7.26%,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和68.3%,结论:双吻合器法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李世昌  李红武 《河北医学》2005,11(8):746-748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筛选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术前术后治疗情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95例病例,其中保肛手术组48例、Miles手术组47例。结果:保肛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0.8%,2年局部复发6.25%;Miles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72.3%,2年局部复发6.38%。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能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用单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实施超低位吻合保肛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32例肿瘤距齿状线2cm-5cm的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治疗,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利用单吻合器实施超低位吻合。术后按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分为3组,齿状线组31例,0-1 cm组49例,1-2 cm组52例,观察3组生存率、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病死率,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2.7%,局部复发率6.8%;经统计学检验,三组间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三组肛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5%、93.9%、100%。结论: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在手术技巧娴熟的基础上,利用单吻合器在齿状线上2 cm内甚至齿状线处实施超低位吻合的保肛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67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1例死亡,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复发1例,1例广泛腹腔转移,4例肝转移,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双荷包、单吻合器的改良保肛术式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具有手术时间短、节省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值、白蛋白(albumin,Alb)值、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吻合口痿发生情况,将151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分成吻合口瘘组(20例)合对照组(131例),比较并分析术后第1、3、5、7天两组患者血液中CRP值、Alb值、PA值。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组患者CRP值呈上升趋势,Alb值、PA值呈下降趋势,对照组CRP值呈下降趋势,Alb值、PA值呈上升趋势。术后第1天,两组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两组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两组Al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7天,两组Al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7天,两组P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液中CRP值、Alb值、PA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家族聚集性胃癌(FGC)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同一家系兄弟姐妹3人先后患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随访至2022年3月。 结果 胃癌在此家系中呈聚集性发病,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时平均年龄47岁,3例患者具有共同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符合FGC的诊断,明确诊断后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现1例患者已故,另外2例患者定期复查。 结论 FGC的发病率较低,本文报道的短期内同一家系兄弟姐妹3人先后都患胃癌更为罕见,因此,家族中有超过2人患胃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FG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在妇科肿瘤盆腔根治性手术中采用吻合器进行直肠结肠吻合的有效性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3月~ 2 0 0 4年 2月我院 11例妇科肿瘤患者的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晚期卵巢癌的首次细胞减灭术或其他妇科盆腔复发灶再次切除术 ,术中将盆腔腹膜内原发灶和转移灶连同部分直肠结肠整块切除 ,同时用吻合器将直肠结肠端端吻合。结果  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 4 .7岁 ,其中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 9例 ,宫颈癌和宫体癌各 1例。 8例卵巢癌患者在首次细胞减灭术中 ,连同原发卵巢肿瘤、盆腔转移灶及部分直肠结肠完整地切除 ,并行低位直肠结肠吻合术 ,其中 7例 (87.5 % )术后残留灶 <1cm。其他 3例复发性盆腔肿瘤 ,切除复发灶和部分直肠结肠 ,无可见肿瘤残存。除 1例膀胱排尿困难外 ,未发生吻合口漏 ,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 19.3个月 ,除 1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 6个月死于肝转移外 ,其余 10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在晚期妇科肿瘤手术中 ,使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结肠吻合有利于盆腔肿瘤的完整切除 ,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当代医学》2011,17(23):2-3
目的 进一步了解掌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方法 对中、下段直肠癌运用TME,行保留肛门的经腹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或不保留肛门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 Perineal Resection,APR).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的筛查价值,并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X线、超声、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结果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80例,良性肿块20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面,年龄≤35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ER阳性率、PR阳性率分别为64.71%、29.41%、32.35%,较年龄35岁患者的32.61%、65.22%、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筛查价值方面,X线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1.25%、67.00%,较超声的85.00%、83.00%,CT的87.50%、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超声、CT对乳腺癌诊断敏感度、准确度相比X线有明显优势,CT特异度最高。确诊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段临床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年轻患者(年龄≤35岁)具有淋巴结转移率高、ER、PR阳性率低特点。  相似文献   

19.
蒲涛  邓泽武  许莉  郭倩 《西部医学》2014,26(9):1214-1215
目的探讨直肠癌骨转移患者核素骨显像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且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首诊临床分期、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化疗、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22)、首诊临床分期(P<O.001)、原发灶手术(P<O.001)、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P<O.001)的生存率均有差异,其余各项无差异(P>O.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28)、首诊临床分期(P=0.031)、原发灶手术(P=0.044)、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P=0.017)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年龄、首诊临床分期、原发灶手术、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91例子宫颈癌的临床病例资料,以探讨近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诊断子宫颈癌291例,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8.88±8.20岁,中位数年龄为38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构成比37.5%。随着患者临床分期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也增加,Ⅰ期、Ⅲ期患者的平均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03)。275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未行手术,其余患者均经手术治疗。52例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患者,目前随访至今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子宫颈癌妇女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对年轻的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