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CABG术后(术后12~76个月)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造影(MSCTA)检查,共检查133条桥血管,其中乳内动脉44条,大隐静脉89条.MSCTA检查后3~10d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与MS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33条桥血管中,MSCTA显示桥血管闭塞17条,桥血管狭窄(狭窄>50%)20条.CAG结果显示桥血管闭塞17条,与MSCTA显示结果一致;桥血管狭窄(>50%)有21条;与MSCTA检查结果比较,MSCTA检查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8.9%,阳性预测值97.3%,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128层MSCTA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CABG术后桥血管的病变情况,是评价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楠  刘寅 《临床荟萃》2016,31(11):126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术后桥血管狭窄或完全闭塞发生率逐年增高。桥血管病变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本文对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做一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完善各项手术操作,采取积极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综合药物、血运重建等治疗策略,实现患者临床获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CABG术后患者行320排CT造影检查(CTA)资料,对所有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320排CT扫描结果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14例同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共计桥血管372支,CTA对372支桥血管通畅、病变情况可进行良好评估;14.2%(53/37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术后1年内动静脉桥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4.3%、86.3%,随术后时间延长,动脉桥病变率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胸痛组与非胸痛组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4例患者CAG检查结果对比,320排CTA对桥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00%、100%、92.5%,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6.5%、92.6%、97.4%。结论:320排CT对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CABG术后随访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患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行CABG的160例患者术后行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2次检查的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3个月。采用双源CT,以CAG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和闭塞的敏感度、1-特异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1)160例患者共计搭桥血管440支,其中动脉桥147支和大隐静脉桥293支。(2)以CAG结果为参照标准,搭桥血管总通畅率为67.3%(296/440)。动脉桥血管通畅率为77.6%(114/147),显著高于静脉桥的62.1%(182/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CAG诊断比较,CTA诊断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88.8%,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搭桥血管闭塞的敏感度为86.8%,1-特异性为9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4)与CAG诊断比较,CTA诊断固有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敏感度为75.8%,1-特异性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固有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77.9%,1-特异性为8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CABG术后CTA评价搭桥血管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和1-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无创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revascularization)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发生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的30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进行再血管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根据心脏超声和临床表现评价心功能状态。结果:PCI组18例治疗显效14例(77.7%),有效3例(16.6%),无效1例(5.6%),总有效率94.4%;CABG组12例显效9例(75.0%),有效2例(16.7%),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1.6%,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结论:PCI和CABG使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8,23(14):989-99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一个主要的并发症就是桥血管闭塞,其主要与血小板聚集有关.几乎在取下大隐静脉后的即刻,内皮就开始损伤,粗糙的内皮表面使血小板很容易发生聚集.CABG术后尽早开始抗栓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共77条桥血管(其中内乳动脉桥20条,桡动脉桥1条,大隐静脉桥56条)行64排CT造影(CTA)。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60±5)次/min。扫描范围从内乳动脉起始部到膈下2cm。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和狭窄程度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来评估。其中9例桥血管或吻合口远端冠状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患者同时接受了传统冠脉造影检查。结果:21例患者CTA均获得了成功。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通畅62条。闭塞10条(其中内乳动脉桥2条,静脉桥8条),显示桥血管近端吻合处狭窄(≥50%)3条,远端吻合处狭窄(≥50%)2条。吻合口远侧冠状动脉再狭窄或闭塞6例。9例CAG结果与CTA完全吻合。CTA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狭窄(≥50%)或闭塞的准确性达100%。结论:CTA可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以及吻合口再狭窄的程度。CTA可直观显示桥血管近端吻合口的位置,可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G入路。是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多层螺旋CT和造影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常规造影检查,分析CT诊断桥血管通畅性和狭窄的可靠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成功检测出21例患者共45支桥血管,15支桥血管闭塞,30支桥血管通畅,10支共16处狭窄,5支桥血管明显狭窄(>50%)8处,5支桥血管显示轻度狭窄(<50%)病变8处,MSCT评价桥血管闭塞和明显狭窄和导管造影完全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64层CT能够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性和狭窄情况,可以作为临床上对冠状动脉桥血管可疑病变的一种常规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CT和选择性桥血管造影的资料,男15例,女2例,年龄51~78岁,平均(67±7)岁,术后6~85个月,平均(32±19)个月。共40支桥血管,原位乳内动脉13支,游离桡动脉11支,游离大隐静脉16支。由两位有丰富心血管影像诊断学经验的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并取得一致结果。评价指标包括CT成像中桥血管的可评价性、有无闭塞或狭窄(管径缩小50%~99%)。结果所有40支桥血管均可评价,CT准确诊断5支桥血管闭塞和1支狭窄外,各有1例假阳性,其诊断桥血管闭塞与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达100%和97%,准确率分别为97.5%和97.1%。发生闭塞的血管与桥血管的类型和分布无关。结论16层螺旋CT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无创性随访研究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在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和升主动脉之间作血管移植,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等是CABG所采用的血管桥材料.血管桥的选择和处理是关系CABG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对血管桥采取积极的抗痉挛策略是提高CABG远期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2].我院1997年10月-2005年12月行CABG 128例,共移植血管桥367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荟萃》2007,22(17):1235-1235
冠脉搭桥术所用的桥血管大多数都是大隐静脉,但在3年内,所有的大隐静脉桥(SVG)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病变,10年内约有50%会发生闭塞。对这样的病变该采用何种治疗策略?美国哈佛医学院Popma教授介绍了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桥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世纪80年代,相关的血管造影研究就显示了左侧胸廓内动脉(LITA)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与长期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隐静脉(SV)而受到广泛的认可[1]。CABG10年后LITA通畅率接近90%,而SV的通畅率仅为50%~60%。与此同时桡动脉(RA)作为CABG时除LITA之外的第二选动脉桥血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一、回顾RA首次被用于CABG是在1974年,但2年后因血管造影显示有35%的RA发生狭窄或闭塞,其发生率明显高于SV而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碎裂QRS波(f QRS)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7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运重建术进行治疗,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f QRS出现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f QRS出现率明显高于1~<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0.05)。≥2 cm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f QRS出现率明显高于<2 cm短段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0.05)。有f QRS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无f QRS患者(P<0.05)。结论 f QRS可反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严重程度,有f QRS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血运重建术治疗预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纹穿通导管(Tornus)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导丝能通过而最小径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采用Tornus导管通过闭塞段血管,球囊导管成功扩张后置入合适支架,完成血管重建,手术时间1.0~3.0(1.9±0.7)h,造影剂用量150~300(240±42)ml。术中、术后及随访无并发症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Tornus导管有助于治疗导丝能通过而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CI或CABG)存活出院并完成随访的5461例患者,根据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无危险因素组376例,有危险因素组5085例。记录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随访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结果男性占76.9%(4199例),平均年龄(60.0±10.4)岁,平均随访549d。无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偏大、BMI低(P<0.000);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血管开口病变、LAD近端、左主干和慢性闭塞病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危险因素组CABG患者多且完全血管重建率高(P=0.002)。随访2年,无事件生存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8%vs.87%,P=0.061)。随访期间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中,无危险因素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有危险因素组患者。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尽管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与有危险因素者相同,一旦病变发展到需要做血运重建时,远期预后并不优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不足,提示临床上对于无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应同样重视和加强二级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与术后左内乳动脉桥血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患者内乳动脉桥的血流状态探索一种有效、安全及简便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CABG术后 3 6例患者 (据左前降支狭窄程度分为两组 :1组 ,狭窄≥ 90 % ;2组 ,狭窄 <90 % )进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定左内乳动脉 -前降支 (LIMA -LAD)血管桥的各项血流参数并计算出收缩期血流量、舒张期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量 ,与术中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TTFM (transit-timeflowmeter)直接测量的LIMA -LAD血管桥各期血流量分析比较。结果 ①LIMA -LAD血管桥术中经TTFM检测及术后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测 ,其舒张期血流量与舒张期血流量 收缩期血流量比值相关性较好 (r值分别为 0 .67,0 .78) ;②组间舒张期血流量 收缩期血流量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术中P =0 .0 0 0 ;术后P =0 .0 3 8)。结论 ①经胸多普勒超声可作为CABG术后检测LIMA -LAD血管桥血流特征的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检测技术 ;②CABG术前前降支狭窄越重 ,CABG术后LIMA -LAD血管桥的冠状动脉血流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在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和升主动脉之间作血管移植,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等是CABG所采用的血管桥材料。血管桥的选择和处理是关系CABG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血管桥采取积极的抗痉挛策略是提高CABG远期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我院1997年10月-2005年12月行CABG128例,共移植血管桥367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不同再血管化方式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PCI和CABG治疗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5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资深心脏介入医师根据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基线特征决定PCI或CABG治疗。根据不同的再血管化方式分为PCI组(n=190)和CABG组(n=65)。对患者进行院内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终点(MACE):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CABG组SYNTAX积分显著高于PCI组(34.1±8.2 vs.24.1±8.1,P<0.05)。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住院期间CABG死亡率显著高于PCI组(6.1%vs.1.6%,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9.2%vs.3.2%,P<0.05)。3个月CABG死亡率虽然仍高于PCI组(7.7%vs.3.2%,P<0.05),血运重建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16.3%vs.1.8%,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两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12.3%vs.11.1%,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PCI可提供良好的近期疗效,CABG近期效果较PCI差,但远期效果较好,存活患者血运重建率低。  相似文献   

19.
用乳内动脉(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桥血管的10 a通畅率>90%,明显优于大隐静脉(SV)桥的通畅率[1]。但是,有限的IMA不能满足多支病变时动脉化的需要,桡动脉(RA)可作为第2种理想的替代动脉,远期通畅率与IMA相当[2]。2002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桡动脉为移植物行CAB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CTO病变的CCTA特征。结果 30例患者CCTA显示43个冠状动脉闭塞节段,CCTA诊断CTO病变的敏感度为86.04%,特异度为98.94%;冠状动脉CTO病变53.49%位于右冠状动脉,72.09%合并钙化。结论CCTA诊断冠状动脉CTO病变具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可显示冠状动脉CTO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