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地区2009-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09年3-8月和2010年1-12月共采集徐州儿童医院门诊、住院及常规监测的511例疑似手足口病(HFMD)儿童患者的咽拭、肛拭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同时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的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 511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中,总肠道病毒阳性288例,占56.36%;288个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202例,Cox A16核酸阳性55例,构成比分别为70.14%和19.10%。≤5岁儿童感染的肠道病毒有EV71型、Cox A16型及非EV71非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岁儿童则只有EV71感染病例。结论 2009-2010年徐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患儿以1~3岁儿童为主,其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EV71型,其次是Cox A16型。  相似文献   

2.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1):83-84
2 病毒学 2.1 概述 人类肠道病毒A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它们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ade)肠道病毒属.其他肠道病毒A组的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A6型和A10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这些肠道病毒均可引起儿童轻症感染,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亚太地区多起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暴发中,EV71还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3.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莉 《护理研究》2008,22(18):1653-1654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所致的以手、足及口腔水疱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病毒71型(简称EV71)是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4.
康宁  谭毅  闭福银  居昱  韦增良  周开姣  莫毅 《疾病监测》2010,25(9):682-683,690
目的了解肠道病毒在非手足口病幼儿中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0例≤3岁儿童的肛拭子标本共50份进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共检出17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34%,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健康儿童中存在其他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ekie virus 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 virus71,EV71)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而合并脑炎的手足口病死亡率较高[2]。由于重症病例早期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一般多以夏秋季流行。患儿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10年5~7月,我们收治小儿手足口病68例,经及时救治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手足口病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为主的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疱疹,部分病例可引发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次研究收治300例手足口病患儿,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手足口病是由以柯萨奇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多见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我院作为秦皇岛市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单位,2010—2012年门诊共接诊手足口病患儿8 714例,留观室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 050例。手足口病留观室病患数量多,年龄小,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惠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RNA,了解手足口病病例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本院送检的171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和脑脊液等标本5849份,应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男性及女性EV、EV71和CA16感染率分别为68.15%、43.61%、5.56%和61.23%、37.03%、5.70%;共检出1123份EV阳性标本,705份EV71阳性标本,96份CA16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0.28%、33.35%和5.13%;4~6月和7~9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感染肠道病毒EV、EV71型、CA16型人数分别占所有肠道病毒EV、EV71、CA16型感染者的36.33%、49.50%、42.70%和42.56%、38.72%、40.63%;0~4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占所有患者的85.46%。结论惠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0~4岁儿童是感染肠道病毒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2011年4-10月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婴幼儿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4-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采集肛拭子标本1 379份,运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EV71和CoxA16核酸检出率分别为46.99%、5.80%、2.18%.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在5岁以下儿童是疾病高发年龄段,4~6月为发病高峰期,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和非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型别有差异.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结论:贵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未知的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EV71更易引起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病源是柯萨奇A16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损害,引发脑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疗效,但大多数临床报道为手足口病轻  相似文献   

13.
<正>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儿童是该病的易感人群,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型),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最为常见。随着近几年EV71型灭活疫苗的接种,EV71感染的儿童手足口病占比减少。虽然CoxA16病毒感染后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轻,但是发病率较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1-2]。CoxA16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者仅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散在疱疹等,重症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肺功能衰竭等[3-4],CoxA16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完全阐明,可能与其感染导致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5-6]。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近年儿童中常见流行,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ekievirusA1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1]。该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部位[2],少数患儿可引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杭州市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及其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的分子特征。 方法 采集210例疑似手足口病感染者的粪便标本及其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初步检测,利用RT-PCR扩增部分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ox A16)阳性样本VP1基因区并测序分析。 结果 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表明,210例疑似感染者的粪便中, EV71、Cox A16 和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60.95%(128/210)、21.43%(45/210)和9.05%(19/210)。10株EV71病毒VP1区核酸序列与JX509922、JX509924、JX509926、JX509927、 JX509928和 JX509929的同源性最高为95.7%~98.0%,且均属于EV71中 C4a亚型。 结论 EV71和Cox A16是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此加强EV71和Cox A16的监测特别是EV71的检测,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6.
刘艳芹  庞保东  田庆玲  张双  王志杰 《临床荟萃》2011,26(19):1698-17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数病例是轻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  相似文献   

17.
杨琦  孙丽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810-181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有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科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人肠道病毒通用型(HEU)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1月~6月555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08例,年龄范围8个月~6岁,平均年龄2.6岁)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 56例重症患者其中45例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占重症病例的80.4%(45/56),4例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引起,占重症病例的7.1%(4/56).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273.4,P<0.0001).结论 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与2010年相比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高发于3岁以下儿童组,重症患者与2010年相同,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荧光PCR检测及分型方法。方法针对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特异性保守基因vp1基因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和对应的探针,对荧光RT-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对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检测有高度特异性,与甲肝、腮腺炎、风疹、乙型脑炎等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43例患儿肛拭子标本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检测率分别为37.21%(16/43)和13.95%(6/43)。结论荧光RT-PCR法分型检测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方法具有快速、便捷、特异、灵敏等特点,适用于肠道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