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宁  尹立勇  胡文立 《临床荟萃》2012,27(11):953-954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临床常见周围神经疾病,国外有报道20%~30%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其中多数需要呼吸机治疗.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查体中可以发现某些因素能预测病情是否发展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呼吸机治疗,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这些因素将会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现回顾性分析GBS患者108例相关资料,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单中心资料探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预测因素,以指导GBS早期管理。方法:收集1998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5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BS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史、神经系统症状及合并症等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预测GBS发展为重型的因素。结果:245例GBS患者中,轻型组81例(33.1%),重型组164例(6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2.729)、上肢首发(OR=4.372)、延髓麻痹(OR=6.468)、自主神经功能障碍(OR=5.166)、腱反射减弱(OR=5.213)、有合并症(OR=3.507)为重型GBS的预测因素(P0.05)。当患者有0个预测因素时,重型GBS发生率为0;当有1~3个预测因素时,重型GBS发生率分别为49.2%、61.4%、93.5%;当有4~6个预测因素时,重型GBS发生率为100%。结论:年龄≥40岁、延髓麻痹、上肢首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腱反射减弱、有合并症是重症GBS的预测因素;随着预测因素数量的增多,GBS加重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肖良晋 《华西医学》2009,(11):3081-3081
患者,女性,43岁,一般干部,以"四肢无力伴呼吸困难3d"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急性起病,进展性病程;无特殊病史、接触史,家族无类似病史,病前有"感冒"史,无发热;主要为渐进性四肢无力,开始为下肢,继而出现上肢,入院时已无法行走,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入院查体:急性面容,胸式呼吸,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早期不正常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从而了解其最频繁和敏感的共同神经传导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意大利费拉拉市S.Anna医院在2001-2007年中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并早期接受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的33例患者。结果26(81%)例患者的F波不正常,II(34%)例患者的感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消失,13例(41%)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和传导阻滞的患者相对比较少,分别为12.5%、25%和6%。仅有I例电生理检查均为正常。结论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早期,F波测定较神经传导研究更加敏感,不正常的F波(如出现率下降、潜伏期延长)出现的最早也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丛林  姜海涛  孙晓路 《临床荟萃》2012,27(8):728-731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发病,单时相、自限性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特别是下肢弛缓性瘫,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常累及脑神经。目前认为GBS包括,AIDP、急性运动性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之中应用效果以及对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院内收治的26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组间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生活质...  相似文献   

7.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é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小血管周围淋巴缅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也是多发的周围神经疾病[1].GBS病因尚不明确,其中最主要的是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2].也有学者强调,主要是免疫因素所致[3],免疫过程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关[4].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四肢软瘫,且呈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可引起致死性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5],多发生于男性[6].我们就目前GBS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琳 《新医学》2001,32(1):12-13
1引言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是造成急性肢体瘫痪的常见疾病之一,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诱发,也可由疫苗接种、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等各种因素所诱发,属于迟发性过敏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脑神经和脊神经广泛炎性脱髓鞘。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例可以导致死亡。2GBS的诊断临床表现是GBS诊断的最重要的依据,尤其是在发病早期,实验室检查常无异常或特征性发现。临床特点有:①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9.
杨静  赵德明 《临床医学》2011,31(5):22-23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F波在GBS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准北市人民医院在2005年至2009年中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并且接受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的47例患者,对其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329条运动神经及235条感觉神经,F波329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发病1周内54%患者的F波出现不正常,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者仅有6%,38%的患者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57%患者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下降,30%患者的感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消失,21%患者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未发现传导阻滞的患者。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早期F波较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更为敏感,表现为出现率下降、潜伏期延长,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102例GBS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表现,以及与病情轻重,转归的关系.结果 102例GBS患者中49例(48.04%)出现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27.45%)和T波改变(18.63%)最常见;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心电图异常者预后不良.结论 GBS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心电图检查对估计GBS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误诊原因,提高首诊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23例GBS误诊病例,从首发症状、误诊情况、辅助检查、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误诊为神经内科其他疾病者90例,误诊为骨科疾病者8例,误诊为心内科、消化科、风湿科等内科疾病者25例.经营养神经、免疫调节治疗,104例痊愈,16例好转,痊愈率84.5%.结论 GBS首发症状多样,首诊易误诊其他疾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及时会诊,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ex change,PE)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PE组在营养神经、早期康复干预、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E治疗,IV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7,14d及1,6个月Hugh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血浆IgG、IgA、IgM、补体C3、C4及总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7d血浆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治疗后14d及1,6个月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及各时间点Hugh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及IVIG均是治疗急性GBS安全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占94.74%)、头痛(占92.11%)、精神症状(占47.37%)为主。脑电图异常率73.68%。结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头颅CT或MRI检查。一旦考虑病毒性脑炎,宜尽早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以临床症状改善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丽霞  肖农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856-857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吉兰 -巴雷综合征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GBS)与免疫机制有关 ,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 ,体液免疫也参与发病 [1 ]。本文对 10 3例经不同方法治疗的 GBS患者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均符合 1994年 10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综合征诊断标准 [2 ] 。其中男 6 1例 ,女42例 ;年龄 <3岁 35例 ,3~ 7岁 37例 ,8~ 14岁 2 7例 ,>14岁 4例。 10 3例中 5 5例行神经电生理检查 ,其中神经传导速度延迟 1例 ,波幅降低 14例 ,两者均有 2 2例。脑脊液检查 6 5 /82例有蛋白 -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乙脑的效果.方法:将65例乙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100~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未予以抗病毒),观察乙脑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所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可以抑制乙脑病毒复制,减轻病毒血症,消除乙脑患者的脑细胞炎症,促进脑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16.
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性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或轴突受损的周围神经病变,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国内外有报道,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BS有较好疗效,并已经被广大学者普遍认可,为此,我们将WIG应用于治疗急性GBS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其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对76例病毒性脑炎的患者,比较EEG、脑脊液、头颅MRI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异常率。发病3个月后复查EEG并随访,EEG有慢波或局限性痫性发作波或临床症状有头痛、抽搐、反应迟钝者、病情恶化者归为未好转组,无临床症状且复查EEG为正常或界限性EEG者归为好转组。结果76例病毒性正常EEG8例,异常68例(轻度异常36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5例),脑脊液检查异常45例,头颅MRj异常20例。EEG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异常率高于脑脊液及头颅MRJ。3个月后随访,轻、中、重度异常EEG患者分别有2例、4例、3例患者未好转,且3例临床重症患者均为重度异常EEG患者。随着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程度增高,患者3月后未好转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高于脑脊液和头颅MRI,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病毒性脑炎异常脑电活动改变程度与临床预后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5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GBS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误诊的相关因素。结果 53例均出现肢体无力,其中肌力0~Ⅲ~-级22例,Ⅲ~+~Ⅴ~-级31例;伴肢体麻木16例,颅神经损害17例;有非典型症状8例;合并发热、嗜睡、站立不稳各1例,四肢疼痛3例,头痛、呕吐2例;呼吸困难1例,因呼吸衰竭需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颈抵抗2例。53例误诊时间1~32(10.90±8.90)d,误诊为脑血管病1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周期性瘫痪或低血钾症各7例,周围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多发性肌炎各3例,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颈椎病、上呼吸道感染、脊髓炎各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脊髓疾病、咽炎、黄体酮不良反应、中暑、尿毒症脑病各1例。于我院门诊确诊GBS 23例,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等确诊GBS 30例,给予对症疗法、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等。本组治愈率18.87%(10/53),好转率71.70%(38/53),无变化率7.55%(4/53),加重率1.89%(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非典型症状是GBS误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GBS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复杂,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提示接诊医师需要全面分析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神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吉兰 巴雷综合征患者脑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2例住院吉兰 巴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 3.3%的患者有脑神经损害 ,其中以舌咽、迷走神经受损最为常见 ,其次为面神经。老年人较青年人和儿童易表现出脑神经受累 (P <0 .0 1)。夏季发病的患者舌咽、迷走神经受损较秋、冬季节常见 (P <0 .0 5 ) ,冬季面神经受累显著低于春、秋季 (P <0 .0 5 ) ,而春季动眼神经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冬季 (P <0 .0 5 )。结论 脑神经损害在吉兰 巴雷综合征患者中常见 ,年龄和发病季节可能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汪琴  张树  刘兵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079-1080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感觉变异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感觉变异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的检测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发生于双下肢,1例发生于上肢,另1例四肢均出现感觉异常;脑脊液蛋白含量范围在0.45~0.55g/L3例,0.55~0.65g/L1例。测定4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16条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12条(7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3条(81%),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12条(75%);12条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100%)。传导阻滞和/或一过性离散异常6条(50%)。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感觉变异型患者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仅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其诊断有赖于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