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combinedegeneration,SCD)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周围神经病变、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多伴有贫血,临床易误诊误治。现将本院近5年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以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为主,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2]。2002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收治76例SCD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SCD的正确认识和及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于我院确诊的SCD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03例患者均有神经功能缺损,46.6%(48/103)患者血红蛋白降低,57.3%(59/103)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60.2%(62/103)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降低,55.9%(52/93)患者血清B12降低,46.1%(42/91)患者叶酸水平降低,80.6%(25/31)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27.0%(10/37)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73.4%(58/79)患者神经传导检查异常,93.3%(56/60)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磁共振成像显示49.4%(41/83)患者发现病灶,病灶多位于胸段、颈段及大脑白质区。结论 SCD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多样化,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综合判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以提高对SCD的认识。方法:对26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61岁,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病变主要累及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以四肢感觉异常、共济失调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合并植物神经损害,少部分合并有皮层下白质的脱髓鞘病变。MR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维生素B12是SCD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以提高对SCD的认识。方法对14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以双下肢感觉异常、乏力、深浅感觉减退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合并自主神经损害,所有患者应用VitB12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VitB12对SCD患者治疗有效,血清VitB12浓度、MRI、电生理检查、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是SCD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收治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索、椎体束及周围神经病变;12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下,13例行脊髓MRI检查,8例脊髓后索呈等T1长T2长冬状信号。16例病人均作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13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7例,12例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或消失。结论维生素B12缺乏及吸收不良、运钴胺蛋白缺乏是SCD的主要病因;以脊髓后索、侧索、椎体束及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特征,测血清B12水平、脊髓MRI、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7.
陈泽峰  许雅琴  李冰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39-40,F0003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脊髓侧索和后索变性,同时也可累及周围神经和脑,或与恶性贫血共存.叶酸、烟酸缺乏同样可导致SCD.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20例SCD,现分析临床资料并探讨本病病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剑  肖春蓉  李志国  章兴铭  詹茜 《临床荟萃》2011,26(17):1529-1530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缓慢进展的退行性变。本病好发于颈髓和胸髓。SCD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14例SC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分切除1例(10%),其余病例无明确病因;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70%),其中轻度贫血6例(60%),中度贫血1例(10%).在神经症状出现前并无贫血的一般表现。经维生素B12等治疗后,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贫血纠正好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SCD,尽管无明确的贫血及胃肠道病史,若有慢性或亚急性起病,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受累症状和体征,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也可确诊为该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贫血程度无直线相关性,若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一旦拟诊,应尽早系统治疗,减轻神经功能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本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10/10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改变;脊髓MRI检查发现1/10患者脊髓后索存在特异性异常改变;10/19患者伴有贫血;1/6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应用维生素B12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本组病例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试验性维生素B12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翟国锁 《临床医学》2010,30(10):40-40
目的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确诊的病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改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预后的关键。基层医务人员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立菁  钱可久 《新医学》2000,31(10):602-602
1引言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上较为少见。兹将我院1993年至1999年来收治的13例作一报道。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男 6例,女 7例,年龄 40岁至71岁,中位年龄 55岁。从发病至确诊时间:2个月至2年,中位时间8个月。13例中10例有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既往有慢性胃炎史7例,慢性结肠炎史1例,素食史4例,口角炎2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2,2症状和体征2.2.1感觉障碍 全部病人均有足趾、手指末端麻木,渐向上延伸;痛觉过敏1例,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5例;第四胸椎以下感觉减退2例,第七胸椎…  相似文献   

13.
14.
梅今  恽文伟 《临床医学》2003,23(10):12-13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SCD)是由于维生素B1 2 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 ,由于各种辅助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对此病有了较大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特点。结果:本组患者起病年龄从21~87岁,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临床表现以行走不稳最多见(76.6%),其次为双下肢麻木和/或无力(47.7%),四肢麻木和/或无力排在第三位(26.2%);伴随症状中头晕最多见(19.6%),尿便障碍(9.3%),也可有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巨幼细胞贫血较VitB12血清浓度降低检出率高(P=0.041),二者吻合度一般(Kappa=0.512);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浓度增高较巨幼细胞贫血意义更大(P=0.00),二者吻合度一般(Kappa=0.567)。脊髓及颅脑常规MRI阳性检出率56.1%,病变易发于脊髓C2~C7及T1~T4节段。神经电生理阳性检出率79.8%(75/94),其中脊髓病变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7例,单纯周围神经病变25例。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VitB12浓度可能掩盖病情,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浓度有更大的提示作用,二者的血液度变化同巨幼细胞贫血在疾病不同阶段时常不平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 rio retinopathy,CSC)的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特点.方法: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对64例(90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CSC的FFA表现归纳5种类型:(1)典型渗漏点型;(2)不典型渗漏点型;(3)色素上皮脱离型;(4)严重型(泡状视网膜脱离型);(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第1种类型为CSC的典型荧光造影表现,后4种类型为CSC的特殊型荧光造影表现.结论:CSC的FFA表现形式各异,需与Vogt_小柳原田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及色素上皮炎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认识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SCD)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维生素B1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深感觉减退及影像学异常随着维生素B12的治疗逐渐好转。结论 SCD是一种可治性疾病,经维生素B12治疗后会好转,而且电生理及MRI检查对SCD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是由于胃黏膜内因子的缺乏,胃肠道内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末梢型感觉障碍、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感觉性共济失调,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男,63岁,2007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上肢麻木,元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肌肉润动、意识丧失、晕厥及二便失禁,行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病情逐渐加重,行走不稳。2008年3月门诊以“脊髓压迫症”收治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推入病房,瞳孔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伸舌居中,两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疗效因素。方法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FA)检查确诊为DR增殖前期、增殖期早期患者115例(230眼),分为全身情况佳组(A组)67例(134眼),全身情况不佳为组(B组)48例(96眼),均采用PRP治疗,观察PRP术后视力及FFA显示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褪情况。结果A组PRP后10例20眼(14.93%)视力提高,52例104眼(77.61%)视力不变,5例10眼(7.46%)视力下降;B组PRP术后2例4眼(4.17%)视力提高,38例76眼(79.16%)视力不变,8例16眼(16.67%)视力下降。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0%。B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术是控制处于增殖前期、增殖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全身情况正常的DR患者在PRP术后的视力、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褪程度明显好于全身情况不正常(包括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红蛋白高、高尿素氮、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和血脂、血压是影响DR激光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