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及针刺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h、假手术组48h、假手术组72h、模型组24h、模型组48h、模型组72h、电针组24h、电针组48h、电针组72h.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NGF的表达.结果 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NGF的表达显著低于电针相应时段组,且于再灌注后48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冉灌注海马NGF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立红  任婕  周华  毛娟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52-125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用免疫组化学法观察假手术24h组、假手术48h组、假手术48h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海马CA1区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针刺相应各组,且于再灌注后48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促凋亡基因Fas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川芎嗪缓释剂穴位埋药线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埋药线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电针及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24、72、120h)各组大鼠海马HSP70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海马仅见少量HSP70阳性细胞,治疗各组大脑海马HSP70表达均增加,24 h时HSP70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穴位埋药线组大脑海马HSP70表达最为明显,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穴位埋药线可诱导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4.
孔立红  孙国杰  刘胜洪 《针刺研究》2006,31(3):140-144,F000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分子表达和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mA,持续30min)。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也显著高于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P<0·01),NF-κB移位于核明显;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含量比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NF-κB蛋白水平,阻滞其转位于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NF-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NF-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4h组、72h组、120h组)、穴位埋药组(24h组、72h组、120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以胶原川共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F-кB-p65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各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随再灌注时间而发生变化,72h表达达高峰.NF-кB移位于核明显;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NF-кB-p65蛋白表达比同时相穴位埋药各组含量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埋药能下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NF-кB蛋白水平,阻滞其转位于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4h组、72h组、120h组)、穴位埋药组(24h组、72h组、120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F-κB-p65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各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随再灌注时间而发生变化,72h表达达高峰,NF-κB移位于核明显;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比同时相穴位埋药各组含量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埋药能下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NF-κB蛋白水平,阻滞其转位于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文熠  罗勇  余超 《针刺研究》2013,38(4):271-27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右侧海马内白介素1β(IL-1β)及转录核因子κc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内炎性反应的活化及电针对大鼠海马内炎性反应损害的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4)、模型组(n=72)、电针组(n=72),按照再灌注后12h、24h及48 h分成3个亚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选“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2 Hz/100 Hz,1 mA),每次电针20 min,3个亚组分别电针2、3、4次.运用ELISA法检测IL-1β在海马中的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IKKβ在缺血侧海马内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中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IKKβ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电针干预后能明显抑制IKKβ在海马内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内出现炎性变化,电针干预能减少IL-1β含量,降低IKKβ在海马区的蛋白表达,有利于缓解脑缺血海马内的炎性反应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区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信号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GPR78)和Caspase-12影响。方法 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其中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再随机分为再灌注6、12、24、48、72h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大椎,每次30min,每12h治疗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捆绑固定30min,不做任何治疗。假手术组于手术后24h、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进行神经学分级评定后处死大鼠并提取脑组织,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海马CA1出现不同程度细胞凋亡变形。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再灌注12、24、48、72h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P0.01),再灌注12、24h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12阳性细胞数、Caspase-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再灌注48、72h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12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再灌注12hGRP78阳性细胞数、GRP78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再灌注24、48、72hGRP78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再灌注12、24、48、72h神经学评分、Caspase-12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P0.01);电针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指数、GRP78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24h为神经元凋亡高峰,Caspase-12的免疫活性出现的时间晚于GRP78。电针可能通过抑制GRP78、Caspase-12的释放和激活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所致缺血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EPCs含量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划分成24h、48h和72h三个亚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各亚组在造模成功后即刻行电针四关穴干预(疏密波,20min/次),48h组在24h再次电针干预,72h组在24h和48h各电针干预1次。在相应时间点采集抗凝腹主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标记为CD34+/KDR+细胞的EPCs含量。各组均在造模后即刻、24h、48h和72h按Long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造模后24h,电针组Longa评分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中EPCs含量较其它各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后48h,电针组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血中EPCs含量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P0.01)。72h时,电针组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血中EPCs含量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模型组仍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电针四关穴能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EPCs含量增加,并能促进恢复其神经功能,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STAT3表达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电针对其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组织STAT3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STAT3蛋白表达和海马组织STAT3含量显著高于同时相模型各组(P〈0.05;P〈0.01);且随再灌注时间而发生变化,72h其含量达高峰,同时STAT3明显移位于核;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STA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STAT3蛋白含量水平并激活其表达,促进STAT3核转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的表达以及电针预处理对NgB表达的影响,探索NgB在电针预处理诱导的脑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6只。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百会",每天30min,持续5d。预处理后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法,缺血120min后行再灌注,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后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然后检测脑梗死容积,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NgB表达水平。另一批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6、24、72h组,每组6只,分别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缺血半暗带Ng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电针预处理后电针组较模型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减低(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及NgB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缺血再灌注后6hNgB表达开始上调,24h为表达高峰(P<0.01),并至少可以持续到72h。结论:电针预处理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并可进一步上调缺血半暗带NgB表达,诱导脑缺血耐受,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电针组于缺血2h再灌注开始时进行电针治疗,取百会和大椎穴,持续电刺激20min。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各组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MMP-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MMP-2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MMP-2的表达,保护血脑屏障,减少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针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间段缺血侧脑组织中ROCK的表达,掌握各时段针刺治疗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各项相关数据,推断针刺治疗的最佳时间点。方法选取18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和2 w 5个亚组,共12个小组,每组15只。采用线拴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作颈动脉分离,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后第2天取材,模型组各小组分别于造模后6 h、24 h、48 h、72 h和2 w取材检测;而针刺组各小组分别于造模后6 h、24 h、48 h、72 h和2 w进行针刺百会、大椎、足三里处理后取材检测。结果针刺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其中针刺6 h组神经功能评分下调幅度最大,与其他针刺组(24 h、48 h、72 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ROCK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72 h)ROCK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血再灌注6 h ROCK达到峰值。针刺组(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ROCK表达与模型组(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点对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ROCK下调最为显著。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Rho/Rock具有抑制作用,而缺血再灌注6 h针刺为最佳治疗时间点,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和改善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曲鬓、前顶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半暗带内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组再随机分出6h、24h、48h、72h、7d时间点5个小组。采用线拴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方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电针组术后立即进行电针刺激,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不给电针处理。各组术后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取脑检测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c-Fo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凋亡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检测Bcl-2、Bax、c-Fos蛋白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偶见凋亡神经细胞出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6h、24h、48h、72h时间点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针刺组24h、48h时间点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假手术组Bcl-2、Bax、c-Fos蛋白表达呈低水平。模型组6h、24h、48h时间点Bcl-2、Bax蛋白表达以及模型组6h、24h时间点c-Fos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6h、24h、48h、72h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增多,针刺组6h、24h、48h时间点Bax蛋白表达减少,针刺组6h时间点c-Fos蛋白表达减少、24h时间点c-Fos蛋白表达增多。结论: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与电针调节Bcl-2、Bax、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抗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线栓法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和脑络欣通组,予相应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GFAP、bFGF和GDNF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GFAP、bFGF和GDNF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脑缺血再灌注48h和72h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在脑缺血再灌注24h,部分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在脑缺血再灌注48h或72h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络欣通可通过抑制GFAP的表达,促进bFGF和GDNF蛋白的表达,调节不同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善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埋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受损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大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检测电针"水沟"、"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17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个基因表达增高,60个基因表达下调;电针组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7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个基因表达增高,48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参与了针灸抗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其中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7天给予治疗,1次/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电针预处理治疗组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大鼠pSTAT3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下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动员骨髓CD 34+EPCs入血,促进脑缺血修复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局灶脑缺血2h后将各组分为再灌注12、24、4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2只大鼠。取大鼠"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合谷"/"太冲")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30min,每日1次。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电针可明显改善大鼠再灌注后48h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多(P0.05,P0.01),同时电针组再灌注后12、24h骨髓CD 34+EPCs数量相对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促进骨髓CD 34+EPCs动员入血,其作用可能与电针进一步激活骨髓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5只。电针组大鼠取神庭、百会穴,电针治疗7 d。各组大鼠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采用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的表现;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破坏和水肿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同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破坏情况减轻,IL-1β、TNF-α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内神经元的破坏和水肿、抑制IL-1β、TNF-α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和生长停滞及DNA损伤基因153(GADD 15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48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于模型建立前5d电针刺激"大椎""百会"两穴,30min/d。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h处死动物。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GRP 78和GADD 153表达;HE染色法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法测定凋亡神经元数目。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再灌注12、24、48h海马存活神经元计数减少,各时点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缺血组在再灌注6、12、24、48h海马GRP 78和GADD 153表达上调(P0.05);与缺血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再灌注24、48h时海马存活神经元计数升高,在12、24、48h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再灌注各时点GRP 78表达上调,GADD 153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脑缺血区GRP 78表达,下调GADD 153的表达,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