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随机缺失的二分类变量资料处理方法。方法:以艾滋病中医症候的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利用SAS9.2对完整数据集随机模拟,构建不同比例的随机缺失数据集,对缺失数据集采用多重填补法中的lo-gistic回归法(MI/logistic)进行填充处理;同时对缺失数据集采用成组删除法进行处理;根据各个数据集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与完整数据集进行比较。结果:缺失10%时,成组删除法处理结果与完整数据集更接近;缺失20%~40%时,MI/logistic填补后常数项和x的回归系数明显偏离完整数据集;缺失50%时,MI/logistic填充2次时x的回归系数和标准误更接近于完整数据集;缺失60%时,MI/logistic填充后x的回归系数严重偏离完整数据集,成组删除后x回归系数的标准误明显偏离完整数据集。结论:缺失较少(缺失率<40%)时,成组删除法处理效果较好;缺失50%时,采用MI/logistic回归法填充效果更好;缺失60%以上时,两处理方法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患者住院病案信息数据,探讨不同缺失场景下数据缺失值通过完成者数据集法、期望-极大化法(EM)、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MCMC)3种方法处理后的标准化住院天数对标准化住院费用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的优劣。方法 运用R 3.4.1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通过设定缺失比例和缺失机制模拟不同场景的缺失数据集,运用完成者数据集法、期望-极大化法、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估计不同缺失场景的模拟数据集中标准化住院天数对标准化住院费用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并与完整数据集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c结果进行比较,从准确度(各种方法估计的r与rc比较)和精确度(各种方法的r的变异程度s)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结果 3种缺失值处理方法的优劣在不同的缺失场景中均有所差异,完全随机缺失(MCAR)和随机缺失(MAR)(1∶2)机制下,当缺失比例小于30%时3种方法的估计值r均在可接受范围(rc±0.5s c);MAR(比例=2∶1)机制任意缺失比例下3种方法的估计值r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任意缺失场景下用EM法估计的r的标准误s 最小,且与rc的标准误s c最为接近。结论 在选择缺失值处理方法时,应该考虑数据的缺失比例和缺失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不同缺失值处理方法在不同缺失模式、缺失机制及缺失比例下双臂优效临床试验中的统计性能,筛选出相应的最优缺失值处理方式。方法:使用SAS 9.4 软件分别生成不同缺失模式(单调缺失或任意缺失)、缺失机制(完全随机缺失或随机缺失)以及不同缺失比例(0%~5%、5%~10%、10%~15%)的纵向模拟数据集,基于各模拟数据集分别使用不同缺失值处理策略进行疗效估计,并分别与完整数据集比较,以评价不同缺失值处理方式的统计性能。结果:当缺失比例<5%时,任意缺失模式下不同缺失值处理方式所得效应估计值均较为接近,单调缺失模式下只有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MMRM)以及多重填补后协方差分析误差较小。当缺失比例>5%时,不论缺失机制以及缺失模式,不同协方差矩阵结构的MMRM以及多重填补不同次数后协方差分析所得效应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仍最接近,且前者较后者更为稳定。而单一填补方式以及模式混合模型(PMM)随着缺失比例增加,其效应估计的误差也增加,尤其是单调缺失,当缺失比例为10%~15%时其误差最大。结论:不同缺失比例(0%~5%、5%~10%、10%~15%),缺失模式(单调缺失或任意缺失)以及缺失机制(完全随机缺失或随机缺失)下,MMRM误差最小,提示MMRM是处理双臂优效性临床试验中纵向定量数据缺失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用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缺失值填充方法对于提高目前流行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分类器一支持向量机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公开发表的酵母菌基因表达谱数据.及Ribo功能类作为类属性构成训练集。分别利用KNN法和类均值法对其缺失值进行填充后.基于完整的表达谱数据对SVMs模型进行训练。采用k折交叉验证法避免训练中的过拟合问题,绘制CV准确率等高线图监控模型参数的迭代。采用检验对所得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KNN法填充下。SVMs模型的CV准确率维持在99.554%;类均值法填充下,SVMs模型的CV准确率从99、554%上升至99.635%。对于模型性能的统计学愉验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模型性能的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种填充方法对于SVMs模型性能改善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和基因表达谱数据的特点任意选取两种填充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李清华  夏结来  薛富波 《医学争鸣》2004,25(23):2186-2189
目的 :探讨利用Rubin提出的多重填补的方法处理有缺失数据的 2× 2交叉设计的资料 ,以避免医学科研中常常发生观测数据的缺失而造成统计分析的困难 .方法 :用MI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 ,用标准的统计程序对填补后的数据集分析 ,最后用MIANALYZE综合各个数据集的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多重填补的方法可用于交叉设计中缺失数据的填补并得出正确的统计推断 .结论 :MI与MIANALYZE为处理存在缺失数据的 2× 2交叉设计的资料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  相似文献   

6.
目的:数据缺失在调查研究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造成部分原始样本信息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缺失数据产生的3类机制为完全随机缺失、随机缺失、非随机缺失。目前常见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删除法、加权调整法、插补法、参数似然法,其各有优缺点,应针对缺失数据产生的机制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变量缺失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变量缺失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删除含缺失值的观察、简单填补、多重填补3种方法对多变量中度缺失的9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差别较大.在α=0.05的水平下,利用多重填补处理的数据集分析得到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肝硬化史、门脉癌栓、g-GT和WBC;而用删除含缺失值方法得到的却是:TNM分期、碘油剂量、AST、ALP;简单填补比多重填补多产生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TNM分期、ALP和AFP.结论:本资料采用删除含缺失值的观察的方法结果最差;简单填补相对较好,但容易降低标准误、减小P值;而多重填补处理比较合理、科学.建议对多变量数据缺失的处理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公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T2DM患者的资料,以24小时肌酐清除率计算得到的GFR为标准肾小球滤过率(rGFR),以C-G公式、简化MDRD公式、改良的MDRD中国公式和CKD-EPI公式计算得到的GFR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各eGFR的准确度、精确度和偏差、ROCAUC,并根据不同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分层分析。结果:CKD-EPI公式估算的GFR与rGFR的相关系数最高(r=0.788)。CKD-EPI公式的15%准确度(P15)、30%准确度(P30)最高,分别为48.1%、73.6%。Bland-Altman图显示简化MDRD公式的偏差最小,CKD-EPI公式精确度最高。MDRDC公式、CKD-EPI公式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的ROCAUC相等且最大。年龄≥60岁组和18~60岁组中均以CKD-EPI公式的P30、P50最高,精确度最好。CKD-EPI公式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组精确度均最好,准确度均最高。结论:CKD-EPI公式更适合于估测我国T2DM患者的GFR,同时在不同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下均最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世界健康调查(World Health Survey,WHS)数据中的数据缺失问题,进行更加有效的统计推断.方法:根据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MI)的原理,运用Amelia软件和Stata○R中的综合统计推断程序对WHS数据集进行处理.结果:由缺失数据造成的信息缺失得到了弥补,综合评价结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MI具有良好的特性,和针对特定问题但操作复杂的方法相比,MI是一种解决数据缺失问题的简单和近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区域的15个标签位点(STS)序列片段微缺失位点与男性不育(MI)的关系,为干预遗传性MI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 586例疑似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4例)、21~30岁组(988例)、 31~40岁组(1 318例)和≥41岁组(2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Y染色体AZF区域的15个STS序列片段进行检测并筛选异常结果,比较各组MI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结果:在2 586例参检人群样本中发现207例Y染色体异常,占总体样本的8.00%;其中≤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和≥41岁组检出Y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7.14%(1/14)、8.10%(80/988)、8.04%(106/1 318)和7.52%(20/266);各组患者基础位点合并扩展位点的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6,P=0.013),21~30岁组患者基础位点合并扩展位点的缺失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P<0.05);在总体受检样本中,发生基础位点片段缺失者52例,异常率为2.01%,各组患者异常率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方法 .方法 统计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中心2181例女性乳腺异常病例,分析各种检查方法 的病灶漏报情况.结果 2181例中问诊及望诊降低漏报率0.5%;异常病灶2839个,多种体位联合触诊使漏报率由0.9%减至0.4%;乳腺小结节、乳腺边缘、腋窝、乳晕区病灶及腺休局限性增厚易漏报.手术组乳腺癌与良性病变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问诊望诊异常有非常显著意义(x2=9.770,P=0.002)、触诊结节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2,P=0.193).乳腺癌病灶漏报率分别为临床检查3.7%;超声检查17.0%;钼靶检查19.4%.结论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方法 :重视问诊及望诊;依据乳腺形态灵活运用多种触诊方法 ;勿忽视乳腺边缘、腋窝及乳晕区病灶;关注触诊腺体局限性增厚;触诊结节硬度不宜作为判断乳腺癌的独立指征;避免对触诊的盲目自信或过度信赖仪器检查.  相似文献   

12.
伴有下颌个别前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患者先天缺牙的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方法:25例先天缺失下颌个别前牙1~2颗的患者,其中17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5例集中间隙,结合修复进行治疗,3例结合邻面去釉、改变牙轴等手段解除拥挤,采用调整中线和Bolton指数的方法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模型进行测量,并对缺牙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先天缺失1颗下切牙15例,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10例,磨牙咬合关系多为远中,共18例,中性关系7例。结论:对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的矫治,应根据缺牙部位、数目、错情况及上下颌牙量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适的矫治方案。其中,结合补偿性减数是矫治患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取河南省老年人牙列缺损、缺失情况的基本资料。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省范围内65~74岁年龄组老年人牙列缺损、缺失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受调查的2320人中,牙列缺损者为1219人,占52.54%;义齿修复者为641人,占牙列缺损者的52.58%;牙列缺失率为21.98%,修复率为71.18%。结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老年人牙列缺损率较低,牙列缺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陆盛 《浙江医学》2014,(10):857-858
目的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类伴下切牙缺失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下颌切牙缺失的错合畸形患者36例,根据拔牙模式分为A组(拔4个双尖牙)、B组(拔3个双尖牙)、C组(拔2个双尖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PAR指数进行评价,比较分析3组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合、覆盖、中线的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结果3组患者矫治前各项目PAR指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牙齿排列、颊合关系、中线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C组颊合关系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C组比较,B组中线PAR指数评分、总分及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权重减少分值上均>22,权重减少百分率均>70%。B组权重减少分值和权重减少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拔牙模式都能改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其中以拔除3个双尖牙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医学科研中缺失数据的EM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一种数据补缺的统计方法,以避免医学科研中常常发生观测数据的缺失而造成统计分析的困难。方法 通过数据间的相关信息,应用EM算法和生长曲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给出了EM算法的迭代步骤,并用软件SAS/IML编程实现。结论 通过EM补缺,可以保证资料分析的有效性,且EM算法补缺使参数估计的方差大大变小,从而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弹性义齿在单个前牙缺失临时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有临时修复需求的单个前牙缺失患者76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临时修复体类型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用弹性义齿做临时修复体,B组用普通胶连活动义齿做临时修复体;同时以拔除单个前牙且无临时修复要求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于戴入临时义齿前(拔牙后2周)及进行永久修复前(拔牙后97~100 d)制取印模,并于模型上测量缺牙两侧邻牙临床冠高度,两次临床冠高度的差值为该牙唇侧牙龈萎缩高度.结果 A组患者缺失牙两侧邻牙临床冠高度的差值为0.5 mm(0.0~1.2 mm),明显大于B组的0.0 mm(0.0~0.6 mm)(P<0.05)和C组的0.0 mm(0.0~0.4 mm)(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弹性义齿应用于单个前牙缺失的临时修复有导致缺失牙邻牙唇侧牙龈萎缩的危险,不适合应用于单个前牙缺失的临时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