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分析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多排螺旋CT的表现特点。结果:交感神经源性肿瘤有8例,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来源肿瘤11例,5例良性神经鞘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副节瘤17例,6例嗜铬细胞瘤,5例良性副节瘤,6例恶性副节瘤肿瘤。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征为:平扫出现显著的低密度,形态为不规则形状,边界较为光整,增强扫描轻微强化或者无明显强化;会发生无规则较粗大钙化以及腹膜后大血管包埋影像。副节瘤强化现象较为明显,神经鞘肿瘤形态存在着较大差异,强化程度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按照其CT表现及好发部位,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年龄,一般可术前进行较为准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在诊断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症实为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资料,并总结其CT表现。结果:18例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中,8例良性神经鞘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6例副神经节瘤,CT能准确显示颈动脉间隙肿瘤的范围、大小、数目及浸润情况,对明显良、恶性肿瘤可作定性诊断。副神经节瘤及神经鞘瘤均位于颈动脉间隙大血管深层,前者CT强化明显。结论:CT对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的肿瘤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和超声内镜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患者的腹部CT及上消化道超声内镜资料。结果 8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窦。CT表现为起源于胃壁的外生性界清均质的实质性肿块,局灶性结节或肿块型7例、巨块型1例;肿块边缘细点状钙化1例,肿块内见小片状、细条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增强后8例病灶均见轻中度较均匀强化。7例胃神经鞘瘤超声内镜表现为胃壁肌层起源低回声团块。结论 CT和超声内镜检查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边界及肿瘤内部有无坏死、囊变或钙化,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男23例,女8例,中位年龄63岁。临床Ⅰ型4例,病灶位于大弯侧3例,小弯侧1例;3例CT表现为息肉状中度强化小结节,漏诊1例;病理分级均为G1级;病灶最大径1.7~6.3 cm,平均1.1 cm。临床Ⅱ型2例,1例位于胃底呈息肉状,G1级;1例位于胃窦,CT表现为胃壁轻度增厚,G2级,伴肝转移。临床Ⅲ型25例,贲门胃底14例、胃体小弯侧4例、胃体大弯侧3例、胃窦4例;CT征象7例为胃壁局限性增厚,3例为胃壁局灶性肿块,15例为胃壁浸润性不规则增厚伴或不伴软组织肿块,其中6例表面合并溃疡;病灶最大径1.7~6.3 cm,平均4.5 cm;病灶密度均匀11例,不均匀14例;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6例、中度强化9例,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17例,其中强化峰值位于动脉期6例;25例均为G3级,局部淋巴结转移10例,肝脏转移4例,肝脏转移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4例,腹腔种植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不同临床及病理分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各有特征,临床及CT资料结合对术前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胃神经鞘瘤三期增强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6~55岁.5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 例仅行动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5 例胃神经鞘瘤主体全部位于胃大弯侧,位于胃体 3 例,胃底、胃窦各 1 例.5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均质病灶,除 1 例病灶较小呈结节状外,其他 4 例均表现为团块状;表现为腔内生长者 1 例,腔外生长者 2 例,腔内、外同时生长者 2 例;2 例肿瘤表面溃疡形成.5例均无胃周淋巴结转移及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捕肿瘤平均CT值分别为50.25、68.00和81.67 HU,呈明显渐进强化.结论 胃神经鞘瘤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具有非定向分化的间叶组织肿瘤,以往作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将经CT检查、免疫组化并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其CT特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3~81岁(中位年龄57岁),均为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病例。发病时间7d~22个月(平均61d)。主要临床表现:腹部疼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体检B超发现盆腔肿块1例。1·2检查方法7例采用Somaton Plus4螺旋CT机,3例采用16层CT机,1例采用Siemens AR型CT机。层厚、层距均各为10mm,病灶区作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部神经源性肿瘤13例。13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5例(其中恶性3例),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瘤1例,恶性副节细胞瘤1例。2例起源于骶丛,经由骶孔向盆腔内生长;2例起源于盆腔,其中1例源于膀胱,1例位于膀胱直肠陷窝;直肠腹膜外间隙6例;膀胱腹膜外间隙3例。盆部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体积较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或局部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区和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对盆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为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以前被认为是平滑肌源性肿瘤,且多归类为平滑肌肉瘤。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GISTs为一组独立的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不包括典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1-3]。CT检查已经成为检测和诊断GISTs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7例GITSs的CT表现,探讨GISTs的螺旋CT特征以及螺旋CT对GISTs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与方法1998~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4~7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并病理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纵隔内18例,胸壁5例,其中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7例(恶性1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2)良性肿瘤边界清晰、锐利。神经纤维瘤多中等大小,圆形多见、易囊变,可有钙化,可发生于胸壁皮下组织或前纵隔。神经鞘瘤体积多偏小,多见椭圆形,易引起椎间孔受压扩大,可发生于胸壁肋间神经。神经节细胞瘤体积多偏大,呈长条形,宽基底与脊柱与相贴,钙化多见,一般不引起椎间孔受压扩大。(3)恶性神经源性肿瘤边界多欠清,可见坏死区及侵犯邻近胸膜等结构,神经母细胞瘤钙化多见。结论 CT是诊断胸部神经源性肿瘤有效方法,结合患者年龄及CT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与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间质瘤及5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生长方式、强化特点等。结果:GS患者以女性多见,好发于胃体大弯侧,可向腔内外生长,呈轻中度均匀性渐进性强化,腔内隆起面可形成溃疡;GIST整体发病年龄较大,密度不均,可有囊变、坏死、钙化,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胃间质瘤及神经鞘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7例中,神经源性肿瘤16例,食管囊肿9例,畸胎瘤6例,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包括何杰金与非何杰金)5例,支气管囊肿4例,胸腺瘤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能够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密度及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神经源性肿瘤为小儿纵隔最常见肿瘤,其次为前肠囊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术、活检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8例纵隔肿瘤中,胸腺瘤11例,恶性淋巴瘤8例,生殖细胞瘤6例,胸内甲状腺2例及神经源性肿瘤1例.CT定位正确96.4%,定性正确占92.3%,胸片定位正确25例,占89.3%,定性正确23例,占82%.CT对于反映纵隔肿瘤的表现明显优于胸片.结论 CT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综合国内外文献报告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首位。作者共收集纵隔神经源肿瘤66例,分析如下。临床资科一、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42例,女24例,男:女=1.75:1;发病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2.9岁,20~50岁占86.2%;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得到病理诊断,良性肿瘤63例,占95.9%,其中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24例,节细胞神经瘤1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7月—2009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和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神经母细胞瘤14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右侧8例,左侧7例,神经母细胞瘤均表现为混杂密度,8例瘤内钙化,13例包绕后腹膜大血管生长,13例越过中线生长,4例肾脏受累浸润,1例发生颅底内转移,1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4例神经母细胞瘤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呈轻度强化。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CT是诊断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肿瘤呈混杂密度、钙化多见、易包绕后腹膜大血管和越过中线生长,邻近脏器受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是神经母细胞瘤重要影像诊断依据;CT表现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种病理类型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2例出现合并症,主要为霍纳综合征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多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良性肿瘤,经X线胸片或CT可明确诊断。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较少复发,恶性神经源性肿瘤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16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CT检查示肿瘤位于前及中斜角肌间隙5例,其中2例沿椎间孔伸入椎管内,位于锁骨上窝2例,经胸廓入口突入胸腔1例;肿块约4.5 cm×5.0 cm×4.8 cm大小;呈哑铃形5例,梭形3例;边界不清晰者3例,边界清晰者5例;平扫肿瘤密度等于肌肉2例,密度略低于肌肉6例;5例病变内见低密度影,2例可见小点状钙化,1例高密度区包绕裂隙样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示轻度均匀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4例病灶呈缓慢强化特点,4例有囊变病灶者囊变区呈低度强化或无强化,其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臂丛神经区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骶骨肿瘤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瘤影像学特点。结果  3 0例骶骨肿瘤包括转移瘤 10例 ,脊索瘤 5例 ,骨巨细胞瘤 4例 ,神经源性肿瘤 3例 ,软骨肉瘤 3例 ,其它 5例 ,其CT影像学表现各有异同。结论 从发病年龄、骶骨骨质破坏的形式、是否伴有硬化边缘、有否钙化、软组织肿块等方面分析 ,有助于骶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60%~70%,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多见,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或蛛网膜和硬脊膜的间质部分,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第2位,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极少[1],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4,好发年龄高峰在30~50岁之间。典型脊膜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极易与神经源性肿瘤相混淆,需与之鉴别。我们收治2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本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误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1病例资料【例1】女,68岁。因双下肢疼痛伴无力3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CT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以上腹部不适、匕腹部肿块、黑便等就诊,均行七腹部CT扫描。CT影像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类网形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比较呈低密度,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病灶长径平均(6.2±2.3)cm,其中4例病变长径〉5.0cm。5例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2例,胃平滑肌瘤、胃外肿瘤及偏良性胃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榆奄确诊胃神经鞘瘤。结论对CT表现为胃肠道壁内均质性、边界清晰的肿块,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警惕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20.
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继发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而无原发性心、肺、肾等疾病。神经源性肺水肿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 1997年 10月— 1998年 10月所收治急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 2 7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43岁~ 6 7岁 ,平均 5 5岁。其中脑出血 18例 ,脑梗塞 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 2例 ,糖尿病病史 3例。病后发生肺水肿时间最短 15min ,最长 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