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包括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化疗、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是否内分泌治疗、处方剂量以及照射野面积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实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4.67%。筛选并确定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考虑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183例肺癌患者于海军总医院和解放军第一○七医院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2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为50~70 Gy.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19例,发生率为10.4%;照射55 Gy以下、55~65 Gy、65 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0%、8.7%、15.6%;平均照射面积120 cm2以下、120 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5%、11.9%.本组肺炎经治疗缓解率为84.2%(16/19).结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常规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经合理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及体征,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癌、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了解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60例肺癌、食管癌病人.采用直线加速器6~15 MV 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DT4600 CGy-7000CGy/23~35 F.照射野面积大于120 cm2185例.剂量大于5000 CGy的220例.结果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9.2%.照射野面积大于120cm2,剂量大于5000 CGy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4.3%和21.4%.结论 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照射野面积大,剂量高,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射治疗与放射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秀萍  黄赖机  李健  梁颖 《重庆医学》2002,31(7):611-612
目的 探讨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照射技术与放射性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2 0 0 0年间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病例 2 6例。所有病例均为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确诊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疗后的脑损伤经临床检查结合CT表现给与诊断。结果  2 6例放射性脑损伤病例的CT表现为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颞叶片状低密度影 ,部分累及脑干。脑损伤范围与照射野大小相关。放射性脑损伤放疗后 2年内发生率 :单程放疗组 35 2 9% (6 / 17) ,第二程放疗病人为77 77% (7/ 9) ,P <0 0 5。 8例病人死于放射性脑病 ,其中照射剂量≤ 70Gy组死亡率为 9 0 9% (1/ 11) ;74~ 170Gy组死亡率为4 6 6 7% (7/ 15 ) ,P <0 0 5。结论 脑损伤的范围与照射野大小相关 ,再程放疗会加速放射性脑损伤的出现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死亡率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肺癌不同放疗技术剂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肺癌不同照射方法的剂量学差异 ,以明确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优势。方法 :选用8例 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 ,采用 Topslan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 ,每例均做 3个计划 ,分别为常规、常规加适形和适形放射治疗计划 ,计划的总剂量均为 6 6 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 ,剂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常规加适形和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照射适形指数分别为 0 .1 1、0 .2 1和 0 .32 ;全肺照射≥ 2 0 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 (38.4 5± 6 .5 4 ) %、(31 .0 0± 6 .33) %和 (2 6 .32± 7.35 ) % ;脊髓的最大剂量分别为 4 0、4 5和 38Gy;食管照射≥ 5 0 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 (38.4 3± 1 4 .33) %、(33.98± 2 0 .4 3) %和 (2 2 .5 5± 1 4 .6 7) % ;心脏照射≥ 35 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 (2 8.5 5± 6 .99) %、(2 1 .88± 1 2 .1 1 ) %和(1 8.4 4± 1 0 .78) %。结论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 ,三维适形放疗明显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 10、 20及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V5、V10、V20及V30)和全肺平均照射剂量(MLD),并对肺受照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7.0%(17/46),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组)29例(63.0%),1级12例(26.1%),2级5例(10.9%),无3、4和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 肺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3.34%、43.12%、24.15%、15.36%和16.02 Gy。放射性肺炎组患者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7.81%、48.91%、31.34%、17.83%和21.71 Gy,无放射性肺炎组患者分别为49.81%、39.78%、21.82%、13.12%和13.71 Gy,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NSCLC可以较好地保护肺组织,且DVH 中V5、V10、V20、V30和
MLD等参数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正常组织反应。方法:对2002年4月~2005年4月病理确诊为NSCLC的25例进行3DCRT治疗。单次靶区处方剂量3.5~5GY,每周4次总剂量56~70Gy,中位剂量63Gy。90%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结果:25例患者均在3~4周完成,总有效率(CR PR)90%,随诊1、2年生存率44%(11/25)、36%(9/2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2%(3/25),放射性食管炎20%(5/25)。结论:3DCRT为绝大多数NSCLC患者所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段爱雄  汪志求 《安徽医学》2004,25(3):223-22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早期并发症。方法 对 2 7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进行三维适形放疗 ,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采用低熔点铅制作适形铅挡块和 5~ 7个等中心非共面固定野照射技术。肿瘤中心剂量为 5 0~ 5 4Gy ,4~ 8Gy/次 ,隔日 1次 ,共 5~ 9次。 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计划。完全缓解率 (CR) 18.5 %( 5 / 2 7例 ) ,部分缓解率 (PR) 3 7%( 10 / 2 7例 )总有效率 (CR -PR) 5 5 .5 %( 15 / 2 7例 )。 1年生存率 76.5 %,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 3 7%( 10 / 2 7例 ) ,均为Ⅰ级 ,未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肝炎等并发症。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早期并发症少 ,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593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常规放疗345例,三维适形放疗248例,通过对常规放疗中不同范围的照射面积、照射剂量以及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不同范围的照射容积、照射剂量分割方法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放疗中的照射面积<100cm2发生率10.6%(25/235),>101cm2发生率30%(33/110),χ2=21.49,P<0.001,差异有显著性。照射剂量<70Gy发生率14.1%(45/320),>71Gy发生率68%(13/25),χ2=26.65,P<0.001,差异有显著性。三维适形放疗中单次剂量<5Gy发生率7.8%(6/77),>6Gy发生率19.9%(34/171),χ2=4.88,P<0.05,差异有显著性。放射性肺炎多数是在定期随访检查时发现肺部影像学的异常,而出现症状就诊者为数较少。按SOMA分级,常规放疗1级27例,2级15例,3级以上13例,三维适形放疗1级19例,2级13例,3级以上6例。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常规放疗中的照射面积和总剂量密切相关,与三维适形放疗中单次剂量大小密切相关。由于多数患者仅表现影像学异常,因此预见性的防治对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全程适形调强放疗(IMRT),6MV-X线照射,照射野为5野或7野.以95%靶区体积所受的最小剂量为处方剂量:GTV 66Gy、2.2Gy/次,30次;CTV 63Gy、2.1Gy/次,30次,PTV 60Gy,2Gy/次,30次.双肺V20≤25%;心脏平均剂量Dmean≤30Gy;脊髓最大剂量Dmax<45Gy.放疗第1天开始:亚叶酸钙0.2,第1,2,8,9天;替加氟1g 第1,2,8,9天,每3周1次,共2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15例71.4%,部分缓解(PR)3例14.3%,病情稳定(SD)2例9.5%,病变进展(PD)1例4.8%;有效率(RR)18例85.7%.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等,基本为1-2级不良反应.结论 替加氟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其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作为一种中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90 Sr/90 Y(90 锶 /90 钇 )对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敷贴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90 Sr/90 Y对 12 0例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进行敷贴治疗。结果 12 0例患儿 1疗程治愈率为31.7% ,2疗程治愈率为 5 0 .0 % ,1、2疗程总有效率为 92 .5 % ;照射剂量每次≤ 5Gy、5 .1~ 8Gy、8.1~ 10Gy的治愈率分别为 6 0 .0 %、95 .2 %和 94 .6 % ;照射时间≤ 3min、3.1~ 5min、>5min的治愈率分别为 71.7%、98.3%和 10 0 % ;病变范围≤ 2cm2 的治愈率为 10 0 % ,2 .1~ 5cm2 的治愈率为88.4 % ,>5cm2 的治愈率为 4 3.7%。治疗后未发生湿疹性皮炎、色素沉着等异常情况。结论  应用90 Sr/90 Y敷贴治疗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疗效高 ,无创伤 ,无痛苦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是治疗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 CRT)肺部恶性肿瘤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方法 用 3D CRT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病人 37例 :原发肺癌 32例、复发肺癌 4例、转移性肺癌 1例。由ARTP X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计划系统设计、DVH评价和优化递量治疗计划。以 85 %~ 95 %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边缘 ,计划靶区 (PTV)为肿瘤区 (GTV)横向外放 0 .5~1.5cm ,纵向外放 1.0~ 2 .0cm。原发肿瘤剂量 70~ 81Gy ,中位剂量 75 .3Gy ;复发肿瘤剂量DT 4 0~ 6 0Gy,中位剂量DT 5 1.75Gy。平均临床靶体积 (CTV) 12 0 .0 9cm3 (6 .38~ 2 84 .75cm3 ) ;照射方法为固定适形野、非共面适形野或非共面旋转弧。结果 本组肿瘤病人即期疗效 :完全缓解 (CR) 2 9.73% (11/ 37) ,部分缓解 (PR) 4 3.2 4 % (16 / 37) ,无变化 (NC) 2 1 6 2 % (8/ 37) ,进展 (PD) 5 .4 1% (2 / 37) ,总有效率 72 .97% (2 7/ 37)。结论  3D CRT对于没有手术适应证的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副作用轻微 ,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宫颈癌腔内放疗时采用超分割的治疗模式,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体外放疗+腔内放疗:体外照射采用西门子加速器6MV-X线,全盆腔前后2野等中心技术照射,DT=2Gy(/次·d),5次/周,总剂量DT:46-50Gy(/25次·5周),外照射全盆腔剂量DT=30Gy/15次时盆腔中央挡铅(中央遮挡铅块5HVL,4cm宽)并开始配合腔内近距离治疗,采用铱-192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Ⅱb,Ⅲ期A点4Gy/次,2次/d,两次间隔≥6h,每5d重复治疗1次,总计10次/5d,在3-4周内完成,A点剂量DT=40Gy。腔内照射当天不做体外照射。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Ⅱ期、Ⅲ期均为100%。1年生存率Ⅱ期100%(12/12),Ⅲ期95%(19/20)。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4/32)和6.25%(2/32)。结论:该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HD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应用足够的分割(包括次数及剂量)是提高疗效、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关键,但晚反应组织损伤、远期生存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及评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据预后因素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者不同放射剂量的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111例未经脑部治疗和全身化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分3组:(1)A组2 0例(肺癌术后,脑内单一转移病灶) ,全脑照射14d肿瘤量30Gy ,缩野至残留病灶外1cm ,照射5d肿瘤量15Gy ,总剂量至4 5Gy ;(2 )B组34例(肺癌术后,脑多发转移病灶) ,全脑照射17d肿瘤量39Gy ;(3)C组5 7例(脑内多发病灶及肺部有病灶) ,全脑照射14d肿瘤量30Gy。 结果 (1)近期疗效:3组放射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神经压迫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 8(10 0 % )、15 / 17(88.2 % )和2 8/ 35 (80 % )。(2 )远期疗效:总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0个月(4~4 5个月) ,1和2年控制率分别为6 3.2 %、13.7%。总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4~4 5个月) ,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 2 .7%、12 .8%。(3)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放射剂量提高可提高脑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P =0 .0 5 ) ,多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趋势(P <0 .0 1)。 结论 根据预后因素给予NSCLC脑转移不同的放射剂量可得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时间,避免对部分病人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5.
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对肝脏肿瘤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对11例肝脏肿瘤患者,20个肿瘤病灶进行立体定向放疗,肿瘤临床靶体积(CTV)为1.4~126.3cm3,中位体积是9.5cm3。给予计划靶体积(PTV)边缘剂量为30Gy/2~3次,肿瘤中心剂量为PTV边缘剂量的120%~150%。结果表明随访3~27个月,肿瘤局部缓解率为80.0%,CTV≤10cm3组与CTV>10cm3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3.6%和0%(P<0.01);30Gy/2次治疗组与30Gy/3次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和25%(P<0.01)。治疗中及治疗后副反应很小。表明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治疗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CTV≤10cm3组和30Gy/2次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PET-CT定位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ⅢA、ⅢB期NSCLC患者46例,其中行PET-CT定位IMRT 23例(A组)、行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3D-CRT)23例(B组).2组均采用6 MV-X线:A组,临床靶区(CTV)50 Gy/28次/38~40天(1.8 Gy/次),肿瘤区(GTV) 64.4 Gy/28次/38~40天(2.3 Gy/次); B组,CTV 50 Gy/25次/35~37天(2.0 Gy/次),后缩野至GTV 14 Gy/7次/9~11天(2.0 Gy/次).2组均同步TP方案化疗.放化疗2个月后复查CT,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①A组PET-CT融合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03.69 cm3,CT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32.64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近期有效率为78.3%,B组近期有效率为65.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2组均未出现Ⅳ度急性毒副反应.A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3.0%、21.7%,明显低于B组的39.0%、56.5%(P<0.05).结论 PET-CT定位IMRT治疗NSCLC能精确指导靶区勾画,减少GTV体积,降低急性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调强放射治疗 (IMRT)提高进展期胰腺癌局部肿瘤靶区剂量以及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可能性。 方法 2 1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同期放化疗。放射治疗分第一阶段予常规放射治疗 ,剂量30Gy/ 15次 / 3周 ;第二阶段强调放射治疗 ,肿瘤靶区分割剂量 3Gy/次 ,总剂量为 2 1~30Gy ,在 2周内分 7~10次完成。总剂量递增水平 :5 1、5 4、5 7、6 0Gy。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每个治疗日 5 -FU静脉点滴。 结果 16例完成治疗计划 ,分别为 5 1Gy 3例、5 4Gy 3例、5 7Gy 3例 ,6 0Gy 7例。 13例治疗前CA19- 9值升高 ,中位值治疗前后分别为 716、2 5 5U/ml(P <0 .0 0 1)。 14例以疼痛为主的患者至少减少 1/ 3~1/ 2的麻醉药品用量 ,其中 5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0例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有提高。 结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适形调强放疗并同期应用 5 -Fu化疗增敏 ,可获得确切的姑息治疗作用 ,肿瘤剂量 6 0Gy分 2 5次在 5周完成 ,无严重的放射治疗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不同放疗方案[化疗+放疗+化疗(46例)、化疗+放疗(37例)、单纯放疗(27例)]、受照剂量[≤50 Gy(83例)、>50 Gy(27例)]以及照射野(锁上野46例、腋锁野32例、胸壁野23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结果不同治疗方案(化疗+放疗+化疗,化疗+放疗,单纯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照剂量(≤50 Gy、>50 Gy)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P<0.05);照射野不同(锁上野、腋锁野、胸壁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照射野、受照剂量不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分割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海军总医院放疗科和解放军第一О七医院自1998年12月至2002年6月,对120例肺癌患者进行超分割放疗,剂量为1.0~1.25Gy/次,2次/d,间隔6h,5d/周,总剂量为50~70Gy。结果: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14例,发生率为11.6%;照射55Gy以下、55~65Gu、65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7%、9.52%、16.60%;平均照射面积120cm^2以下、120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62%、13.20%。本组肺炎经治疗,缓解率为85.71%(12/14)。结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超分割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其发生率不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常规照射所致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经合理治疗,症状和体征可得到明显的缓解,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中耳炎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1 32例 (2 6 4耳 )常规分割放疗鼻咽癌病例 ,放疗前无并发中耳炎 ,观察放疗后中耳炎发生情况。结果  1 32例 (2 6 4耳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中耳炎的发生率为 4 2 8% (1 1 3/ 2 6 4 ) ,其中 5 7耳在放疗后 6个月内发生中耳炎 ,占放疗后中耳炎的 5 0 4 % (5 7/ 1 1 3)。中耳受照剂量为 5 2 90~ 6 0 0、~ 70 0、~ 78 89Gy的患者中耳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4 6 2 % ,5 3 6 % ,6 2 4 %。年龄≤ 4 5岁组和 >4 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 5 3 9%和 6 2 9% (P =0 0 2 7)。鼻咽侧壁侵犯的患者中耳炎发生率较高 (P =0 0 2 3;OR =2 36 1 )。放疗中及放疗后有进行鼻咽清洗处理的患者中耳炎发生率较低 (P =0 0 0 3;OR =0 1 85 )。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 ,咽旁侵犯、中耳受照剂量、有否进行鼻咽清洗和患者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鼻咽靶区全部剂量都从两颞侧给予的照射方式应设法予以改进 ,加强放疗中及放疗后鼻咽清洗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