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雷海清 《大家健康》2017,(10):13-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该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提高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帅健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蚌医一附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2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本科室收治符合标准的下肢骨折患者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E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20例股骨颈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术前术后的各种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2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常规护理手段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入住本院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机械护理、药物护理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下肢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1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管床护士负责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观察,A组病人有5例并发了深静脉栓塞,B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深静脉栓塞.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下肢骨折的患者14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94例,护理干预组7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2周内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2例,采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12例,根据手术方式有髓内固定67例,髓外固定45例.患者均同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共有1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0%,其中髓内固定患者有12例,髓外固定患者中有7例,均无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结论 做好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观察两组患者继发肺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和对照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利用血栓筛查流程图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医护合作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和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行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72 h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有无接受下肢骨折术后针对防治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将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除了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比对照组有优势外,观察组在VAS评分、大小腿周径、下床时间上也比对照组有优势,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菊祥 《海南医学》2009,20(9):168-169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8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37例,大腿骨折38例,髋部骨折93例。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骨科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33%、12.00%、5.33%;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67%、2.67%、1.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骨科患者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术后使用抗血栓压力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联合使用间歇压力泵治疗,直至可自行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术后传统护理.术后(3~8)天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2,9%,对照组DVT发生率14.3%,P<0.05,两组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及间歇压力泵治疗,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