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出的541名大学生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进行调查。结果仅12.19%的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在调查的23个现场急救知识中,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50%以下;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能力较差。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增强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对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5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为93.1%,在5项急救技能自评中学生选择“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别是4.9%、4.9%、4.9%、5.9%和5.9%,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网络;培训现状:93.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需求:90.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识技能,71.6%的学生希望接受多媒体讲授与模拟实践的综合培训方式,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57.8%)愿意医院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促进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培训的需求等情况,推动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开展.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200名在校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所有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相关问题全部答对的仅为0.60%;对急救电话、现场救护原则、溺水后水中自救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分别为99.39%、87.35%和79.52%,火灾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仅为7.23%;通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仅占10.84%;91.5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现场救护知识技能.结论 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6.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调查541位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自编问卷,采用Excel软件统计。结果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高大学生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开展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43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56.8%的人从未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59.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并希望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阅读有关书刊学习等方式获得急救知识。[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是未来可以有效实施抢救的最有潜力的人员,对其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也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阶梯式急救网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以及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愿,探讨促进大学生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与方法,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志愿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部分高校85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与急救医疗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50.3%的人已经参加过医疗急救培训,93.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86.5%的人愿意到急救车上参与院前医疗急救辅助工作,主要的参与动机是学习到的急救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等,而主要的顾虑是参加急救服务造成的法律风险等。结论大学生群体是值得统筹利用的急救服务人力资源,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急救医疗服务中,对提高我国现场急救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教师应对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应急救护知识的需求,来源途径,为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知识在农村的普及提供更多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项目组从2020年9月11日—11月25日对周宁县咸村镇和玛坑乡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及中学部分教师21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现场测示。结果农村教师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应急救护技能较缼欠。其中应急救护知识回答正确前五位的是:拨打急救电话,占96.19%;中暑的急救,占80.48%;判断意识的方法,占62.38%;烫伤的应急处理,占59.52%;判断呼吸的方法,占57.14%。应急救护技能掌握正确前五位的依次是:拨打急救电话,占91.90%;中暑的急救,占78.52%;判断意识的方法,占57.14%;判断呼吸的方法,占50.48%;触电的现场急救,占48.10%。但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很高,被调查的教师普遍认为很需要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即97.85%的教师有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强烈愿望,只有2.15%的教师认为不是很需要。结论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村教师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减少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及发生后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以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广州市5所高校1408名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408名大学生中,89.70%认为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是“有必要”的。曾接受过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是火灾(57.24%)、地震(53.98%);最希望接受的是现场急救技术(70.53%)、车祸(65.84%)、水灾/溺水(64.13%)和火灾(63.99%)知识;除地震外,其余各方面的期望接受比例均明显增高(P值均为0.000),以车祸的增幅最大。已接受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讲座(75.00%)和网络报纸等传媒(66.26%);在希望接受途径中,70.38%的被调查者选择2种及以上途径,集中于课堂教育/讲座(73.93%)和网络报纸等传媒(70.10%)。结论广州大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强烈,学校和社会在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满足其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大学生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94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49.14%)、安全与急救(41.64%)、基本医疗(26.08%)、传染病防治(9.65%)、慢性病防治(8.07%).被调查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不同院校、性别、生源地、每月生活费方面,被调查大学生具备的部分健康问题素养存在差异.结论 学校应针对学生特征及其知识需求,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注重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加强女生安全与急救知识的掌握,把农村生源地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工作作为重点,重视利用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庆阳市某主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7名卫技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卫技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学习情况等;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基本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尚未完全达标。3家服务中心均未设急诊科,一些常规急救设备尚未充分配备。针对卫技人员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96.06%。122名卫技人员中以护理人员为主(占59.1%),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占61.5%),初级职称人数最多(占63.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参加过急救专业知识培训的卫技人员占95.0%;所参与的各类培训中,含有急救知识的比率介于86.7%~96.6%。卫技人员对不同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自评结果不同(P <0.05):对生命体征检测、心肺复苏技术和伤口处理表示“完全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57.4%、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安排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排名前5位的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需求率依次为52.00%,47.00%,46.60%,42.20%和27.80%。男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心理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率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的需求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科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传染病预防”的需求高于理科生,而理科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高于文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口腔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用药安全知识”、“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识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并且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6.
郭健  贺少枫  陈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36-4437,4440
[目的]了解军队干休所人员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及需求状况,为开展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74名军队干休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军队干休所人员对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结果]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较缺乏,尤其以非医务人员明显;高中及以上人员的急救知识的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上人员(P﹤0.01);小于40岁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优于大于40岁人员(P﹤0.01);不同性别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休所人员有强烈的学习需求,87.1%的人员愿意学习急救知识,91.4%的人员通过医院途径获得急救方面的培训。[结论]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的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他们有较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愿望,需要组织专门的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以降低院前病死率,更好保障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德阳市823名社区居民,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院前急救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得分为(9.75 ±2.83)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5个维度的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电话维度正确率为98.8%,意外伤害急救维度正确率为62.8%,气道异物急救维度正确率为47.1%,创伤急救维度正确率为20.3%,心搏骤停急救维度正确率为11.6%。15个条目中急救电话正确率最高为98.8%,心肺复苏术正确率最低为2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学生、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整后模型R2=0.481,F=142.176,P < 0.01),以上人群急救知识得分都相对较高。
  结论  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政府与有关机构应探索并建立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模式,加大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扩大培训覆盖面,根据不同职业和学历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水平,建立居民自救互救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最佳模式。方法由校医院对本校大学生每月开展1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形式为"面授+练习+考核"。采用广州市红十字会理论和技能评估工具在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截止目前共开展培训13期,培训学员972人。学员培训后1个月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共有929人通过考核获得初级救护员证书,通过率为95.6%,华南师范大学初级救护员拥有率达到1.6%。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平均为94.6%。结论依托校医院开展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是一种比较合理、有效、节约的培训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