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出"生活事件是引发愤怒郁怒情志反应的始发因素"新假说,探讨生活事件与愤怒郁怒的相关性,以期了解在当今社会中引发愤怒、郁怒情绪的主要生活事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根据怒的流行特点及相关资料,选取济南、青岛两市工人群体为目标人群,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工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填写一般情况问卷、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2(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2,STAXI-2)和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调查问卷。应用二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统计愤怒、郁怒工人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在愤怒工人中,事件"性生活不满意或独身"(OR:2.877)和"对现职工作不满意"(OR:3.308)与愤怒情绪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组生活事件是愤怒工人产生愤怒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工人对上述生活事件如处理不当,极易产生愤怒情绪。在郁怒工人中,事件"自己(爱人)流产"(OR:2.209)、"对现职工作不满意"(OR:2.054)和"与上级关系紧张"(OR:2.714)与郁怒情绪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组事件是郁怒工人产生郁怒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工人对上述生活事件如处理不当,极易产生郁怒情绪。而事件"结婚"与郁怒呈负相关,提示工人群体面临这一事件的刺激,不易产生郁怒情绪,可能产生其他情绪。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假说提供了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手资料,这将拓展中医情志内伤病因学,从病因学角度为愤怒、郁怒产生及其发病机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七情内伤学说增添新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愤怒郁怒诱发经前期综合征病证结合猕猴模型,为愤怒郁怒诱发情志病证脑中枢机理探索提供合适的对象.方法 以雌性实验猕猴为对象,经由社会压力应激法诱导猕猴出现怒情绪,然后应用前期研制的〈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对猕猴不同情绪类型进行量化打分,依据打分结果鉴别分化出愤怒、郁怒情绪亚型,分别以愤怒、郁怒猕猴为对象应用择时挤压造模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病证结合猕猴模型.结果 造模刺激后,PMS肝气逆证模型组猕猴愤怒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给药后猕猴愤怒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PMS肝气郁证模型组猕猴抑郁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给药后猕猴抑郁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据30 min成组随意观测及量表积分结果可见应用社会压力应激配合择时挤压造模法能较好诱导出实验猕猴愤怒郁怒情绪反应并进而形成经前期综合征病证表现,主观观测及客观评分结果可作为评价实验猕猴病证表现的较好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揭示大学生愤怒郁怒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及体质特征。方法:采用斯皮尔伯格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STAXI-2)、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编《愤怒郁怒体质量表》对1 525名大学生自愿受试者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愤怒组与正常组比较,消极应对方式、精神质、神经质、体质量表中的4个条目有差异(P〈0.05),其中精神质、神经质为保护性因素;郁怒组与正常组比较,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家庭外支持、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体质量表中的4个条目有差异(P〈0.05),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家庭外支持、精神质、神经质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大学生愤怒郁怒情绪的产生与其个性特征、个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体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3B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3 Breceptor,5-HT3BR)表达的变化,探讨大鼠下丘脑5-HT3BR在愤怒和郁怒反应情绪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中药复方经前平颗粒和经前舒颗粒改善愤怒和郁怒情绪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采用居住入侵结合社会隔离的方法分别复制愤怒和郁怒情绪模型大鼠。两种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经前平、经前舒颗粒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灭菌水;以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系数测试评价模型,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5-HT3BR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郁怒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3BR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增高(P〈0.01),愤怒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前平和经前舒颗粒可改善5-HT3B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且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郁怒大鼠下丘脑5-HT3BR表达升高,而愤怒大鼠5-HT3BR表达下降。调肝方药经前平和经前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3B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调节愤怒或郁怒情绪。 相似文献
5.
6.
背景 甲巯咪唑是临床中最常使用的治疗Graves病(GD)的药物,而白细胞计数减少是用药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可达10%左右,严重者可导致粒细胞缺乏,危及患者生命。而白细胞计数减少通常是粒细胞缺乏发生的前兆,因此及时发现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影响因素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目的 分析甲巯咪唑治疗GD早期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影响因素,预防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初发未经治疗的GD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以口服甲巯咪唑治疗的前3个月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期。依据白细胞计数减少诊断标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将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的GD患者纳入观察组(n=70),将未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10)。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甲巯咪唑治疗GD早期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Graves眼病(GO)活动度、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程度、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83,95%CI(1.174,3.693)〕、年龄<20岁〔20~40岁:OR=0.057,95%CI(0.028,0.117);>40岁:OR=0.184,95%CI(0.102,0.334)〕,GD合并非活动性GO〔OR=1.809,95%CI(1.172,2.792)〕、活动性GO〔OR=3.238,95%CI(1.723,6.085)〕,高水平FT4〔OR=3.481,95%CI(1.779,6.809)〕,中度水平TPOAb〔OR=2.620,95%CI(1.717,4.000)〕是甲巯咪唑治疗GD早期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女性、年龄<20岁、GD伴有GO和甲状腺内自身免疫失衡所导致的活动性炎性反应是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行为对Graves病(G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人一般情况问卷,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Q)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新发病的80例GD患者和80例正常人进行调查。结果测得GD患者A型行为检出率为65.0%,与正常对照组1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D患者中A型行为组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 )、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得分均低于非A型行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型行为、文化程度、性别、经济状况进入生活质量回归方程(β值分别为-5.74、7.20、-1.82、3.94),A型行为与GD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文化程度与GD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A型行为影响G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他巴唑不同疗法对Graves病甲状腺内他巴唑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40例术前服用5~30mg/d 他巴唑(MMI)及不同服药法的Graves 病患者的(GD)甲状腺 MMI 浓度进行测定,发现 MMI 5~15mg/d,甲状腺 MMI 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当剂量>15mg/d 时,甲状腺 MMI 浓度不再显著增加。每日剂量相同顿服与分服其甲状腺MMI 浓度相同,甲状腺 MMI 浓度可维持26h 以上。结果提示甲状腺对 MMI 的摄取存在饱和现象,MMI 15mg/d 是治疗 Graves 病理想的剂量,每日1次顿服的疗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Graves病(GD)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环境因素诱发的一种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目前有抗甲状腺药物(ATD)、131I放射和手术3种治疗方法,其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便、安全、不致造成不可逆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停药后复发率高,约占50%左右.分析Graves病复发的相关因素,确定哪些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可能会长期缓解,哪些患者停药后易复发,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缓解率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与Graves病复发有关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GD病与HLA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法对HLA-A、B、DR位点进行检测。结果GD组HLA-B40和HLA-DR3位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位点的频率分布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LA-B40和HLA-DR3表达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呈正相关,提示该基因与GD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应对方式、个性特征对Graves病(GD)发病的影响,为预防Graves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文版对临床收集的581名Graves病患者及社区收集的800名健康对照收集资料,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整体分析,并按照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探索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对Graves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整体分发现消极应对方式(OR=1.068,P=0.ooo)、掩饰性(OR=1.121,P=0.000)和内外向(OR=1.089,P=0.005)均为Graves病发病危险因素;按照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层分析,其结果与整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为Graves病发病保护因素(各分层分析中OR<1.000,P<0.05),神经质(OR>1.000,P<0.05)为部分人群Graves病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针对性调整个性特征,可以有效预防Graves病发病.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p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ies in the etiology of Graves' disease (GD). Methods All participants (581 patients and 800 normal controls) complet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s,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TCSQ)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 revised,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ll subjects were documente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ole of cop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y in etiology of GD. Results The negative coping style(OR = 1.068,P=0.000) ,concealing character(OR = 1. 121, P=0.000)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onality (OR = 1.089, P = 0.005) neurotic personality (OR > 1.000, P< 0.05) were risk factors of GD( OR = 1. 162, P = 0.000) ,positive coping style was protective factor of GD( OR < 1.000, P<0.05). Conclusion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specific personality adjustment can prevent effectively onset of G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131I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首次接受131I治疗Graves病的住院患者164例,采用自身对照配对设计试验方法。分析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甲状腺重量、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31I治疗Graves’治愈率达60.4%(62/164),有效率为90.2%(153/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GA、TMA、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甲状腺重量分别为(22.0±17.5)、(15.9±12.3)、(6.2±1.3)、(4.4±1.5),明显低于无效组(38.2±9.8)、(28.5±10.5)、(8.6±0.9)、(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OR=0.904)、甲状腺重量(OR=0.912)与131I治疗Graves疗效有关。结论: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好,治疗时应综合考虑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甲状腺重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80例Graves病,随机分成甲巯咪唑治疗2组:15mg治疗组40人,30mg治疗组40人,分别给予15,30mg/(次·d),1~2个月后逐渐减量,5mg维持治疗1年,总疗程2年,比较两组药物疗效有无差异性,并对比观察两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以及停药18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相似,但小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研究表明两种不同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疗效及复发率无差异性,但小剂量组安全性优于大剂量组,因此临床应大力推广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夏枯草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探究其成分?靶点?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收集夏枯草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收集Graves病的疾病相关基因,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筛选出夏枯草治疗Grave... 相似文献
17.
碘营养状况对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观察山东沿海居民碘营养状况对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 (ATD)治疗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 1∶1对照回顾 前瞻性方法 ,将Graves病病人分为沿海组和内陆对照组 ,观察两组Graves病首次缓解时间、维持期ATD剂量、1年反复率等。③结果 沿海Graves病组饮食碘、尿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游离T3 (FT3 )、游离T4(FT4)高于内陆Graves病组 (t=2 .6 3~ 33.33,P <0 .0 1 )。沿海Graves病组首次缓解时间较内陆Graves病组明显延长 ,维持期ATD用量和 1年反复率也高于内陆Graves病组 (t=3.2 0、3.31 ,P <0 .0 1 ;χ2 =4 .1 6 ,P <0 .0 5 )。④结论 沿海Graves病病人在药物治疗中 ,应控制含碘物质的摄入量 ,以缩短病情缓解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丙型肝炎常伴有自身免疫的改变,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Graves病、糖尿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碳酸锂在合并131碘(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价值。方法将322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165例,采用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B组(对照组)157例,单独使用131I治疗。分别计算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和复发率,计算两组的甲状腺平均最高摄131I率和摄131I高峰前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3.0%(137/165)和68.2%(107/157),两组比较P<0.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5%(156/165)和92.4%(145/157),P>0.25;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率分别为25.5%(42/165)和19.7%(31/157),P>0.1;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率分别为20.6%(34/165)和16.6%(26/157),P>0.25;平均最高摄131I率分别为(0.687±0.134)和(0.551±0.165),P<0.001;高峰前移发生率分别为28.5%(47/165)和42.0%(66/157),P<0.025。结论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组最高摄131I率增加,高峰前移率减少,治愈率明显升高,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表达人Fas配体的质粒治疗Graves病模型小鼠的效果.方法: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用空质粒pcDNA3.1(+)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后,以空质粒治疗;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9只)均以人TSH受体(Human thyrotmpin receptor,hTSHR)活化的脾细胞进行免疫,前者不予治疗,后者甲状腺注射表达hFasL的质粒pcDNA3.1(+)/hFasL.结果:模型组47.4%的甲状腺细胞出现增生、肥大,以及甲状腺滤泡腔胶质减少,与对照组相比,TT4、TRAb升高、TSH降低(P<0.05).治疗组仅15.8%有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改变,电镜下见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TT4、TSH、TRAb回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表达人Fas配体的质粒治疗Graves病模型小鼠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