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诊法》见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三册,全书收集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二十三种医学著作中关于诊法的论述,其中望、闻、问诊资料丰富齐全,叙述系统详细。鼻病诊治虽然只占其很小一部分,但从中却可以一窥此书系统之完备、论理之精详,"诚医经之功臣,临症之鸿秘也"。笔者通过钩玄《外诊法》中鼻病诊治的内容,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得出结论:藏象学说为鼻诊基础,五行理论为鼻诊羽翼,四诊合参为鼻诊要诀,从而使我们对鼻病诊治的认识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经典著作,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祖国医学理论渊薮。本文主要从关于《黄帝内经》的书名,《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内容;《黄帝内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概况;怎样看待和学习《黄帝内经》等方面对该书进行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目诊理论的具体内容和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目"的原文,结合后世医家的看法和注解,联系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见解,对《黄帝内经》目诊理论的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总结。[结果]《黄帝内经》主要从肝、肾、心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目诊的生理基础,即目为肝之窍、肾之主、心之外窍;指出目诊的具体内容为通过望目的神、色、形、态来诊察疾病;认为目诊的临床价值主要包括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推测疾病的传变趋势等。[结论]《黄帝内经》目诊理论有助于指导推断眼病的病性、病位、病机、病程,对眼病的诊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为中医诊法中的关键内容,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黄帝内经》中关于肛肠疾病辨证的论述,分析其辨证思路。《黄帝内经》关于肛肠疾病的辨证内容,主要涉及五运六气、脏腑传变、经络、内外因、气血、阴阳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辨证思路是其创新点,将肠腹疾患与自身气血阴阳经络以及五运六气、外邪、虫疾等外在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肛肠疾病的辨证思路解析,为临床诊疗肛肠疾病提供较为全面的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熊继柏教授认为《黄帝内经》诊法学内容主要包括:诊法学的整体观思想;四诊合参的诊察方法;审察病机的纲领。望诊之法包括察部位、辨脏腑,察神色、观成败,察形态、测病变;闻诊之法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之法包括问病情、审病因;切脉之法包括诊脉的一般要求、切脉的部位、测脉的至数、察脉的胃气、脉象的主病、脉合四时阴阳、脉合病证阴阳。审察病机的纲领主要包括五脏六气病机、阴阳寒热病机、邪正虚实病机、气血营卫病机。《黄帝内经》诊法学思想内涵丰富,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崇尚经典,吴崑是其中杰出代表。除《素问吴注》外,吴崑早年著作《医方考》体现了其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与领悟,一方面,吴崑能够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方药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黄帝内经》中出现的证候,吴崑亦依据自己的领悟遣药组方。《医方考》不仅在方剂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将《黄帝内经》理论联系临床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医美容学科发展中需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经典文献研究要求和美容医学在关注人体身心健康方面的需要,该文对《黄帝内经》诸相关篇章进行解读,发现《黄帝内经》中体现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重要而可贵。它反映了中国美容医学一开始就具有明显以人为本思想,并具有对人体容貌美的多元化理念和对健康美的高度重视。同时,《黄帝内经》在健康方面关注人的社会自然属性,在美的原则上同时强调形神双重之美。这些美容思想与当今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作者指出,《黄帝内经》美容思想具有重要医学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色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望诊是中医的基本诊法之一.《黃帝内经》中有关色诊的内容极为丰富,论述甚详,色泽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是在不同疾病情况下,随着个体差异而产生的特殊变化,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原文精神,探讨面部色诊问题,以期达到临床诊治疾病的目的。 1、辨病性,观正气、面部色诊为先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反映正气的盛衰以及邪气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系统的医学理论著作,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因托名黄帝所著,故称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其中载有许多关于医德方面的论述,主要论述了医生应当具有的品德和学问,总结了西汉以前的医德实践,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医伦理学思想形成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七方面来探讨《黄帝内经》有关中医伦理学思想的内容:1刻苦好学,精益求精《黄帝内经》对作为医生的基本要求有论述,它认为医生应博览群书,精勤不倦,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能。《灵枢·本输》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关内容探讨其与社会医学的关系。重点阐述《黄帝内经》中有关社会医学方面内容,从《内经》中的社会分期及人群健康情况及社会因素致病,是《内经》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二大方面,详细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总结《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发病原理、病变性质及治疗原则等方面与人体体质的关系,阐述了《黄帝内经》关于体质的强弱、邪正的盛衰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等诸方面的内在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于海亮  尹荟萃  郑杨 《中医学报》2011,26(3):309-310
目的:探究<黄帝内经>关于血虚病机的理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血虚病机方面的研究,探求传统中医学中血虚理论的精髓.结果: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完整的描述中医学中关于血虚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研究工作做一些的补充,同时对现在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关内容探讨其与社会医学的关系。重点阐述《黄帝内经》中有关社会医学方面内容,从《内经》中的社会分期及人群健康情况及社会因素致病,是《内经》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二大方面。详细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基石,不仅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及方药、腧穴等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在内、外、妇等科方面总结和保存了许多临床医学思想。但这些内容对临床有何指导价值讨论较少,现略论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关于"权衡"的记载涉及6篇共6处。对其中"权衡"的含义,历代医家多将其理解为"平衡"之意。然而对于《素问·经脉别论》中"权衡"的记述,或可有其他解读。鉴于此,在对原文的行文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加之参考《后汉书》《战国策》及其他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相近的相关历史文献考证,并佐以临床验证,分析得出《素问·经脉别论》中"权衡"或为描述颧与眉目之间部位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起源、本质,生命的生长、繁殖、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象发生的机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本文对《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论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从生命的分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阐述,尤其是对胎孕、男女性别、人体生长发育、人体寿命、人体感觉功能、人体精神思维、健康、体质等方面,作了客观而深入的论述。中医学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科学的理论反为中医学理论所掩盖,不为人们所注意。本文发掘《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理论,旨在光大《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内容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黄帝内经素问》(下称《素问》)是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典籍,其中关于诊断学方面的论述是极其丰富的,脉学也成为《素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药熨疗法开创了药熨这一外治大法的先河,书中关于药熨法的记载颇多且有专篇论述。文章探讨其中药熨方的相关内容,通过整理历代文献中有关药熨方的记载,对药熨法的药熨方的组方制剂及运用、历代发挥和现代临床运用等方面系统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的发挥及应用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难经》又名《八十一难》,系东汉时期作品,其成书较《黄帝内经》为晚。《难经》中有32难引文称"《经》言",其中有18处可以在现存《黄帝内经》中找到出处。另外49难与《黄帝内经》有如下关系:①虽未明言出自《经》,但仍可在《素问》、《灵枢》中找到相应的文字;②与《素问》、《灵枢》同中有异者,或有补充者;③未言出处,但在《素问》、《灵枢》中能找到相应的论述;④一些常见的理论问题;⑤为《难经》对《内经》理论的发挥;⑥不见于今《素问》、《灵枢》,为《难经》独有的理论。通过对这些经文与《黄帝内经》关系的探讨,大致可以认为,《难经》虽有部分内容为《素问》、《灵枢》所不载,但绝大部分内容还是对《素问》、《灵枢》经文的解释与发挥,因而《难经》是解经之作,即解《内经》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相似文献   

20.
"邪气"亦称为"虚邪",是《黄帝内经》病因学核心范畴。邪气亦称虚邪,两者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性质指向、发生背景、致病时机等认识。邪者斜,是指自然气候中非时令之气,具有致病性;虚邪的概念源自运气理论,是指中运不及、本位气虚引动其他时令的气候来至,又称为胜复之气。对邪气、虚邪进行深入解读,对正确阐释《黄帝内经》的病因学理论,以及充分发挥其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