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与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现对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功能改变分析如下。临床资料40例均为1997年3月~1999年8月住院患儿。男1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9.2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8例 ,寄生虫感染史6例 ,进食鱼、虾等食物异性蛋白2例 ,服解热镇痛药1例 ,原因不明23例。均有特异性皮肤紫癜 ,多见于下肢、臀部。单纯皮疹5例 ,关节肿痛22例 ,腹痛、便血21例 ,蛋白尿11例 ,血尿14例。对照组为正常体检小儿 ,男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10.2岁。均在… 相似文献
2.
俞雪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2):86-86
57例过敏性紫癜的免疫状态新疆石河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32008)俞雪华为探讨过敏性紫癜(简称HSP)与免疫的关系,本文检测57例HSP急性期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水平,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检测对象1.HSP急性期患儿57例。其...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颖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6):322-322
过敏性紫癜(AP)是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无菌性血管炎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可累及多脏器,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部分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对此我们观察了过敏性紫癜患儿累及多器官时EEG的变化情况。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5年~1997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36例, 相似文献
4.
5.
6.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的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对 1 2 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 1 2 5例健康儿童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 (CD4 + 、CD8+ 、CD4 + CD8+ )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IgD) ,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 1、IL 6、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 α) ;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 :I组应用静注丙球 (IVIG) 30 0~4 0 0mg Kg .d ,疗程 3~ 5d ;II组应用地塞米松 0 3~ 0 5mg Kg .d ,疗程 5~ 7d ,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 1 )HSP患儿 ,CD4 + 、CD4 +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IgG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IL 1、IL 6、IL 8、TNF 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2 )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 (P <0 0 1 )。结论显示 :( 1 )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 ;( 2 )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急性期HSP20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g、补体含量,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HSP组CD3 、CD4 细胞和CD4 /CD8 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5);CD19 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CD8 细胞和CD16 /CD56 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HSP组IgA、M和C3高于对照组(P<0.001,P<0.05,P<0.05),IgG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急性期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补体激活增加,提示免疫功能改变在HS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58例正常对照组2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 ,CD4^ ,CD8^ ,IgA,IgM,IgG采用免疫比浊法,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凋亡检测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细胞内染色法,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CD3^ ,CD4^ /CD8^ ,IgG明显降低,CD8^ ,IgM,淋巴细胞凋亡率(PCD)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并存在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是导致以上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 5 8例和正常对照组 2 8例 ,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CD4 +、CD8+,IgA、IgM、IgG采用免疫比浊法 ,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凋亡检测采用吖啶橙 -溴化乙啶细胞内染色法。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CD3+、CD4 +/CD8+、IgG明显降低 ,、CD8+、IgM、淋巴细胞凋亡率 (PCD)明显升高 ,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并存在功能紊乱 ,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是导致以上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过敏性紫癜2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葛卓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3):232-233
本文对1992-200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岁以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2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方法 过敏性紫癜初发患儿 10 0例 ,根据尿常规检查 ,分为尿检正常组 (5 1例 )及紫癜肾组 (4 9例 ) ;紫癜肾组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 (2 7例 )及持续性尿异常组(2 2例 )。观测临床指标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紫癜肾组年龄、皮疹分布范围、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尿检正常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持续性尿异常组皮疹持续时间、血尿并蛋白尿发生率、2 4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一过性尿异常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年龄增长、皮疹分布范围广泛、腹痛、消化道出血是HSP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 ,而皮疹持续、血尿并蛋白尿、尿蛋白大于 1.0 g/d ,与肾脏持续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证实为紫癜肾炎 (HSPN) 2 0例患儿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根据不同肾小球或肾小管 间质病理分型将 2 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组 ,并比较、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肾小球病理改变为Ⅱ、Ⅲ级 2型 ,病例在起病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肾外症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Ⅲ级组蛋白尿排出显著多于Ⅱ级组、肾小管 间质病变程度也显著重于Ⅱ级组 ,此外HSPN组尿微量蛋白、血浆IgA、C3 浓度等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紫癜肾炎大部分患儿均同时存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病变 ,两者基本病变相平行 ,与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免疫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34-1636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该病的病因可能涉及感染、遗传、药物、疫苗等方面。IgA1糖基化异常及分子清除障碍,导致IgA1免疫复合物介导的体液免疫异常;Th2和Th17细胞异常活化,IL-6、TNF-α分泌增多,TNF样凋亡弱化因子调控的核因子-κB活化,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增高等细胞免疫和炎症介质的参与,可能共同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静注丙球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I组应用静注丙球(IVIG)300—400mg/Kg.d,疗程3—5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疗程5—7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HSP患儿,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l、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论显示:(1)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2)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过敏性紫癜的预后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喻宁芬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2):74-76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坏死性小血管炎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其并发症和病死率与胃肠道及肾脏损害有关,而后者受损的程度是决定本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关胃肠道及肾脏受损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对本病是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意见亦不一致。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以期对本病的预后以及治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