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crocott六胺银染色在确诊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真菌感染患者的组织切片进行crocott六胺银染色。结果三种常见的真菌均被着色,菌丝和孢子呈黑色,细胞核呈红色。结论crocott六胺银染色作为显示真菌的染色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蔡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90,(4)
用六胺银染色法与AFOG染色法联合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及其基底膜上的蛋白沉淀物。结果表明:该染色法较以前各种方法(如PAS、六胺银、AFOG等)为好。基底膜被染成清晰的黑蓝色,基底膜上的蛋白沉淀物被染成鲜红色,纤维结缔组织被染成蓝色。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在肾小球基底膜银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16(2):123-124
作者应用微波辐射对肾穿活检标本进行基底膜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微波技术染色优于传统加热染色法,不但组织学形态结构保存完好,而且增强了基底膜的着色力和清晰度,背景无银沉淀,同时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ICROMED自控微波仪以缩短六胺银染色法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或肾小球囊壁基底膜的染色时间 ,提高染色质量。【方法】对 46例肾穿切片染色实验分别采用自控微波仪和家用微波炉的处理作对照 ,以此促进六胺银染色 ,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或肾小球囊壁基底膜。【结果】应用家用微波炉加热的在 5次实验中 ,每次都出现六胺银染液变黑 ,所有的六胺银染液均不能重复使用 ,其中 2 9例有不同程度的银沉淀和银膜背景 ,优质片为 37% ( 17/ 4 6 )。应用自控微波仪对上述 46例肾穿的连续切片染色的实验中 ,均没出现银沉淀或银膜背景 ,优质片为 10 0 % ( 46 / 4 6 )。六胺银工作液染色常规需用 90min缩短至 6min。【结论】应用自控微波处理仪促进肾穿活检快速基底膜染色 ,较家用微波炉不仅可以大大加快染色速度 ,而且节省试剂 ,染色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一种快速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建立快速诊断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方法,以期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 采用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染色联合六胺银染色对4例非AIDS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活检组织进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殊染色,分析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特点.结果 患者均为广东本地居民,属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除1例有发热外,临床上未见以发热、失重、贫血、白细胞增高为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症状以及多器官损害症状.HE染色显示病理组织学类型为肉芽肿型和化脓型.病变组织经PAS染色与六胺银染色后,在油镜下增生的泡沫状巨噬细胞胞浆内,呈现大量红色或黑色的卵圆形及腊肠状酵母样青霉菌孢子,无荚膜,在腊肠状菌体中可见马尔尼菲青霉菌特有的裂殖时出现的横隔膜.结论 PAS联合六胺银染色清晰显示组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征性结构和形态,结合病理组织学特点、中国南方地区生活或旅游史,可以快速诊断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黎家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27(3):87-88
肾穿刺活检已普遍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和诊断,所采取的小块活检,一般采用六胺银染色法,以便清楚地显示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基底膜是由Ⅳ型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层粘连蛋白等组成,经过氧化剂处理后,能使肾小球基底膜上的糖类及有关物质中的1,2—2二醇转变为醛,暴露更多的醛基,醛与银离子发生银镜反应,能较好的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肾组织肌纤维、胶原纤维、肾小球基膜和细胞的组合染色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示人体和实验动物肾组织中的肌纤维、胶原纤维、肾小球基膜和红细胞等成分的复合染色法.方法:选用Periodic acid-Schiff-Orange G-Iodine green(高碘酸、雪夫、橙黄G和碘绿,简称PA-S-O-IG)组合染色法,Sirius red-Picricacid-Iodine green(天狼星红、苦味酸和碘绿,简称SR-PA-IG)组合染色法和改进的Masson组合染色法对肾组织中的多种成分进行染色.结果:PAS-O-IG法显示肾小球基膜黏多糖呈紫红色,细胞核呈绿色,红细胞呈黄色.SR-PA-IG法显示肾小球基膜和囊壁纤维组织增生的胶原纤维呈红色,细胞核呈淡绿色,背景呈黄色.Masson法显示肾小球和小管等胶原纤维呈绿色或蓝色,红细胞呈橙红色,血管和间质的平滑肌纤维呈红色.结论:3种组合染色方法,克服了原法染色单一、对比效果差的缺点,能够更好地显示肾组织中的血管和间质平滑肌纤维、肾小球基膜和囊的黏多糖,细胞核和红细胞、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胶原纤维和细胞核等成分,为肾脏疾病形态学诊断和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组合染色法. 相似文献
12.
细菌鞭毛银染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改进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银染色方法。方法本方法通过载玻片的准备、菌种活化、染液制备,菌液制备孵育、制片、染色等环节步骤完成。结果改进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新配方,营养更丰富,硬度更适宜,镜检结果,鞭毛多,粗壮、着色更容易且均匀。菌液改为恒温水槽孵育,能让菌体鞭毛更活跃,鞭毛更舒展。涂片菌膜清晰便于少量A液覆盖操作,B液染色升温时容易掌握火源高度。结论这种鞭毛染色方法操作简单,易学易掌握,鞭毛着色率高,还有延长A、B液的有效使用时间。此鞭毛染色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分样筛、磁性分离和密度梯度离心综合法分离猪肾皮质的肾小管基底膜。相差显微镜观察肾小管的纯度可达97%以上。磁性分离后用超声震碎细胞核,再经密度梯度离心,即可获得高纯度的肾小管基底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亲合力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以纯化的牛IV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1[α(IV)NC1]为靶抗原,采用抗原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科近11年来确诊的52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抗体亲合力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使52例患者血清抗体百分结合率从相同水平下降50%所需的α(IV)NC1从0·02μg~20μg不等,平均为0·625μg。不同患者血清抗体亲合力与肾脏病理中新月体所占比例相关(P=0·001),且为独立决定因素(R2=0·58,P=0·000)。即抗体亲合力越高,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越高。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抗体亲合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抗体亲合力基本稳定,未见增加。结论起病时抗GBM抗体的亲合力成熟过程已经完成。不同患者之间抗GBM抗体的亲合力存在差异,该亲合力与病理肾脏损伤的程度高度相关,提示抗GBM抗体的亲合力在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Mou LJ Chen LM Zuo LM Wang HY Tao JL Wen YB Ye W- Qin Y Li H Li XM Li XW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4):432-435
目的 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功能一直保持正常.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脏受累,1例仅有肺出血,3例表现为肺肾出血综合征.6例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荧光:4例表现为IgG2+ ~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线样沉积;光镜差异较大,从肾小球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伴大量毛细血管襻坏死,但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5例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治疗.6例肾功能正常者与同期肾功能异常的29例抗GBM病相比,贫血轻[血红蛋白(99.67±19.80)比(77.97±20.62) g/L,P=0.024]、抗GBM抗体滴度低[(80.23±85.73)比(224.34±145.79)EU/ml,P=0.027]、肾小球新月体比例低(0.17±0.27比0.58±0.29,p=0.005).平均随访12~133个月,6例肾功能正常者4例完全治愈,2例遗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并不少见,多数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寻找一种Fluoro-Jade B(FJB)染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多标的合适方法。方法通过电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
闭塞模型(MCAO),诱导皮层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变性。实验分为FJB染色结合蛋白免疫荧光组以及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
染色组。大鼠MCAO后5 d断头取脑,脑组织冰冻切片后,按上述两种染色顺序染色,观察两组实验双标的效果。结果FJB染
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组中,FJB和蛋白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形态清楚,免疫双标效果良好;而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染色组,
虽然FJB阳性细胞较为清晰,但与之免疫双标的蛋白免疫荧光阳性细胞不清楚,背景模糊,效果不佳。结论在两种免疫双标的
方法中,先行FJB染色后再做目的蛋白免疫荧光染色,不会影响蛋白免疫荧光的染色效果,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和观察。 相似文献
18.
对肾毒性血清诱发的大白鼠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进行动态观察。光镜下肾小球内细胞数目明显增多。12h内兔抗鼠IgG呈线型分布于鼠肾小球基底膜上。鼠抗兔IgG抗体在7天内产生并沉积于肾脏。电镜下肾小球病变在3周内逐渐加重,并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或肾小球基底膜内。鼠的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诱发率高,其病变与人类某些肾炎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