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机械通气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后应用美罗培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NICU收治的由于各类疾病导致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87例,所有患儿在治疗时均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机械通气两天后所有患儿进行痰液细菌培养,若结果为阳性则采用美罗培南治疗,最后观察治疗效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革兰阴性菌53株、真菌2株;6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治愈51例,治愈率73.9%,显效5例,显效率7.2%,进步3例,进步率4.3%,无效10例,无效率14.5%。结论新生儿在机械通气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应用美罗培南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应在机械通气时对新生儿加强护理,防止其发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的护理对策,完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1年月11月收治10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预防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果 106例机械通通气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VAP,5例VAP的患者经治疗后正常脱机,无死亡。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洗手、加强呼吸道护理及呼吸机管路的正确消毒、正确的吸痰等综合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玉兰 《现代保健》2011,(30):65-67
目的介绍和总结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7例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结果37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2~19d,平均13d,经过全面有效的护理,32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全面观察和护理,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基础护理、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接收并给予治疗的新生儿HMD 94例,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实施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2.04±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7±1.06)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HMD治疗过程中优势明显,可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促进其机体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03-2007年医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为对象,通过回顾性方法分析74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 74例患儿中共有31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1.9%,病死率为14.3%,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2.2%.结论 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发生率,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气道管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因素及病原菌感染特征。方法对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由机械通气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46例新生儿,于气管插管后不同时间点采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6例新生儿共进行痰培养59例次,41例次(69.49%)细菌培养阳性。在5份取自机械通气时间1 d患者的标本中,有2份(40.00%)标本即检出病原菌,而机械通气时间7 d者的12份标本中,病原菌阳性率达100.00%。检出病原菌47株,大肠埃希菌(29.79%)、肺炎克雷伯菌(17.02%)、铜绿假单胞菌(14.89%)、表皮葡萄球菌(10.64%)为主要病原菌。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率越高。在机械通气的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预防并控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因素及病原菌感染特征。方法对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由机械通气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46例新生儿,于气管插管后不同时间点采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6例新生儿共进行痰培养59例次,41例次(69.49%)细菌培养阳性。在5份取自机械通气时间<1 d患者的标本中,有2份(40.00%)标本即检出病原菌,而机械通气时间>7 d者的12份标本中,病原菌阳性率达100.00%。检出病原菌47株,大肠埃希菌(29.79%)、肺炎克雷伯菌(17.02%)、铜绿假单胞菌(14.89%)、表皮葡萄球菌(10.64%)为主要病原菌。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率越高。在机械通气的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预防并控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马秋花 《中国校医》2010,24(6):429-43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42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气道进行有效地湿化、雾化、冲洗,同时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支持。结果 22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13例因原发病危重和/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而拔除气管插管。结论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7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轻症呼吸衰竭)采用CPAP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5例采用CPAP治疗的病儿,其中63例治愈出院,9例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4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3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结论 正确使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经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可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王艳 《药物与人》2014,(9):295-296
摘薹: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共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68例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痊愈率达77.8%(56/72);治疗失败16例,占22.2%(16/72),其中10例为多脏器官功能衰竭,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前后临床指标相比较,HR、RR、PaO2、PaO2/FiO2等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同样应当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成为护理工作的难点,从2003年至2006年5月,我科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温化+湿化+雾化、注药、翻身、拍背、吸痰等综合方法,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地防止痰痂形成,与2000年至2002年12月1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传统的气道管理方法(单纯湿化)相比,降低导管堵塞率,减少肺不张,保持了气道通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新生儿机械通气后细菌学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为新生儿机械通气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8例机械通气患儿,根椐不同时间段的气管插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监测患儿呼吸道细菌学检测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6 578例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中共发生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1.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5.22%;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患儿的性别无关,其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通气时间越长、机械通气上机次数越多,通气过程中细菌阳性率越高,经鼻气管插管患儿细菌阳性率也高于经口插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不同时间点所采集的198份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29.79%;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1.19%、革兰阳性菌11株占18.64%、真菌6株占10.17%。结论机械通气期间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增加医院感染率;新生儿机械通气后细菌学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效规范细菌学监测结果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治疗提供有效临床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情况及特征表现,以及观察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旨在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68例患儿,遵照随机分配原则进行数字奇偶分组,奇数纳入对照组,偶数纳入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同时分析VAP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特征。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死亡率及VAP发生率分别为8.82%、8.82%,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6.47%、26.47%,试验组患儿脱机成功率94.1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47%(P0.05);试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NICU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68例患儿中共12例发生VAP,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同时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均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同时明确VAP发生患儿主要致病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为新生儿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5月至今165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82例,其中53例患儿发生VAP。分析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6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后有5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2.1%。其中胎龄小于37周、机械通气、出生体质量小于、吸痰不及时和仰卧位为其危险因素,与未达此条件患者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最多,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多样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中肺不张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用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在机械通气不停机状态下对112例肺不张患者检查进行病因检查,并行抽吸、灌洗治疗.结果 112例患者均明确病因,52例肺不张患者术后肺完全复张,45例患者肺部分复张,PO2、SaO2明显升高,9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肺不张患者在机械通气支持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一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护理.方法 结合4例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详细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 2例机械通气并发气管食管瘘患者瘘口愈合,2例死亡.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后予胃肠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全身营养,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37-1838
目的 对机械通气患者强化临床护理,提高其通气过程的舒适性.方法 共收录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机械通气保持正常呼吸.机械通气期间对病人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影响病人通气期间舒适度的因素,及时调整机械装置的输气状态,提高患者临床的吸氧质量.结果 影响机械通气舒适性的因素较多,集中表现在插管、吸痰、口干等方面;经通气调整后,不适感得到控制.结论 ICU机械通气护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感染率,探讨机械通气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103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36%。结论:用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方法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危重症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危重症的护理策略。方法对36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危重症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HFOV时长〈1d患儿12例,1~3d患儿9例,4~7d患儿11例,〉7d患儿4例。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者26例,患儿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5~50mmHg,氧分压(PaO2)为50~80mmHg,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撤离HFOV。根据患儿情况转为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或直接拔管,此26例均治愈出院;患儿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6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气体加温湿化、适时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监测SPO2、血气分析及循环系统,密切观察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各参数变化是确保高频振荡通气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转归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转归:30例患儿存活22例,占73.33%,死亡4例,占13.33%。放弃治疗4例,占13.33%。②采用IMV+PEEP通气模式12例,平均上机时间158.56h,采用SIMV+PEEP通气模式18例,平均上机时间128.04h。③并发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2例,气胸2例,撤机失败7例,其中早产儿6例,足月儿1例。结论:适时尽早上机,尽量使用较低PEEP、PIP、较短的吸气时间,尽快脱机,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