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蛔虫病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系蛔虫由肠管向上移位,通过俄狄氏括約肌而钻入总胆管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祖国医学虽无胆道蛔虫病記載,但蚘厥症象与此甚相符合。如金匱所謂“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靜而复时煩,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从症状,病理,治疗,均言簡意賅,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1):381-381
福建省福安孏皆褐幸娇圃S少麟、外科殷慕道兩医师用烏梅丸治愈三例胆道蛔虫症?李××12岁,男性,于1958年3月2日急症入院,主訴为上腹部剧痛已25天,剧痛發作时患兒卷狀呼嚎,經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即行手术,从总胆管及兩侧肝管中取出蛔虫共37条,並用“丁”型管作总胆管引流,术后症狀完全滑失。第12天拔除“丁”型管,但至第14天又發生与手术前完全相同的症狀,診断結果是蛔虫再度鑽入胆道。当时医生拟再施手术,但病人家屬拒絕再行手术,于是經中医会診,用島梅丸治疗,每次五分,每天三  相似文献   

3.
<正> 乌梅丸是张仲景专治“蚘厥”而设的方剂。近年来我们应用乌梅丸作汤剂加槟榔、使君子、榧子、苦楝皮、木香,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临床资料:31例中,男12例,女19例;5~10岁6例,11~15岁10例,16~20岁12例,20岁以上3例。病程1天者22例,2天者5例,3天者  相似文献   

4.
中医蚘厥症与西医的胆道蛔虫病颇相符合。笔者运用烏梅丸合化虫丸化裁,制訂专方治疗本病28例,获得滿意效果。現簡介如下: 一、方剂組成及加減:烏梅六錢,广木香錢半,川椒一錢,川楝子三錢,川連一錢(或代以胡黄連錢半),蕪荑、鹤虱、雷丸、貫众各三錢,檳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烏梅湯(烏梅、甘草、川連、川椒)治愈20例小儿胆道蛔虫。8例服一剂后疼痛即显著减輕,服三剂后即痊愈。10例在服药二剂后疼痛减輕,三剂痊愈。有二例在开始服药后疼痛减輕不显著,配合阿托品、氯丙嗪疼痛减輕,服第三剂后痊愈。病例:許×,女,9岁,隰县城关。入院  相似文献   

6.
蚘厥,是祖国医学名詞,該症与現代医学胆道蛔虫病相似。此病在丹阳地区亦頗常见,我院过去大都采用手术治疗。自参观全国医学卫生技术革命展覽会后,即用烏梅丸治疗,至今已有10余病例,均获得滿意疗效。本組病案均具有胆道蛔虫病的典型症狀,即上腹或右季肋部間歇性剧烈疼痛,吐虫。飲食后即发作,静止时安靜如无病,发作时翻身打滾,惊呼惨叫,手揉上腹,甚至滿头  相似文献   

7.
我們在1960年3月至1963年3月間采用中医疗法为主輔以西医疗法,共治疗胆道蛔虫病65例,疗效极为满意,特作一簡要报导。治疗方法:(1)儿童用木香梹榔丸;成人用蚘厥湯(檳榔一两、使君子三錢、牽牛子三錢、烏梅三錢、藿香二錢、木香一钱、沉香五分、半夏二錢、茵陈二錢、王金三錢、大黄五錢、雷丸三錢、川栋子一兩二錢)2.針灸取穴:足三里、中脘、天樞、章門、手三里、内关、公孙、幽門。处理步驟:患者入院經诊断确定后,如为小儿,立則服用木香檳榔丸;如为成人,即煎服蚘厥湯在这以前往往来不及用中藥,患者有难于忍受之陣发性上腹部剧烈絞痛,可以立即肌注嗎啡阿托品1毫升,疼痛一般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1):381-381
<正> 福建省福安孏皆褐幸娇圃S少麟、外科殷慕道兩医师用烏梅丸治愈三例胆道蛔虫症?李××12岁,男性,于1958年3月2日急症入院,主訴为上腹部剧痛已25天,剧痛發作时患兒卷狀呼嚎,經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即行手术,从总胆管及兩侧肝管中取出蛔虫共37条,並用“丁”型管作总胆管引流,术后症狀完全滑失。第12天拔除“丁”型管,但至第14天又發生与手术前完全相同的症狀,診断結果是蛔虫再度鑽入胆道。当时医生拟再施手术,但病人家屬拒絕再行手术,于是經中医会診,用島梅丸治疗,每次五分,每天三  相似文献   

9.
胆道蛔虫病是腸道寄生虫病的严重併发症,由于蛔虫在腸道上窜入胆管,造成胆管痙攣、阻塞,或继发炎症变化。过去认为該病非手术不能治疗,近几年来,由于祖国医学在党的关怀重視下,进一步发揚中医中药治疗胆道蛔虫病,已为国內、外科学界爭先应用。我院近一年来,收治二十余例,除一例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用解痙攣剂、驅蛔虫剂及中药驅蛔虫湯治癒。茲将其中19例經中药胆道驅蛔湯治愈病例总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蛔虫病从临床所见,近年来我区門診发现較多,特別是秋冬之交更为多见,影响了农村的劳动生产。我們为了更好地治疗此病,在临床上运用“烏梅湯”、“烏梅丸”收到了效果。但是,仍有部分病例不能治愈,可见烏梅湯、丸并不能应付所有的胆道蛔虫病。因为虽同是胆道蛔虫病,但其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却不尽同,所以对本病辨証施治规律的探討,仍是一重要的研究課題。我們从一九六○年开始,对本病进行探索,找出一些规律,尚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临床应用经验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烏梅丸是治疗厥阴經寒热錯杂的蚘厥症方剂,并非专为杀虫而設。清柯琴云:“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諸症之法………岂只吐蚘一症耶。”可謂一語破的。我們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曾取得一些初步經驗。謹择其中三例介紹于下,供同道参考。錯誤之处,敬希指正: (一)呕吐:尤××,女,42岁,农民。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病,为常见疾病之一,于肠道蛔虫感染率极高之农村地区并发此病者更属多见。我院毗邻农村,因而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此项病例殊非少数。在祖国医学中所说的“蚘厥”一症,颇与胆道蛔虫病相似,如《伤寒论·厥阴篇》:“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现代医学,一般认为须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我们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症的过程中,观察到绝大部分病例,可不必施行手术,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九例中除一例入院时有輕度发热,二例有輕度黄疸,考虑有并发胆道繼发感染并用抗菌素外,其余六例均單独用括蔞薤白半夏湯(干括蔞五錢。薤白、半夏各三錢(水煎)苦酒(即醋)一酒杯(分冲)配合烏梅丸三錢送服治疗,每天服一剂。經过治疗后最少二剂,  相似文献   

14.
胆道蛔虫病在長乐是相当常見的一种疾病,本院以往概用手朮疗法,1958年下半年才开始用中藥治療,剧痛时則結合阿托品注射。这次应用化虫丸合剂治疗23例,效果感到滿意,茲介紹如下: 化虫丸合剂:梹榔、鹤虱、使君子、烏藥、川楝、烏梅、元胡索各三錢。此外可按照临床不同的症狀加  相似文献   

15.
胆道蛔虫症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它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两千年前祖国医学对此就有记载。如《灵枢.厥病》说:“肠中有虫瘕及蛟……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是蛟也”。《伤寒论》说:“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等。古人在针灸治疗方面也有记载。如晋《针灸甲乙经》说:“肠中有虫瘕,有蜻蛟,不可取以小针,心腹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热,渴  相似文献   

16.
蛔虫有喜鑽入细孔特性,尤以鑽入胆道內,致成胆道蛔虫病。为最严重而常见者。考胆道蛔虫病临床症状,为驟起之强烈疼痛,位于剑突下,呈陣发性(疒交)痛,較諸胆石症引起者,更为剧烈。并放射至背部与右肩胛部。发作时,屡有剧烈噁心与嘔吐,甚則吐蚘。“伤寒論”所称蚘厥者,以蚘痛而致厥,当包括胆道蛔虫病在內。然不得謂胆道蛔虫病,即蚘厥也。經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病为临床上常見的急腹症,近年来采取中医治疗,屡有报道,而妊娠并发胆道蛔虫病的治驗,文献上尚少介紹。我院应用烏梅丸(湯)治疗妊娠并发胆道蛔虫病八例,收到良好效果。全部病例均系住院确診,先由西医应用抗菌素、鎮痛解痙剂等治疗,疼痛不止。又因妊娠,不宜手朮,乃用中药治疗,茲将病例介紹如下(見附表)。  相似文献   

18.
“乌梅汤”是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化裁而来 ,其治疗肠道蛔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症疗效卓著 ,故将近年治疗的 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的 12岁 ,最大的6 5岁 ;病程长的 3~ 5年 (疼痛反复发作 ) ,最短的数小时 ,一般在 1周左右 ;其中胆道蛔虫症占 2 8例 ,肠虫症占 14例 ;急诊病例 2 0例 ,门诊 12例 ,住院 10例 ;所有胆道蛔虫症均经 B超证实。肠虫症一般符合临床症状、体征或大便查有虫卵或吐蛔、便蛔或胃镜所见。2 治疗方法均以“乌梅汤”治疗。少数呕吐严重、感染重者辅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乌梅汤”…  相似文献   

19.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蛔虫窜入胆道后,产生俄狄氏括約肌强度痉挛,使胆汁排出发生障碍;同时污染虫体,更易形成胆道感染,因此,临床上表现,可以发生剧烈性疼痛以及程度不同的黄疸。祖国医学对本症很早就有了詳尽的敍述。如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說:“蚘厥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靜而复发,手足厥冷。”又如明代李梃“医学入門”記載:“有結胸发黄者,心胸滿硬,按之痛,不可近”。这些記載,很可能就是胆道蛔虫病。我院自1955年11月至1958年6月,收治診断确切的胆道蛔虫病病员120名,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以及保守治疗。1958年7月至  相似文献   

20.
我們应用驅蛔湯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效果很为滿意。茲将治疗經驗介紹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組所有病例均系由西医明确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其診断依据是:1.疼痛部位均在上腹部剑突下及右側肋下;2.疼痛特点为发作急,系陣发性的剧痛钻痛,拒按,伴有呕吐胃中容物及清水或蛔虫:3.粪便鏡检蛔虫卵阳性;4.以往有腹痛拉蛔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