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方案.方法 选择近10年在本医院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抢救26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应尽早诊断、及时抢救、采取规范有效的综合抢救措施,能够挽救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方案。方法选择近10年在本医院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抢救26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应尽早诊断、及时抢救、采取规范有效的综合抢救措施,能够挽救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凝血过程异常和过度活化,在微循环中广泛形成弥散性纤维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纤溶系统,从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的一种综合病征。其发生途径基本有以下3种:①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感  相似文献   

6.
肺心病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8例的早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因长期缺氧、反复感染、酸中毒等因素,常致多脏器损害,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常见并发症,临床一旦发生DIC,病死率极高。现将我所近10年来由肺心病并发DIC 18例患者早期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病征,可发生在许多疾病,其特点是在某些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中广泛地、弥散地发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形成或血液凝固,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临床上出现各受损脏器的功能障碍及广泛和严重的出血。 DIC目前已为临床医师所熟知,但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这二方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淼  邱方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998-99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当前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因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共30例进行讨论,其中抢救成功26例,死亡4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细胞因子IL 1、IL 6、PAI 1、TNF、内皮素、选择素、组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等 ,均参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病理过程。DIC的诊断应包含 :①前凝血物系统激活 ;②纤溶系统激活 ;③抑制物的消耗 ;④细胞因子的释放 ;⑤细胞的激活 ;⑥终末器官的损害。以上六个基本病理过程中①、②、③、⑥及其相应的实验参数异常必须具备。DIC治疗以病因治疗为根本 ,抗凝治疗和血液成分补充为治疗之基石。抑制蛋白分解酶、凝血酶、因子Χa、PAF的药物及活化的蛋白C、重组凝血酶调节蛋白等加强抗凝或 (和 )纤溶的药物是研究开拓中的有效药物 ,正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1]多数DIC患者病情严重,病程进展迅速常危及病人生命。笔者根据自己近十年来的临床经验,提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仅供参考。诊断1临床表现1.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性疾病(25%~40%),恶性肿瘤(24%~34%),病理产科(4%~12%),手术及创伤(6%~23%)及其他各种疾病。1.2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1)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3)多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产科患者按照DIC诊断标准确诊为。DIC,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①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去除诱因;②高凝期及时用肝素抗凝剂,25~50mg/次,间隙给药,24h总量50~200mg;③消耗性低凝期主要采用血浆、血小板输入代替治疗,适当应用小剂量肝素;④继发纤溶期仅在DIC晚期使用抗纤溶药物。结果完全治愈19例(83%),死亡4例(17%),均系羊水栓塞死于脏器功能衰竭者。结论对于产科DIC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及时恰当应用肝素抗凝剂,加强支持治疗,防治脏器衰竭。是抢救产科。DIC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但肺心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文献至今未见报导。从1972年12月到1973年11月一年内,我们收冶肺心病患者28例,在其住院过程中并发DIC者三例,其发生率为10.7%;三例均抢救无效死亡,占肺心病死亡例数的27.2%;可见肺心病并发DIC并不罕见,并且预后凶险,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多种临床和实验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评分标准相继被提出,不同评分标准的诊断性能各不相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四种标准中最佳者。ISTH显性标准、日本卫生福利部及日本危重病协会三种诊断标准的同特点是针对典型DIC的判断。将针对凝血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子标志物应用于DIC诊断,在考虑DIC发生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可能不失为早期诊断DIC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于桂兰马兰英李英陈诗鸿徐功立(山东省立医院内科)1989年7月~1996年3月,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21例中,男9例,女...  相似文献   

16.
耿昕  朱勤花 《吉林医学》2011,32(12):2402-2402
目的:探讨8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8例进行抢救。结果: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胎盘早剥1例,产后大出血3例,羊水栓塞2例,植入性前置胎盘2例,患者有出血、休克、循环障碍等,血小板降低<100×l09/L进行性下降3例,纤维蛋白原下降(1.5 g/L)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例,3P试验呈阳性1例,纤溶酶原减低1例。结论: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妇产科的急危重病,病情复杂、发病急、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李凌洁 《吉林医学》2012,(36):7975-7976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为DIC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4例DIC病例中,最终痊愈29例(85.3%),子宫摘除8例,死亡5例(14.7%)。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早期应用肝素,积极补充凝血因子并补充血容量,果断切除子宫是产科DIC诊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危重病并发DI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用免疫法、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36例危重病并发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等凝血及抗凝指标。结果本组36例危重病患者并发DIC,治愈15例,好转9例,死亡12例;DIC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D—D含量明显增高,AT:A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AT:A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率(94.4%),且12例死亡病例均发生明显减低(阳性率达100%)。结论危重病患者DIC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治疗关键是祛除原发病,密切观察早期D1C诊断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对危重病患者的早期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重度妊高征与DIC关系密切,妊高征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占产科DIC的26.3%,是妊高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报道1例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并发DIC的病例,其血液系统方面的改变相当明显,当其还没有表现出妊高征的症状前已经有血液系统方面的改变。本文同时对妊高征与慢性DIC的临床概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