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1~ 2 4月 ,平均 12月。结果 :术后葡萄膜炎反应较成人严重 ,矫正视力较满意 ,>0 .3共 2 7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恢复视力、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防治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对2l例于手术前和术中发现后囊混浊,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行工期后囊环形撕囊。结果: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工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防治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小手术对小切口型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2例(78眼),对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果:78眼中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68眼,占87.2%,术后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者,且视力恢复并矫正达到0.5以上者64眼,占总数的82.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小手术对小切口型白内障手术中具有多方面优点,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还需要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及临床应用总结来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9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行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后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54例(86只眼)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结论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尤其有效预防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75-79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吸除、后囊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治疗小儿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将66例发育性或外伤性白内障患儿80只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只眼,每组再分为1组和2组,各有20只眼,A组进行白内障吸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后囊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并分析术后视力、视轴混浊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B组水肿、积血、渗液、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吸除、后囊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潘家权 《广东医学》2003,24(3):322-322
连续环形撕囊术可以形成光滑、完整的前囊膜开口 ,有利于白内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准确植入在囊袋内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然而 ,连续环形撕囊术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能够清楚看见晶状体前囊膜和眼底红光反射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白内障 (如过熟期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不能获得眼底红光反射 ,撕囊时难以辨清撕囊的边界和走向 ,较容易产生囊膜放射状撕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甚至晶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本文应用晶状体囊染色剂可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 ,从而增加其可见度 ,使白色白内障的连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粘弹性物质维持前房对环形撕囊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 12 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 ,分别用林格氏液灌注维持前房及使用粘弹性物质透明质酸钠或甲基纤维素维持前房 ,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结果 使用林格氏液病例 ,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最低 ,仅 2 5.7% ,使用甲基纤维素病例成功率较高 ,4 0 .7% ;使用透明质酸钠病例成功率最高 ,达 77.4 % ,统计学处理P <0 .0 0 5,三者有显著性差异 ;使用Healon的成功率高于使用国产透明质酸钠病例 ,但统计学处理 ,P >0 .0 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透明质酸钠效果最好 ,它具有高分子量 ,因而粘滞性强 ,维持前房能力强。国产品质量接近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8.
现代白内障手术中 ,截囊是手术成功很关键一步。随着超声乳化术的广泛应用 ,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 Circular Capsnlorheris,CCC)也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运用合力作用行 CCC,比较简单易掌握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7年 12月~ 1999年 6月采用合力下行 CCC共 57例 ( 63眼 ) ,本组男 2 6例 ,女 31例 ,年龄 6~ 76岁 ,右眼 31例 ,左眼 2 0例 ,双眼6例。 63眼中老年性白内障 56眼 ,其中非成熟期 4 6眼 ,成熟期 10眼 ,先天性白内障 7眼 ;术前视力指数~ 0 .3。1.2 手术方法 球后麻醉 ,作以穹窿为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撕囊方法。方法:对76例76只眼,应用一种手法撕囊。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在上方用截囊针截开晶状体前囊约2 mm,用囊膜剪在晶状体前囊截囊口两端呈钝角剪开前囊膜约2~3 mm,再用撕囊镊夹持前囊右侧角逆时针完成撕囊。结果:76只眼白色白内障应用此方法环形撕囊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截囊联合剪切撕囊简便、安全、有效,其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Vision Blue(0.06%锥虫蓝)染色辅助撕囊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76例(84只眼),随机分成染色剂辅助撕囊组(A组)36例(40只眼)和常规手法撕囊组(B组)40例(44只眼),A组用0.06%锥虫蓝0.1 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B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①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在A组为97.5%,在B组为68.2%,两组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01);②A组中,1只眼出现前囊膜向赤道部撕裂,但未造成后囊破裂;B组中,10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及部分玻璃体脱出,需要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对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1.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ongitudinal tears of the tibialis anterior tendon are not well documented in the surgical literature. Described here is successful primary surgical repair of a longitudinally torn tibialis anterior tendon in a 60-year-old woman.  相似文献   

1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8):2597-2600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减低张力撕囊法及常规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8例(76眼)白色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根据术中撕囊方法的差异分为实验组(n=34,36眼)和对照组(n=34,40眼),实验组采用减低张力撕囊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撕囊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撕囊的完整性、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程度、人工晶状体偏移率、裸眼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中34眼(94.44%)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为35眼(8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1d~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大于0.5的患眼数量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1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人工晶状体偏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d~6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实验组无水肿患眼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级水肿患眼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减张撕囊法可使白色白内障患者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并降低角膜水肿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产后会阴切口疼痛是产科护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们就此问题采取了选择不同的会阴切开及缝合方法来减少缝合针数,缩短缝合时间,提前拆线时间或不拆线来解决,使产妇产后会阴伤口疼痛降至最低程度。以适应新的产时服务模式要求,达到母婴安康,提高产科质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2 7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10余年入院。入院查体 :无口唇紫绀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P2亢进并分裂。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二尖瓣脱垂 ,主动脉瓣狭窄。经充分术前准备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取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入胸。于升主动脉根部插主动脉供血管 ,插上、下腔静脉引流管 ,体外循环开始并降温。以升主动脉横切口显露主动脉瓣环 ,经右心房 -房间隔途径显露二尖瓣。术中见二尖瓣瓣叶脱垂、钙化、挛缩 ,主动脉瓣明显狭窄、钙化、挛缩 ,瓣叶呈二瓣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的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的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的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的分离—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的时间延长。②缝合侧的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的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和优点。方法老年性白内障348例348眼随机分成2组:连续环形撕囊组(观察组)174例(174眼)和开罐式截囊组(对照组)174例(174眼),观察2组术后视力、脱盲率(视力≥0.05)、脱残率(视力≥0.3)和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05者,观察组166眼,脱盲率为95.4%;对照组162眼,脱盲率为93.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χ=0.85,P>0.05)。术后视力≥0.3者观察组150眼,脱残率为85.1%;对照组133眼,脱残率为76.4%,2组间有显著差异(2χ=5.47,P<0.05)。术中后囊破裂者观察组8眼,对照组18眼,2组间有显著差异(2χ=4.1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χ=8.04,P<0.01),其中术后持续性高眼压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χ=4.05,P<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手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肩袖撕裂在MRI不同序列上的表现,比较各种序列组合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肩关节疼痛患者,采用1.5T的MR仪和专用肩关节表面线圈,进行T1WI,T2WI,STIR,PDFS序列肩关节扫描,将每位患者的MRI图像根据扫描序列分别组合成T1WI T2WI组、T1WI T2WI STIR组及T1WI T2WI PDFS组3组。计算各序列组MRI图像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T1WI T2WI组与T1WI T2WI STIR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 T2WI组与T1WI T2WI PDFS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 T2WI STIR组与T1WI T2WI PDF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是诊断肩袖撕裂理想的检查方法,常规T1WI,T2WI序列扫描基础上追加STIR及PDFS序列可提高肩袖撕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手部撕裂伤缝合或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结局差异。 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地点:三级医院急诊室。 入选对象:全部2000年2月16日至11月30日间就诊的不伴有并发症,在正常情况下需要缝合的手部撕裂伤病人(全层裂开<2cm,无肌腱、关节、骨折或神经并发症)。共154例病人合格,其中58例拒绝参与试验,5例失访,91例病人共计有撕裂伤95处纳入本试验。 试验干预:试验对象被随机分为缝合组或保守治疗组。主要结局的评定:主要结局是3月后伤口的外观,按照以前已被验证的可视类比分级进行评定。对治疗周期、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病人对结局的自我评价、病人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也进行评定。 结果:3月后,由互不知情的医生(单盲法)对伤口外观进行评定,发现缝合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可视类比分级是83mm:80mm(平均差3mm,95%可信区间-1~8mm)。两组病人恢复正常活动的平均时间相同(3.4天),保守治疗组病人疼痛相对较轻,两组相差18(12~24)mm,治疗时间缩短了14(10~18)分钟。 结论:对于伤口小且没有并发症的手部撕裂伤,在伤口外观和功能上,保守治疗和缝合两种方法结果是相似的,保守治疗处理伤口省时、疼痛轻。  相似文献   

19.
牵拉代替缝合处理小伤口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翠荣  李爱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51-1652
目的探讨胶条牵拉代替缝合处理小伤口的方式在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7例受伤24h内,伤口长1~4cm,伤口深达皮下、创缘较整齐、较清洁的患者中31例(牵拉组)采用胶条牵拉创伤部位,36例(清创组,受伤不超过8h)采取清创缝合,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牵拉组中29例伤口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伤口平整。清创组中31例伤口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2例丙级愈合,伤口均显"蜈蚣脚"状瘢痕。两组愈合情况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1.09,P>0.05)。结论牵拉与清创缝合相比,伤口愈合情况相似。胶条牵拉法处理小伤口,受伤8h以上仍能应用,操作简便,不增加创面的附加损伤,能够粘合裂开的伤口,利于伤口愈合,便于基层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馨雅 《中外医疗》2014,(28):26-2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两种缝合方法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摘除肌瘤之后采用间断缝合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恢复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时间、排气时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