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外科ICU重症监护治疗,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救治多发伤126例,治愈104例(82.54%),死亡22例(17.46%)。9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13例(14.44%)。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重度腹部交通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治疗的重度腹部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对其进行院前与院内初步救治,然后按损伤控制外科原则进行初始简化手术、ICU复苏及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 46例重度腹部交通伤患者均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42例经ICU复苏后顺利完成再次确定性手术,41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MODS;4例在ICU复苏期内死亡,死亡原因为MODS、继发严重感染。结论院前与院内初步急救为重度腹部交通伤救治创造了条件;对符合DCS指征的患者合理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提高重度腹部交通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救中心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急救中心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的效果。方法总结我中心开展创伤救治的效果,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结果共收治创伤患者318例,其中严重创伤114例,死亡30例,救治存活率为90.56%。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创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其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等综合治疗,实行院前快速有效的基础创伤生命维护,院内早期综合复苏,选择合理术式施行手术和重症监护,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115例多发伤患者治愈93例,死亡22例。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诊救治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急诊外科,采用一体化急诊救治措施救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38例,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4例,残疾3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只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实施一体化急诊救治措施,就能够显著提高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一体化急诊救治136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外急救时间0.5~1.0h,院内急诊0.5h之内;1次急诊完成手术112例,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24例.临床治愈112例(82.4%),残疾21例(15.4%),死亡3例(2.2%).结论:院外急救以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为主,院内急救尽早确定是1次急诊完成手术还是实施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性外科是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对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科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75例腹部外伤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及时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临床救治采用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59例,均为急诊手术.腹部手术主要包括脾脏切除、肠道修补、肝脏修补、肾脏修补、结肠造瘘等.结果 本组75例腹部外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4±6.8) d.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治愈70例,死亡5例,死亡率达6.7%.患者死亡原因为全身多发伤及合并伤,病情较为严重.结论 早期伤情准确判断、动态病情监测、院前和院内伤情的动态评估等均对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方法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6年8月~2009年7月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方式接诊救治的ACS患者145例为研究组,以2003年8月~2006年7月院前急救院内分工合作救治的ACS患者127例为对照组。以胸痛缓解及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发作与溶栓时间、发作与外转PCI或CABG时间及死亡等四项指标为评判依据,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一体化救治明显提高了ACS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溶栓延迟时间0.5~3h,经危险分层外转PCI或CABG时间缩短6~8h,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提高。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有利于ACS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是一项有意义的医疗救护模式,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