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东昊 《健康天地》2009,3(12):4-4,10
目的:探讨多发大肠息肉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肠镜及病理检查对2例大肠息肉病进行观察,总结其特点,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论:大肠息肉病恶变率极高,诊断依赖临床、肠镜、病理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韩海峰 《现代保健》2013,(1):113-114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临床中使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大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摘除手术,电切手术后有大部分发生局部少量渗血,但均不需要特殊处理而自行停止。对所有的患者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进行肠镜复查,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复发,需要再次行内镜下电切治疗。结论:临床上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切除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安全,经济,创伤小。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007年3月,我院共行肠镜检查658例,发现肠息肉68例,息肉癌变5例,对44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息肉56枚,我们对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息肉特征、病理结果、内镜治疗以及息肉与癌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陈新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8):949-950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238枚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以及高频电刀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82.94%),息肉好发部位为直肠,占34.11%,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32.56%)、增生性息肉(31.78%)和腺瘤性息肉(27.13%)常见。除9例腺癌转外科继续治疗外余120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过去由于检测手段不够,往往不能早期发现,以至许多病例并发癌变、出血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自内镜问世以来,提高了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使其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避免了癌变、出血等并发症。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及内镜特征,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对改善大肠癌的预后,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均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62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其中有50例(80.65%)患者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有12例(19.35%)患者通过手术分切除.全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7天,且在完成手术出院后都接受了3--16个月的复查随访.结论:肠镜应用在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是临床中较为可靠的诊疗方法,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秀芳 《现代医院》2010,10(5):57-58
目的探讨内镜对大肠小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内镜下检出的小于5 mm的息肉205例,255枚进行活检摘除,并送病检。结果炎性性息肉190例(239枚),腺瘤息肉15例(16枚),腺癌1例(1枚)。结论内镜切除大肠小息肉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小息肉性质,提高早期结肠癌检出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大肠广基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MR或EPMR对53例大肠广基大息肉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果 53例患者共切除64个大肠广基大息肉.全部病变均行EMR或EPMR,切除标本64个病灶,直径均>1.5 cm,最大息肉为5.1cm×3.2 Cm.术后6例出现局部渗血,分别给予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NaCl溶液、氩离子凝固术或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未有大量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MR是治疗大肠广基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121例高频电切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大肠息肉根据其大小、部位及分型,采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121例大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镜下无痛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64例,经肠镜采用无痛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内,手术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采用肠镜无痛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未给予综合护理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一年复查息肉手术切除率100%;对照组一年复查手术切除率为95.6%,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术后出现3例出血,1例肠穿孔,3例腹胀;对照组出现6例出血,1例肠穿孔,4例腹胀,2例肠灼伤.术后并发症对比,2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肠镜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痛苦小,安全.综合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约占肠道息肉的80%,因其容易发生癌变,故临床一经发现就应切除已达成共识。近年来内镜下息肉治疗术,使大肠息肉的治疗取得飞速的进展。现将我科室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45例对我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2—84岁。其中有蒂息肉6例,亚蒂息肉15例,广基息肉21例,息肉直径0.3—1.5cm。升结肠息肉7例,横结肠息肉10例,降结肠息肉10例,乙状结肠直肠息肉18例。上述病例经电子肠镜检查,组织活检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并发肠套叠9例,消化道出血4例;发生恶变1例.行手术治疗11例,其中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术8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3例;内镜(胃镜+肠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2例.结果 错构瘤7例,管状腺瘤2例,腺瘤样增生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1例,随访时间6~40个月,3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PJS并发小肠套叠为主,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是解除临床症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PJS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较高,应加强术后随访,定期复查内镜.  相似文献   

14.
陈田  金瑞光 《工企医刊》2001,14(2):62-63
我院应用内镜微波一次性治疗大肠多发性息肉2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0岁~71岁。息肉分布:升结肠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13例。其中5例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粘膜均见息肉。息肉形态:长蒂2例,亚蒂6例,广基12例。息肉大小:<0.5cm 5例,0.6cm~1.0cm 4例,1.1cm~2.0cm 6例,>2.0cm 5例。病理类型:炎性息肉12例,腺瘤性息肉8例。 1.2 治疗方法应用日本olympus CF-100电子肠镜,珠海产HGE-200型微波内镜治疗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内镜下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息肉。结果:所有息肉全部切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效果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老年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文对21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多发性息肉136例(73%),组织学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82.1%),多数息肉可经活检钳摘除、高频电灼及微波切除,内镜摘除后息肉复发率16.1%,再发率18%,恶变率16.1%,平均复发及再发时间为20.5个月及19.7个月,50%~57.9%病人于2年内复发或再发.结论对老年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摘除并活检,对多发性腺瘤进行规律性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在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将109例患者分为常规结肠镜阴性组(A组)、常规结肠镜阳性组(B组)、染色结肠镜阴性组(C组)、染色结肠镜阳性组(D组),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并与组织学结果比较.比较2种内镜诊断方法对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靛胭脂染色内镜对微...  相似文献   

19.
大肠息肉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切除。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847例,检出大肠息肉108例,其中除2例全结肠息肉外,均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肠息肉作为一种大肠癌前期病变,可因其起因不同而有不同的转归;内镜的临床应用有助于大肠息肉的发现及临床演变的观察.本文选择1991-2007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506例60岁以上患者,对检出的126例大肠息肉进行分析.采用口服法清洁肠道后做全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尽量内镜下切除(钳除或电切)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息肉分类依据山田分型法.检查结果显示,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4.90%(126/507),其中60~69岁22.0%(71/322),70~79岁28.8%(49/170),≥80岁42.9%(6/14).息肉癌变8例,癌变率6.3%,其中60~69岁4.2%(3/71)、70~79岁8.2%(4/49)、≥80岁16.7%(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