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对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服务及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共2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工作量、环境、患儿、家属、心理、身体、穿刺技术等均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工作量因素、环境因素、患儿因素、患儿家属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应具备精湛的穿刺技术和专业的护理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输液流程进行科学规范,才能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成功率,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保患儿的输液安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的管理质量。方法对2013年6月至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持输液大厅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定时消毒、加强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患儿输液安全,无不良事件发生,家长无投诉。结论加强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投诉,减少医患纠纷,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儿科门诊2014年9月-2016年10月间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择90例纳入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儿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细节护理,各45例.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重注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对比提示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实施细节护理可提高输液质量,避免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专职护士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优化管理。方法通过调整班次,优化管理,安排专职护士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巡视。结果自护理班次调整后,安排了巡视专职护士后,未再发生输液差错。结论通过设置专职护士优化管理后,使儿科门诊输液成功率上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现状,找出原因并分析,提出输液管理的具体防范措施与方法。结果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精诚合作,注重风险防范,强调细节、环节管理,儿科门诊患儿因输液引起的纠纷由2010年12月——2011年5月的7起,降至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1起。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患儿通过安全输液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丘秀娟  向杏群  罗开群 《中国保健》2008,16(14):662-66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输液中的作用.方法:对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50人,分别采取两种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完善后的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在患儿配合程度、陪护理解信任度以及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个体化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儿科输液的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本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接受在常规护理的方法上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间的护患关系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率以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率,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输液时间,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现状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连续≥3d在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具有相似住院条件的患儿3 2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发生医院感染378例,感染率为11.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1%;年龄越小发生感染率越高,以01岁发生感染率最高为20.7%,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患有非呼吸道原发性疾病、经常不开窗以及下午输液治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176、1.899、1.351、1.402、1.243。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相似文献   

10.
适应新时期服务需求,满足儿科门诊病人需要,提高儿童门诊治疗的依从性.介绍了与就诊患儿进行良好沟通的技巧,主要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病人满意度.通过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方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1.
庞改玲 《医疗装备》2014,(10):40-41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优化输液流程后,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后输液流程,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效果及其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输液等待时间平均为(30.92±5.97)分钟,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60±7)分,观察组两项指标分别为(11.9±4.17)分钟和(92±6)分,后者更为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输液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2.00%(110/500),观察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8.00%(40/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进行优化改革后,护理效率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儿科门诊输液中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2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143例,采用细节护理,一组为对照组143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和护患之间的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能降低小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降低护士和患者之间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现状,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连续3d以上(包括3d)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治疗者,具有与住院条件相似的病人32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医院感染部位、原发疾病中是否使用过抗生素、输液季节、持续输液时间、持续输液天数。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1.51%,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持续输液天数多和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01)。[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是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综合治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荣德明  姚荣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68-369,372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在儿科门诊输液的1200例3岁以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输液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钢针输液法,比较两组输液一针穿刺成功、重复穿刺、血管使用等情况。[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穿刺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使用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留置针,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保护患儿血管,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2014年1-12月收治的1 641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9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剩余1 449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持续输液时间、持续输液天数、输液期间开窗通风情况。结果本组研究中儿科输液室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占比56.3%。观察组年龄3岁、连续输液时间6h、连续输液天数7 d、较少开窗通气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持续输液天数多、较少开窗通风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83、1.449、1.201及1.021。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风险高,患儿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输液期间较少开窗通风均易引起医院感染发生,临床务必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流程,防范安全隐患;方法:成立QC活动小组,根据FMEA模式,对儿科门诊输液流程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干预措施;结果:活动前后门诊输液出错例数与出错率明显下降,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显著效果,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儿科门诊输液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基层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需要临时治疗、观察儿科患儿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治疗通道.由于儿科小儿各年龄层次以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存在差异,小儿输液周转快、人群流动性大、卫生知识缺乏等,很容易造成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1感染因素 1.1 空气污染儿科门诊输液室病种混杂,陪护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尤其是冬季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流动性差,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增大了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1.2物体表面的污染病室门窗把手、座椅、游乐设施等物品,患儿及家属接触频繁,成为各种病原菌的间接传播媒介. 1.3护理用物及护理人员手的污染 止血带、剃毛刀等物品使用频率高,工作忙乱中护士出现违规操作,不能做到一人一止血带、一人一剃毛刀,也成为重要的交叉感染源;护士工作繁忙,忽略了手卫生,因此护士的手也成为重要的病原体载体.  相似文献   

18.
李玉梅 《中国保健》2007,15(7):17-18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脑瘫患儿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病例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与患儿治疗天数、年龄、治疗环境等有明显关系.结论加强输液管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措施,可降低脑瘫患儿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门诊输液工作极其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工作极易出现护理缺陷,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更大难度,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新爱 《现代保健》2010,(25):123-124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个月~10岁127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不同年龄的心理动态和家属的心理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都有显著性改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