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高校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期间首诊输液的大学生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69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进行输液,而在对改良组中的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即在患者进行输液时注重每一个细节.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中出现静脉重注现象的患者有11例,占15.94%,7.25%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出现一定的护理差错;而改良组中出现静脉重注现象的患者有4例,占5.80%,1.45%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没有出现护理差错,即改良组中的护理质量明显更好,P<0.01.并且改良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比例较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论 在对高校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实施细节护理,使得护患关系更为良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出现的输液反应情况,对引起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讨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本年度儿科门诊49输液反应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进过对患者病例的深入研究,在49例输液不良反应患者中,均为输液后15-60Min,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寒颤、发热、四肢冰冷、心慌心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用药及具体表现,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发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脱敏、给氧、气管插管、物理降温等有效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了解与认识,掌握输液的适应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等等,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所在医院门诊2015年2月——2016年3月60例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指出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方法。结果:本组60例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发热、静脉炎、过敏反应、疼痛、胃肠道反应,其中疼痛反应所占比例(53.33%)最高,与其他反应类型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使用的静脉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消化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为充分预防、减少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充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针对我院40例静脉输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其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探究防治措施,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间收治。结果:静脉输液共计出现5种不良反应,分别为胃肠道不适、发热、过敏、静脉炎、疼痛,其中疼痛所占比例最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其情况展开防治。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静脉输液中的表现较为多样,我们应该针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在输液前利用预见性的方法合理进行穿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诸全爱 《时尚育儿》2016,(6):116-117
目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制定中药制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范,从查对环节、配药与配伍环节、操作环节、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环节等方面做好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旨在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使得中药注射剂输液更为规范、安全,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门急诊输液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会对多个系统造成波及,有诸多不同临床表现和共同的临床表现.结论:在门急诊输液中,应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加以预防并及时观察,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促使患者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大幅降低门急诊输液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控制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产生的风险,明确在临床中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护理预防及护理操作.方法 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发生过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临床资料对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出现过静脉输液外渗,其中由于患者因素占40%,药物因素占30...  相似文献   

7.
董桂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17-1418
目的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是每个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法宝。方法通过在临床输液过程中遇到的18例静脉输液反应的案例,做出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18例输液反应均好转。结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医学用药原则、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丰富临床知识是输液反应能够转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的10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方法为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出现疼痛、休克、穿刺失败等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恐惧、焦虑、紧张比输液前有所减缓,出现疼痛2例、渗液1例、休克0例、穿刺失败1例.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疼痛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出现渗液5例、休克1例、穿刺失败6例.观察组患者患者总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7.1.%,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rrjk》2017,(8)
目的:探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科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老年科展开静脉输液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8例),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为1例,占2.63%,患者满意度为98.3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4例,占6例,占15.79%,患者满意度为81.58%,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科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经数字随机方式将100例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50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输液,实验组患儿(50例)则在静脉输液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依从性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疼痛反应显著降低,让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依从性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静脉输液微粒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157例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静脉输液微粒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6例出现输液微粒反应,发生率为0.28%均得到及时治疗好转,主要表现为热原样反应、血管栓塞、过敏反应、静脉炎等.结论:静脉输液微粒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产生原因有多种,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危害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浅谈输液微粒的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量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心肺功能损害、静脉炎、局部渗漏及组织坏死等,而输液微粒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也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化疗患者提供PICC和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质量进行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选择为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化疗患者,在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的情况下,分别为对照组患者提供PICC护理,观察组则接受静脉输液港护理,在此基础上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港护理的模式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  相似文献   

14.
刘红娟 《中国校医》2012,26(5):373-374
<正>静脉输液技术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采用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比例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30%。由于使用频率高,输液反应亦相应增多。输液反应是指临床使用静脉制剂时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包括各种非治疗效应,是输液过程中的理化因素刺激,导致机体产生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药物静脉输液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管理.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为我中心收治的56例静脉输液患者,对其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安全管理对策.结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28%.结论在药物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存在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了解输液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提高输液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潮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依据静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通过静疗小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由静疗小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静疗小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明显优于常规静脉输液的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疗小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种类和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整理,并通过患者具体情况和查找资料等方法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占57%,女性患者43例,占43%,年龄<18岁患者8例,18-50岁患者53例,>50岁患者39例,患者通过静脉给药72例,肌肉注射18例,口服给药10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共有46例,消化系统反应17例,神经系统反应11例,循环系统反应10例,血液系统反应6例,1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需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合理用药,用药期间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为促进临床静脉输液规范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1年8月24日住院患者216例,对静脉输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输液用药治疗,静脉输液率为49.1%;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住院患者输液率分别为53.5%、48.7%、33.3%、50.0%;其中不合理地使用静脉输液占56.6%.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滥用静脉输液现象严重,建议国家卫生部门制定临床静脉输液指南或相关规定,要求医院相关部门加强督查管理,促进临床静脉输液规范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6例老年住院患者,对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套管的留置效果。结果使用时间达48-110h以上,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为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性高,可有效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武建东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93-3193
在静脉输液时由于输液速度的不同会对患者出现不同的反应,有些注射液在较快的输液速度下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现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静脉输液速度对静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发生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长期的临床护理经验发现在超过33滴每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会有部分患者出现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且当滴速越快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且程度也越严重,因此应当在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将滴速控制在26滴每分钟为宜,患者既能接受输液的时间也不会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尽量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