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尼曼匹克C1样1蛋白与胆固醇结石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胆囊结石占胆石病的绝大部分,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因而称为胆固醇结石病(简称胆石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表现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进一步在胆囊内成核形成胆固醇结晶,最终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机体胆固醇代谢包括若干过程:胆固醇的重新合成、肠道吸收食物与胆汁来源的胆固醇以及肝脏向胆汁分泌胆固醇等。  相似文献   

2.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在胆石病发病机制中,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胆石病患者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胆小管侧膜胆固醇转运蛋白增加向胆汁中分泌以及经小肠摄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对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进行有效干预,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负荷及其分泌,抑制小肠胆固醇摄取等多个环节,维持胆汁胆固醇的平衡,有望成为预防胆石形成的一系列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导致胆石病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途径中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收集22例胆石病人和13例无胆石病的对照病人肝脏活检组织、胆囊胆汁和血浆。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胆石病人较对照组ABCG5/ABCG8和LX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51%、59%和102%。肝脏SRBI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增加。结论:胆石病人ABCG5/ABCG8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LXRα表达增加促进相关,这些异常是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原因。此外,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可能来源于经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的摄取,而不是由于肝脏合成和酯化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诱因。一直以来,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被认为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近期,胆囊功能异常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综述胆囊功能失调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包括胆囊的运动和浓缩功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病机制由于多因素参与而复杂.上世纪对胆石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贡献是,阐明了胆汁成分改变、成核异常以及胆囊功能障碍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同时表明这些异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当前胆石病研究处于低谷,但研究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已经对胆石病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显示出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胆小管侧膜ATP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比较胆石病人与对照组肝脏胆小管侧膜转运蛋白表达差异,以探讨胆石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研究包括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11例无胆石症的对照。测定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汁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含量,采用Carey表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胆小管侧膜转运蛋白(ABCG5、ABCG8、ABCBll和ABCB4)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血清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胆石组胆汁胆固醇摩尔百分比和胆固醇饱和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胆石组肝脏胆小管侧膜胆固醇转运蛋白ABCG5和ABCG8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ABCG5:31.44±3.17Vs25.72±3.27,ABCG8:27.53±3.06vs17.81±2.23)。ABCBll和ABCB4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显示,胆石病主要病理生理异常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与肝脏胆小管侧膜胆固醇转运蛋白ABCG5和ABCG8的mRNA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胆囊胆固醇结石前提发病条件为胆囊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失衡导致胆固醇的过饱和。胆汁的形成和分泌主要由肝细胞来完成。肝细胞内胆固醇/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肝细胞内胆固醇沉积与结石形成密切有关。本文就与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紧密相关的肝脏核受体LXRs/PXR在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病的遗传特点及家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认为,胆石病(主要指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肝脏脂质代谢和胆囊功能两方面变化的结果,并受机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胆石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5F,即Fem ale(女性)、Fatty(肥胖)、Forty(40岁)、Fertile(多产妇)和Fam ily(家族史)。其中家族史表示胆石病有遗传特点,也就是胆石病的发病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瑞典胆石病病人一级亲属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在以色列近2倍,在印第安人为3倍以上[1]。丹麦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的胆石病发病率(14/25)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同性别6/40,不同性别0/36)[1]。胆石病发病率在某些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激活小鼠肝脏X受体,观察胆汁脂质成分变化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肝脏X受体在胆石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C57BL小鼠18只,分为2组,分别管饲肝脏X受体激动剂T0901317和安慰剂.分析胆汁脂质成分.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与腹腔巨噬细胞的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胆汁胆固醇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89%.实验组肝脏组织Abcg5、Abcg8、Abca1与Srebp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bcg5为2.96±0.55比1.10±0.22(P<0.01);Abcg8为0.86±0.16比0.29±0.07(P<0.01);Abca1为8.45±1.06比5.51±0.84(P<0.05);Srebp1为14.08±3.18比3.06±0.74(P<0.01).腹腔巨噬细胞Abca1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7.66±7.18比8.39±3.65,P<0.05).结论 肝脏X受体激活使胆固醇逆转运增强,肝脏摄取的过多胆固醇通过胆汁清除,导致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提示肝脏X受体在胆石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胆固醇结石病Lith基因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固醇结石病(简称胆石病)是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多因素参与。20世纪的研究认识到,胆石形成机制涉及胆汁成分改变、成核异常和胆囊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2005年,瑞典的大样本双生子研究显示,遗传在发病因素中占25%[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胆石病遗传学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发现了与胆石病连锁的Lith1基因[2]。最近,Lith基因的研究工作已经从动物模型延伸到临床。对Lith基因的探索无疑在胆石病发病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