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乔鹏  杨丽红  苑帅 《山东医药》2011,51(1):56-56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但不少心电图上的P波往往不易甚至无法辨认,从而给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困难。目前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成为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然而食管调搏技术要求有一定的器械和操作人员,在基层医院开展造成困难。作者通过同步记录100例患者食管导联、腹臂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心电图在窄QRS波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食管心电图是将记录心电图的电极导管经鼻前孔或口腔送到食管内的心房水平位置,将心电图机的胸前或标准肢体导联线与电极导管的单极或双极连接后,再经心电图机描记的心电图。因记录电极十分靠近心房,使其P波振幅高且多呈双相,有利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随射频消融技术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证实的32例右侧隐匿性旁道患者。消融术前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以相同的走纸速度和振幅记录发作前后体表12导联、单极食管、双极食管心电图。分别观察P波形态、极性、P波与QRS波关系,测量P波振幅、时限,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单极与双极心电图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灵敏度。结果单极食管心电图P波无极性变化,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可根据需要调整极性。双极食管心电图和单极食管心电图的P波振幅分别为0.55±0.10mV和0.34±0.10mV(P<0.05),P波时限分别为98.4±11.2ms和101.2±12.5ms(P>0.05)。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8.8%和93.8%(P<0.05)。结论双极食管心电图记录的P波振幅大于单极食管心电图,并能更清晰的显示P波以及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优于单极食管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周宁  陈曼华  罗洪波  王琳 《心脏杂志》2008,20(3):348-350
目的比较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证实的19例间隔部隐匿性旁路患者。消融术前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记录发作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单极食管心电图、双极食管心电图。分别观察P波形态、极性、P波与QRS波群关系,测量P波振幅、时限,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率差异。结果单极食管心电图P波无极性变化,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可根据需要调整极性。双极食管心电图和单极食管心电图的P波振幅分别为(0.58±0.12)mV和(0.36±0.11)mV(P<0.05),P波时限分别为(96±11)ms和(99±14)ms。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和89%(P<0.05)。结论双极食管心电图记录的P波振幅大于单极食管心电图,并能更清晰的显示P波、P波和QRS之间的关系,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优于单极食管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见疾病,且危害极大。心性猝死中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引起。诊断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心电图,有时心律失常心电图的P波难以辨认,给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一定难度。1主要优点食管位于心脏后方,大约在食管下端的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再向下靠近左室。因此,食管电极放置该部位则可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食管电极放  相似文献   

6.
1食管导联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时辨别有无P波或了解P波与QRS波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利用食管导联P波高尖不易被其他波形掩盖的特点来分析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1房性心律失常1.1.1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可显示隐埋在QRS波群中的P波,准确测量P-P间期。1.1.2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宽大  相似文献   

7.
食管心电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2,21(2):119-122
食管心电图是利用在食管内放置的电极导管记录的心电图。1906年Cremer通过一根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地记录到了心房电活动 ,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 ,成为今天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记录食管心电图仅需要普通心电图机和食管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将食管电极导管放置于食管内 ,其尾端与心电图机的肢体导联或胸导联相连接 ,就可记录到双极或单极食管心电图 (图1)。一、食管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的种类较多 ,不同的电极导管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1 .…  相似文献   

8.
食管导联心电图(简称食管心电图)是通过食管内电极导管描记到的心电波形,具有P波高大清晰、容易辨认的特点,在诊断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食管心电图已成为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熟悉和掌握食管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及诊断  相似文献   

9.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否观察到瞬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对120例患者行经食管刺激心房时同步记录I、aVF、V_1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结果显示受检患者中35%能在双极食管导联中清晰记录到位于电脉冲波后的P波;47%能清晰记录到刺激停止后的即刻心电图;18%无法记录到即刻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提示使用该法能基本了解刺激停止后诱发瞬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尤适合只能诱发出数次折返回波而机制不明者,能完善和扩大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和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起源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占70%~80%,其余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阻滞或伴旁路顺传等[1]。由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在常规心电图中不易显示P波,常造成诊断困难。但通过分析食管导联记录到的高尖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可迅速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进行准确诊断;利用食管电极起搏心脏还可终止部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2]。本文通过对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食管心电图分析,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12导联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和定位中的作用。方法:15例病人用食管起搏方法诱发心动过速后,同步记录食管和12导联心电图。如P波显示不清则采用V1导联上一肋或V1导联下一肋及加大增益等方法记录改良12导联心电图。据此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结果10例病人的P波通过改良方法后明显突出。与心内电生理结果比较,改良12导联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定型和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改良12导联心电图描记可突出逆行P波,12导联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分析可提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分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种,其发生分别由折返和自律性增强所致。由于临床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根据SVT发病机制对不同类型的SVT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SVT90%以上为阵发性,骤发骤止,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心电图不易记录到,给诊断带来困难。常用的诊断方法有: 1.常规心电图记录发作时心电图:(1)记录9~12导联心电图;(2)记录附加食管导联心电图;(8)同步记录食管和V_1导联心电图,以助于分析心房除极顺序和P、QRS波之关系。 2.动态心电图(1)能发现短阵SVT发作;(2)能记录到心动过速(心速)的起始和终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在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结论,对4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CT)发作时的食管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评价食管电生理在诊断WCT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体表心电图诊断结果相比较,食管心电图对WCT的诊断准确度更高,而误诊率、漏诊率更低。结论应用食管电生理能显著提高对W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食管导联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inthoven发明心电图记录技术4年后的1906年.Cremer通过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记录到心房电活动.自此,将电极置于食管内记录心脏电活动也经历了100余年的历程。1936年Brown应用改进的食管电极详细记录了142例正常人和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食管心电图。此后,  相似文献   

17.
体表与食管心电图在隐匿性房室旁路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的简易方法。方法110例经心内电生理确诊并成功消融的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术前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观察S2R2有无跳跃性延长;记录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观察逆传P波的方向及形态;同步记录食管与V1导联心电图,观察P波在V1(P-V1)及食管导联(P-E)的先后顺序。结果110例中106例S2R2呈逐渐延长。67例左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E先于P-V1,39例右侧旁路P-V1先于P-E,4例中间隔旁路P-E与P-V1几乎同时出现。且不同部位的房室旁路在不同导联上逆传P波形态不同,并有显著差别。结论隐匿性房室旁路可根据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P波的方向及形态作出初步诊断,结合食管与V1导联同步心电图以及食管调搏结果可基本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以来,因记录到的P波高大易辩,至今仍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52年Zoll利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观察到5种特殊的心电图表现:8例(最长1例时间达12年)均出现双重窦性P波,貌似心房分离。食管导联心电图有助于显示受体P波,供体心房起搏或房性心律失常不影响受体窦性周长。受体心房颤动合并供体房室交接区性逸搏伴逆行P波,假性心房内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同种心脏移植术后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0岁,主因阵发性心悸2年。加重3h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110次/min,律齐,无杂音。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心腔结构及功能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酷似交接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食管心电图(图1下行,食管电极深度36cm),P波呈正负双相与T波重叠。P—R间期为0.32s,心律失常得到明确诊断。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