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行改良迷宫术的经验。结果:16例患者全部存活。随访3-14个月,14例为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复发;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脏不停跳改良迷宫手术有以下优点;(1)心脏不停跳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2)用电热凝代替左心房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3)无水酒精注射代谢冷冻简单可靠;(4)术中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虽然仅有5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48年,Bailey等成功实施了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手术。1958年,我国兰锡纯首次实施这种手术并获成功。1957年,Lillehei等在直视下应用缩小瓣环的方法纠正二尖瓣关闭不全。1958年,我国也实施了二尖瓣直视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对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Ⅲ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 出院时心功能均提高≥1级,5例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2个月转为窦性心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低心排1例,低血钾1例,高、低血压各1例,心律失常6例次,经及时发现及对症处理,好转稳定.随访18个月无AF复发.提出在做好心脏换瓣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重点加强心血管系统护理,心外膜起搏器及胺碘酮用药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并发症,加强引流管、呼吸道的护理等,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体外循环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8年12月对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施行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术。其中5例同时施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MVR+三尖瓣成形(TVP),1例 MVR+主动脉瓣置换(AVR)+TVP。心脏自动复跳9例,电击除颤复跳 1例。心功能0-I级9例,Ⅱ级1例,9例已经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我们在心脏不停跳下对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 ,与常规手术的31例相比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手术时心脏是否停搏将 6 2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 :共 31例 ,男 14例 ,女 17例 ;年龄 5~ 6 2岁 ,平均年龄 35 .5岁。均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1)心功能 级 ,心胸比率 (CTR) >0 .85 ,左心室舒张期末径 >70 mm,射血分数(EF) <0 .5 ;(2 )第二次手术 ,有心脏恶病质。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0例 ,MV…  相似文献   

8.
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则莉 《护理学杂志》1999,14(4):205-206
25例病人在浅低温(33±05)℃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该方法可维持跳动心脏的基本血供,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手术顺利。重点介绍了术后采用床边全电脑监控仪监测病人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肾功能、电解质、体温、神志等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冠状静脉窦道行灌注法在心脏不停跳瓣膜替换术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应用于心脏不停心瓣膜替换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1例进行主动脉瓣替换或者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的患者不使用心脏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机器血。控制灌注流量200ml ̄350ml/min。灌注压力5.3kPa ̄6.7kPa,使心脏在心瓣膜替换术中有持续得到氧合血供应。结果:有效地维持心脏窦性节律的空搏状态,保持着较接近生理的有氧代谢、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开放主动  相似文献   

10.
瓣膜置换加改良COX迷宫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特点柳子明徐培华滕永明严敏周海燕马烈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改良COX迷宫术是手术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我院自1994年3月~1995年10月对13例伴有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人作了...  相似文献   

11.
12.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改良迷宫手术。方法对15例作二尖瓣替换手术的患者同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房顶和房间隔联合切口完成后作绕肺静脉口的环形切口。-60℃,2分钟冷冻环形切口左下至二尖瓣后瓣环中点及环形切口左上至左心耳开口之间的区域。连续缝合环形切口,替换二尖瓣。连续缝合左房顶和房间隔,开放主动脉后关闭右心房切口及切除左心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除二尖瓣替换外尚有5例行左心房血栓清除,3例行三尖瓣环缩。出院随访1~5月(平均3月),15例患者均恢复为窦性心律。结论与maze-Ⅲ手术相比我们所采用的改良迷宫手术技术较为简便,亦安全可行,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122例合并永久性AF的心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射频改良迷宫手术,其中男31例,女91例;年龄23~65岁(47±10岁)。AF持续时间0.5~32.0年(6.5±5.7年),二尖瓣狭窄5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8例。采用Cardioblate系统(Medtronic公司,单极射频笔、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首先完成右心房迷宫手术,阻断升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经房间沟或房间隔进入,分别环绕左右肺静脉口做消融线,并从左侧环线向二尖瓣后瓣环及左心耳口做消融线,完成连接左右环线之间的消融。处理左心耳及相应的心瓣膜病变。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死亡1例,猝死1例。随访115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5~7.0年(4.8±2.6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猝死3例,机械瓣膜故障1例。87例(78.4%,87/111)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22例仍为AF,1例为心房扑动,另1例术后1年需置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期间(术后0.5~7.0年)患者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4.90±7.50 mm vs.54.30±10.80 mm,t=10.641,P=0.000)。结论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AF是相对安全的,但术后心律不稳定、心动过速及AF复发并非罕见,因此对这些患者AF的手术指征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F)的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有41例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采用Cardioblate进行消融(射频功率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l/h),完成右心房部分迷宫手术后,阻断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作房间沟后左心房切口,完成环绕左右肺静脉的消融线,并作左环线至左心耳口及二尖瓣后瓣环的消融线,用消融线连结左右环线,完成心瓣膜置换术及其它所需的手术(施行双瓣膜置换术10例、二尖瓣置换术31例,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1~160min(10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min(62±20min),射频消融时间4~22min(11±4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机械瓣膜故障。在出院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35%(14/40)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67%(10/15)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二尖瓣病变伴有较长时间持续AF的患者,在施行心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6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1例,合并关闭不全5例,左心房血栓3例。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分别经房间沟路径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同期完成相应的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22~50min,平均30.55min。术后无死亡患者,术后当天有7例(63.64%)转为窦性心律。1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10例(90.91%)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简单、有效,短期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瓣膜病围术期左心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用不受左室负荷影响的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收缩末弹性模量(Ees)—研究瓣膜病围术期左心功能,选择风心瓣膜病(RHD)组14例;先心对照(CHD)组6例病人。以心外膜超声测左室容积、左室压,暂阻下腔静脉以绘出不同前负荷的左室压—容积环求得手术前后Ees。术中取部分病人乳头肌作电镜检查。结果示术前CHD组Ees为0.657±0.101kPa/ml(4.94±0.76mmHg/ml),RHD组0.254±0.089kPa/ml(1.91±0.67mmHg/ml);术后CHD组0.813±0.084kPa/ml(6.11±0.63mmHg/ml),RHD组0.279±0.055kPa/ml(2.10±0.41mmHg/ml)。电镜显示RHD组病人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结论:RHD病人手术前后心肌收缩性能均减退且低于CHD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是心肌收缩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