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识别要点是不洁性交2~4周后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上发生的硬下疳,其特征为1~2厘米的圆形、边界清楚、不痒、无疼痛和压痛、触之有软骨样硬度,病损表面清洁,不治疗可在3~3周内自然消失而不留痕迹。治疗首选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80万单位,肌注,连续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盐酸四环素500毫升,每日4次口服,连服15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对8例(女5例,男3例,6~11岁)经细菌学证实为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患儿肌注头孢三嗪噻肟的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在入院前均至少患病3天,且都有发热、高毒性症状和烦躁。5例患儿还出现定向力障碍和意识模糊,将2g/剂头孢三嗪噻肟溶于1%的利多卡因内,每日肌注1次,共5日。有1例患儿因仍有发热,致使疗程延至7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例老年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根据梅毒诊断标准,对病人进行血清TRUST滴度检测及TPPA试验确诊。确诊后用头孢三嗪1g肌肉注射,1次/d,连用15d,同时观察病人治疗前、治疗3、6、9个月和1年后的TRUST滴度变化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男17例,女2例;年龄65~93岁,均已婚,10例丧偶或离异。治疗后1年,TRUST滴度转阴16例(84.2%),3例滴度降至1∶2~1∶4。结论梅毒治疗前后血清滴度的变化可用来判定疗效,头孢三嗪治疗老年梅毒疗效确切。应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性知识及性病防治知识宣传,以减少或杜绝梅毒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头孢三嗪(Ceftriaxone)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半衰期长,成人为6.5~8.6小时,儿童为6.0~7.4小时。本研究对用头孢三嗪或氯霉素随机对照治疗儿童伤寒的疗效进行了比较。59例经细菌学证实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29例(男6例,女23例)接受头孢三嗪治疗。头孢三嗪用1%利多卡因稀释,每日1次,每次80mg/kg肌注,疗程5天。30例(男12例,女18例)接受氯霉素治疗,11服,每日50~100mg/kg,每6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科共诊治梅毒病人31例,年龄分布:20~30岁19例,31~40岁8例,女性11例,其中夫妇同患4对。职业分布:个体户10例,农村青年及家庭主妇7例,供销及驾驶人员3例,舞厅,按摩店女服务员8例,干部职员3例。31例患者均有不洁性交史。皮损表现:硬下疳21例,硬性浮肿2例,扁平湿疣3例,二期斑疹性梅毒疹2例,虫蚀状脱发1例,无皮损2例,皮损除合并症外均无明显自觉症状。根据病史:不洁性交史,典型阳性确诊,其中一期梅毒23例,二期梅毒8例。治疗及随访结果: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每日一次,10~15天,30例。红霉素0.5克每日四次,共15天1例(青霉素过敏)。治疗初期出现吉海反应2例,症状轻微未作特殊处理。随访半年后RPR转阴13例,一年后转阴6例,部分失访或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素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笔者应用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素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75例,女15例,年龄17岁~40岁,治疗前病程1天~3天。皮损多见于面、颈部,其次为躯干、四肢。治疗方法: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素各1支,按1:1比例配制,外用涂擦,每日1~2次,连续用药直至治愈,其余不加用任何药物。结果:(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灼痛感、瘙痒症状消失,渗出停止,结痂,创面完全愈合,皮疹全部消退;有效:灼痛感明显减轻,渗出减少,创面部分愈合;无效:连续用药5  相似文献   

7.
药物过敏现象,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尤其是药物过敏引起的发热反应。本文报道药物热4例。 例1:女,18岁,因干咳、发热20余天,T38~39℃,体检无异常发现。血沉68毫米/小时。因与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故给予异烟肼和链霉素(0.5g Bid)试治,用药一周后体温升至40~4℃,出现寒战,颈部淋巴结迅速增大,压痛明显,但剧烈干咳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用抗结核治疗二周时体温更高,颈部淋巴结更肿大(病理检查示“反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药物在体内易蓄积,故易致血尿。能引起小儿血尿的药物常见有: 小诺霉素 1例2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肌注本药40毫克,一日一次,第2天患儿小便时哭闹,且尿少,第3天用药后出现肉眼血尿。停药后改用青霉素、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药物治疗4个月,尿常规逐渐恢复正常。 卡那霉素 1例年龄为4个月的婴儿,给予本药0.5克肌注,每日2次,第二次用药后即出现严重血尿,连续用药5次,血尿越来越重。停药后血尿减轻,5天后镜  相似文献   

9.
梅毒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抗生素治疗梅毒患者后的血清变化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梅毒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梅毒治疗方案 ,即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 ,每次 2 4 0万u ,每周 1次 ,连续注射 3周 ,停药 1周后采血 ,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 (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 (TPPA)进行复查 ,并进行治疗前后梅毒血清滴度变化对比。〔结果〕 RPR法检测 :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 5 4例 ,下降率为32 .72 %。TPPA法检测 :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 74例 ,下降率为 4 4 .31%。治疗前TPPAGMT为 1:2 .72 ,治疗后为 1:2 .5 5 ,治疗前后GM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2 .5 93,P <0 .0 0 5 )。有 2例TPPA阳性和 2例RPR阳性治疗后转阴。〔结论〕 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在短期内血清滴度下降显著 ;阳性血清可以在短期内转阴 ;当血清滴度较低时 ,RPR法难以检出阳性 ,漏检率达 2 .4 %。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血循环中抑制素水平的调节因素了解得很差。早期大鼠实验表明,FSH 和睾酮参与抑制素的调节。本文研究 hCG 对人抑制素的调节作用。两组受试者,每组5个年轻、健康男人,年龄21~35岁。组1作为对照组,二周内定时取血。组2用药前取血二次,然后每天肌注1000IU hCG,共5天。第一次注射后4、8、12小时分别采集血样,然后隔天取血共15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FSH、睾酮和抑制素。结果显示:对照组15天的抑制素和 FSH 无显著改变,而血清睾酮水平则明显地波动在4~8ng/ml 之间。注射 hCG 后,24小时血清睾酮从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带疱解毒汤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连续4周;泛昔洛韦片每次0.25g,口服,每日3次,间隔8h,连续1周;注射用腺苷钴胺每次1.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4周。对照组:泛昔洛韦片每次0.25g,口服,每日3次,间隔8h,连续1周;注射用腺苷钴胺每次1.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4周。用药后第8、15、22、29天进行随访观察判断疗效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5.71%和54.76%;显效率分别为9.52%和23.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带疱解毒汤联合泛昔洛韦、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病程明显缩短、止痛迅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且有效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及血清学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135例患者分别用头孢曲松和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89例采用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商品名罗氏芬)1g/d连用18d,46例应用苄星青霉素2.4MU,1次/周,共用3次,作为对照。结果89例经头孢曲松治疗1个月后梅毒血清学试验(RPR)阴转11例(12.36%),3个月64例(71.91%),6个月84例(94.38%),9个月89例,全部阴转,阴转率达100%,并经2~3年随访无临床症状及血清复发。苄星青霉素治疗46例,1个月RPR无阴转,仅滴度下降21例(45.65%),3个月阴转8例(17.39%),6个月阴转17例(36.97%),12个月阴转34例(73.91%)。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见效快,血清阴转率高,转阴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采用耳穴注射治疗乳糜尿共13例,其中男5人,女8人,病程短者2天,最长1年。治疗结果: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乳糜尿转阴者9人;症状基本消失,乳糜尿转阴,但尿还不完全正常者4人。治疗方法:(1)取穴:耳穴肾透膀胱,皮质下,神门,枕,内分泌;(2)药物:每日用维生素B_(12)100微克,加维生素B_150毫克,备用。(3)注射:耳穴每日注射1次,每次2~3穴,每穴注射0.1~0.2CC,余下肌注。两耳轮流注射,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郭××,女,25岁,工人,住院  相似文献   

14.
姜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9-2969
1 病例摘要 患儿、男、11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11天,发热8天为主诉入院.患儿11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右侧淋巴结肿大,颈部稍有触痛,当时无发热,无皮疹,无咳喘,第2天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做颈部彩超见右侧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上淋巴结显示.口服蒲地兰头孢克洛,并用仙人掌外敷,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8.5℃,每日发热2次,口服美林后热可退,又加红霉素口服3天,症状无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较前肿大,次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见异型淋巴细胞,肝功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8.9℃,P109次∕分,R29次∕分,BP100∕75mmHg,神志清楚,呼吸稍促,无发绀,周身未见皮疹,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较多,最大者约3CM×2CM,质软,轻触痛,活动度可,无粘连,咽充血,双扁桃体Ⅱo肿大,无脓点,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质Ⅰo,触痛(+),四肢末稍温.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脾大,肝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彩超:右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淋巴结显示.血常规:WBC11.51×109∕L,N%10.0%,淋巴细胞计数:70×109∕L,异型淋巴细胞分数:15%,HGB125g∕L,PLT132×109∕L,MP-Ab:1:80,IgM(+),IgG(-),嗜异凝集实验(+),肝功:ALT120u∕L,AST101u∕L,GGT53u∕L,ALP257u∕L,EB病毒抗体(+),入院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上给予静滴头孢替唑、口服红霉素以抗炎,喜炎平抗病毒,静滴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以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例1,住院号1655,孙X,男,岁。因患支气管肺炎于1996年8月7日住院,既往曾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此次作头孢噻肟钠皮试验阴性。给予头孢噻肟钠(哈尔滨制药厂生产,批号950301)0.5g加生理盐水20ml静滴,2次/天。于连续用药第4天滴往该药3分钟后,患儿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四肢冰凉。立即给予付肾素0.3mg皮下注射,扑尔敏3mg肌注,地塞米松4mg加生理盐水5ml静往及输液、吸氧等治疗。20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停用该药,改用其它抗菌药治愈出院。例2,住院号1004,苏X,男性,15岁。因左肾多发性结石于1996…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76例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 30例给予丹那唑 (Danazol,每日 80 0 mg)口服 ,另一组 4 6例给予米非司酮 (每日 12 .5 mg)口服 ,均从月经第一天起连续服用 6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服药后 3w内出现痛经症状缓解 ,丹那唑组 2 5例 ,米非司酮组 37例停药后痛经完全消失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停药后经腹腔镜检查证实 ,丹那唑组 2 1例盆腔或附件包块缩小 ,2 2例盆腔触痛结节缩小或消失。米非司酮组31例包块缩小 ,36例触痛结节缩小或消失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米非司酮组 4 0例、丹那唑组 30例用药后月经停止 ,均在停药后 4~ 5 w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全部患者停药后血清 CA1 2 5。水平降至正常 ,部分病例抗子宫内膜抗体消失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果表明小剂量长期服用米非司酮可抑制排卵 ,使正常或异位子宫内膜萎缩或溶解 ,引起闭经 ,同时可以减少子宫动脉血流供应 ,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猩红热是由 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儿童多发 ,感染后一般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本院收治 1例连续 3年反复发作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1 病 例女 ,1988年 2月出生。因发热 2 d、咽痛、全身红疹、搔痒 ,于 1998年 10月 12日入院。查体 :T39.5℃ ,急性热病容 ,口周苍白圈 ,全身弥漫性鸡皮样疹 ,皮皱处见帕氏线 ,咽充血 ,扁桃体 度肿大充血 ,杨梅舌 ,颈后、耳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 15× 10 9/ L ,中性 0 .81,咽拭子培养 A组链球菌优势生长。治疗 :青霉素 32 0万单位 ,每日两次共 7d,呋喃西林漱口等对症治疗。第 7天咽拭…  相似文献   

18.
梅毒是一种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的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各异 ,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早期梅毒虽症状轻、破坏小 ,但传染性强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对控制疾病流行尤其重要。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婚前医学检查中共检出早期梅毒 10 4例 ,现将此 10 4例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998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婚前医学检查资料 ,共 10 4例梅毒患者。2 临床分型与实验检查2 .1 临床分型 ①梅毒一期 :男性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女性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呈脓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及血清学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135例患者分别用头孢曲松和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89例采用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商品名罗氏芬)1g/d连用18d,46例应用苄星青霉素2.4MU,1次/周,共用3次,作为对照。结果89例经头孢曲松冶疗1个月后梅毒血清学试验(RPR)阴转11例(12.36%),3个月64例(71.9l%),6个月84例(94.38%),9个月89例,全部阴转,阴转率达100%,并经2~3年随访无临床症状及血清复发。苄星青霉素治疗46例,1个月RPR无阴转,仅滴度下降21例(45.65%),3个月阴转8例(17.39%),6个月阴转17例(36.97%),12个月阴转34例(73.91%):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见效快,血清阴转率高,转阴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驱梅饮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并试图从免疫学等方面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化方法,将68名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受试者分配到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服中药免煎颗粒驱梅饮(由生北芪、土茯苓、公英、灵脂等组成),1次/天,60天为1疗程;对照组头孢曲松钠1.0 g,静滴或肌注,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纳入观察1年后各检测一次,同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治疗前后及纳入观察后1年各检测一次。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一年后查血清RPR,两组均未见有转阴者;两组在痊愈率、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年,两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CD4/CD8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前后自身对比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CD4/CD8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前后自身对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梅毒血清固定者可不需要治疗。运用中、西药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均不好。②驱梅饮可以有效地提高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外周血CD3、CD4T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比,可以作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