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对3例冠脉搭桥术病人麻醉期间的监测及麻醉处理作一简介,并回顾体会了3例病人麻醉经过及术后较顺利的可能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冠脉搭桥术麻醉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报道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3例病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都患有严重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1例采用传统的冠脉搭桥术,另2例采用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左心引流技术行冠脉搭桥术。3例病人平均搭桥4.3根,术后康复。对冠脉搭桥术的手术适应证、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及新技术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代志刚  许航  陈咏今 《农垦医学》2001,23(2):118-119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相比,有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生理功能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但此类手术对麻醉要求高,应将血压、心排量、心率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近期,我院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0例,皆麻醉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麻醉及管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32例。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苯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时间。结果:本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的时间分别为(68±28)min、(6±2)h、(6.3±5.0)h。31例预后良好,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采用“快通道”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拨管、缩短病人ICU留观时间、节约费用;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脉搭桥病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40例择期不停跳冠脉搭桥病人,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及心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病人实施麻醉;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法对该组病例术中不同阶段的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后LF、HF、LF/HF、TP显著降低,气管插管后各阶段除LF/HF外均显著升高,而LF/HF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伤害刺激可导致心率变异性升高,而LF/H术中无明显改变,表明本组麻醉中的镇痛成分已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选择26例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所有病人于围术期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结果:病人在低温及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有5例在术中使用了多巴胺,3例从机器给利多卡因100-200mg,3例HR>90次/min,9例开放升主动脉后出现室颤,经20-30ws电击除颤后复跳,余自动复跳。认为:对该种病人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维持好围术期心率和血压的关系。麻醉药以芬太尼为主,镇静药选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少量分次间隔给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58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麻醉。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尼卡地平、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酚丁胺、山莨菪碱等用于调整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分别是(110±50)min、(4.5±3.5)h、(12.5±6.5)h。术毕45例病人在4.5h内拔管。所有病人均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缩短ICU停留时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通过30例上腹部手术采用3种麻醉方法的副作用比较,发现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病人血压有所下降,但与基础血压比较无明显改变,为ASAⅠ-Ⅱ级病人首选,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病人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均无明显改变,为不适用硬膜外麻醉病人最佳选择;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病人血压与内分泌均有明显改变,且有术中知晓现象,不属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100例老年人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按年龄、病情及病人身体状况选择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局麻加强化麻醉3 方法。观察麻醉及术中病人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40例椎管内麻醉,心率明显减慢,血压下降25例,血氧饱和度下降17例,48例全麻,8例血压下降;12例局麻加强化麻醉,9例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6例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老  相似文献   

10.
12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颈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按3级评定:(1)术中安静无痛,效果优良,共11例。(2)术中有牵拉痛,加用局麻,1例。(3)无效。本组未见此级病人。麻醉处理要点:(1)准确定位。(2)适当应用辅助药。(3)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测定16例静吸复合麻醉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4、T3、rT3的改变。分别于术前、麻醉后、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6-8h,24h及48h抽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发现:血清中TSH浓度变化不明显,T4在术后24h显著下降,T3麻醉后开始下降,术后24h显著下降至最低值,而rT3显著升高。该研究表明在食管癌病人血清中甲状腺素浓度的变化与以往报道有差异,也未出现明显的低T3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对3例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病人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结果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3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行剖宫产手术是较为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青 《中外医疗》2012,31(14):49-49
目的总结老年病人的麻醉体会。方法根据病人病情及手术需要选择麻醉方法。结果无一例麻醉意外,3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术后死亡。结论术前正确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及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存疾病是围术期保证病人平稳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介绍老年人122例急症手术的麻醉处理。根据老年人病理特点和急症的特殊情况,按年龄和病情选择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和局麻加强化麻醉三种方法。观察麻醉和术中病人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进行比较。39例硬膜处麻醉术中,心率明显减慢,血压剧降25例,且有3例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外科ICU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305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瓣膜手术病人,术前统计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手术种类,体外循环期间统计最低红细胞压积及总转流时间,术后统计低氧血症、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术后第1d起用CAM-ICU量表观察病人精神变化。结果305例病人中,33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为10.82%。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发生率为14.43%,心脏瓣膜术后为3.8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与术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及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过低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避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对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手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1]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趋势.在麻醉管理上,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我科2011年OPCABG97例,总结分析其麻醉管理.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科ICU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305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瓣膜手术病人,术前统计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手术种类,体外循环期间统计最低红细胞压积及总转流时间,术后统计低氧血症、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术后第1 d起用CAM-ICU量表观察病人精神变化.结果 305例病人中,33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为10.82%.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发生率为14.43%,心脏瓣膜术后为3.8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与术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及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过低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年病人心血管代偿能力差 ,如何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对维持各脏器功能及术后恢复都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静注硫喷妥钠、异丙酚或依托咪酯诱导插管和吸入安氟醚或静注芬太尼、异丙酚维持麻醉下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特点。1.一般资料 :将60例接受全麻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 ,每组20例。均无严重心、肺、肝或肾功能不全 ,亦无休克及精神疾患。3组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2.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安定10mg、阿托品0.5mg。诱导用药 :Ⅰ组为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5μg/kg和琥珀酰…  相似文献   

19.
动脉内膜切除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脉内膜切除的手术指征、麻醉和手术方法。方法 20例病人22例颈动脉狭窄,其中21例在全麻下手术,1侧采用局麻。20例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27 ̄52分钟,2侧术中采用分流。15侧手术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结果 17例病人18侧术后顺利;另3例4侧手术,其中3侧椁后分别出现暂时性肌力减退和下部面瘫。19例病人平均随访3年2个月,9例暂时性脑缺血病人中,8例停止发作,1例发作减少,9例脑梗死病人,  相似文献   

20.
肖红霞 《中外医疗》2011,30(15):130-130
目的总结8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以静脉快速诱导,经纤维可视喉镜行气管内插管。以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带气管内导管送入ICU。术后以舒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