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自2002年6月~2005年8月采取经食道心脏起搏的方法对5例心脏骤停病人成功进行心脏起搏,并总结该项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会,探讨食道心脏起搏在基层医院抢救心脏骤停病人中应用,以确保病人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2.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的病人经过抢救复苏后,心脏虽然恢复了自主跳动。但如果治疗与护理措施不当,仍有再度发生心脏停跳的危险。因此必须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抢救心脏骤停病人55例,除1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复苏成功后病人的护理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食道癌术后病人发生心脏骤停1例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香 《吉林医学》2007,28(1):116-117
心脏骤停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未闻及等,应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脏电复律及复苏后的正确治疗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成功抢救1例食道癌术后发生心脏骤停病人,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抢救心脏骤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骤停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常常发生在毫无准备情况下 ,死亡率很高。近年 ,我们老年病科成功抢救 12名心脏骤停病人 ,总结体会如下。1 诊断与抢救必须当机立断  心脏骤停抢救的前题是准确的诊断 ,诊断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抢救速度。以往判断心脏骤停时 ,医生应用心脏听诊判断心脏是否在跳动 ,但是这时病人的心脏多数已经停止搏动 ,有的病人心脏仅有微弱或缓慢的心跳。为了确认心脏是否停止搏动需用较长时间 ,有时还需其它医生会诊。实际上这段听诊时间 ,正是抢救的最宝贵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心脏骤停的病理变化 ,迅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心脏骤停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骤停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是目前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心脏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为发生后4h之内,被称为黄金时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脏复苏,如不及时抢救将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死亡。心脏骤停复苏的成功率较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木小红  郑燕  张娟红 《吉林医学》2011,(36):7863-7864
<正>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最基本、最重要的医疗技术和方法。近年来,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邹艳玲  邹艳芝  张义 《中外医疗》2009,28(23):23-23
心脏骤停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骤停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是目前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心脏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为发生后4h之内,被称为黄金时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脏复苏。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的病人经过抢救复苏后,心脏虽然恢复了自主跳动,但如果治疗与护理措施不当,仍有再度发生心脏停跳危险。因此,必须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现将复苏成功后病人的护理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脏骤停患经过抢救得以复苏,即使已停止的心脏排血和呼吸功能得到恢复,患生命从临床死亡中抢救过来,仍有再度发生心脏停跳的危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心跳骤停尽快床边开胸心脏按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手术后11例住院期间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方法。结果在11例患者中,风湿性心瓣膜病9例(81.82%),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9.09%),冠心病1例(9.09%)。心脏骤停的原因低血钾5例,心包压迫增大的心脏2例,心脏填塞4例。抢救后无切口感染者,治愈出院9例(81.82%)。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一段时间后发生心脏骤停的心脏术后患者,尽快进行胸内心脏按压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尽快有效的心脏按压、找到并纠正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急诊抢救策略以提升对心脏骤停问题的及时有效救治,降低患者猝死率。方法:回顾分析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间实施急诊抢救的30例心脏骤停患者资料,总结心脏骤停原因以及救治策略。结果:临床上心脏性猝死、脑血管意外猝死分别位居猝死的第一、第二位,且多发于老年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临床医护人员要重点加强对于可诱发心脏骤停的心脑血管病症的监护与治疗护理,以及时地发现相关病因,采取有效抢救策略,降低患者猝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的心脏按压频率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过程中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28例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将134例在2016年2月到2017年4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纳入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抢救时心脏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实验组抢救时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心脏按压频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心脏按压频率保持100-120次/分时抢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致患者心脏骤停急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昆明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致患者心脏骤停的35例患者, 设为A组,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致患者心脏骤停的35例患者, 设为B组.研究中, 对A组的抢救措施及护理进行回顾性详细分析、认真分析护理措施, 全面总结临床经验和缺点, 对恶性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流程、质量标准和专业培训进行重新分析, 制定出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并将其应用于B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时间、自主血压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抢救患者成功的例数、胸外心脏按压时间、电击除颤次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床旁开胸例数、使用临时起搏器例数、呼吸机辅助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B组窦性心律恢复时间、自主血压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胸外心脏按压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低于A组;B组的抢救初步成功率、抢救完全成功率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相似文献   

15.
心脏换瓣木后,出现心律紊乱、心脏骤停发生率较高。木后严密的心脏监测与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收治的心脏换瓣术后当日心脏骤停、经抢救成功的一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1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早发现,早抢救,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及早脑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果42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中有11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达26%。结论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加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使心脏骤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急救,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马会民  朱丽美 《中原医刊》1998,25(7):F003-F004
开胸心脏按摩抢救心脏骤停的护理体会马会民朱丽美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3)我院自1988年6月~1996年12月共施行心脏直视术989例,发生心脏骤停5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25.9%(14/54),其中开胸心脏按摩(OCC)21例,心肺脑复苏9...  相似文献   

18.
心脏骤停病人经过抢救复苏后,心脏虽然恢复了自主心跳,但如果护理措施不当,仍有再度发生心脏停跳的危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我院急诊科从2004年1月~2005年8月,成功的救护了5例复苏病人,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吕晓萍 《吉林医学》2010,(35):6593-6594
目的:心脏骤停发病突然,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方法:现对36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482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脏复苏抢救成功36例。结论:提高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和排血,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中断,组织严重缺氧和代谢障碍,使生命器官发生严重损害,以致停止功能活动,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心脏骤停的抢救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长生命支持。如复苏后的生命支持治疗护理不当,同样可导致病人死亡。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通过对17例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有效循环的观察、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就其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