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h、6h、12h及1d、3d、7d共6个时间点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12h表达开始减弱(P〈0.05或P〈0.01),3d后降至正常水平。清热化瘀方治疗后可以上调GDNF的表达。结论清热化瘀方可促进脑缺血后G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清热化瘀方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 h、1 d、2 d、3 d 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GADD3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12 h GADD34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GADD34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清热化瘀方组较脑缺血预处理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GADD34表达发挥其神经的保护作用,清热化瘀方可进一步促进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PERK表达的变化及清热化瘀方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ERK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清热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MCAO组、BIP组、QRHY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 d、2 d、3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PERK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①MCAO组12 h PERK mRNA表达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缺血各时间点其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降低其表达(P<0.05)。②MCAO组PERK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2d后表达开始减弱;BIP组较MCAO组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降低其表达(P<0.05)。③MCAO组12 h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增加,1 d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QRHY组较BIP组神经细胞凋亡率进一步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后PERK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清热化瘀方可促进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清热化淤方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前凋亡分子CHOP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清热化淤方干预组(QRHY)4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GRP7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MCAO组12h CHOPmRNA表达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缺血各时间点其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降低其表达(P<0.05).②MCAO组CHOP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h达高峰,2d后表达开始减弱(P <0.01);BIP组较MCAO组CHOP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降低其表达(P<0.05).③MCAO组12h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增加,1d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QRHY组较BIP组神经细胞凋亡率进一步降低(P<0.05,P<0.01).结论 清热化淤方可通过下调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CHOP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MCAO组)和清热化瘀组(QRHY组),每组按照缺血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 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n=10)。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变化,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Nr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①QRHY组可以减轻大鼠再灌注12h和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②MCAO组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QRHY组较MCAO组各时间点其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r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清热化瘀方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颗粒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清热化瘀颗粒组(QRHY),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XB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1);BIP组较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XBP-1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清热化瘀颗粒可促进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自噬相关蛋白P62/LC3角度探讨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I/R组)、清热化瘀颗粒组(QRHY组)和清开灵颗粒对照组(QKL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取材(n=10)。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P62及LC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激活自噬,再灌注后12 h至3 d可见自噬小体出现,之后自噬表达逐渐下降,细胞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QRHY方能减轻上述损害; ②I/R组LC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后其表达渐趋下降(P<0.05); 而P6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时相变化则与之相反(P<0.05或P<0.01); QKL组较I/R组P62表达明显升高,LC3表达明显降低(P<0.05); QRHY 组较QKL组进一步升高P62表达,降低LC3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P62/LC3信号通路而减轻自噬的程度,从而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RP78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清热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清热化瘀方干预组(QRHY)4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天、2天、3天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GRP7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①MCAO组12h GRP78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P<0.05,P<0.01);BIP组较MCAO组GRP78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②MCAO组12h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增加,1天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QRHY组较BIP组神经细胞凋亡率进一步降低(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GRP78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清热化瘀方可促进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清热化淤方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ATF4、Caspase-1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清热化淤方干预组(QRHY)四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4、Caspase-1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MCAO组12h ATF4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较MCAO组ATF4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降低其表达(P <0.05,P<0.01).②MCAO组12 h Caspase-1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P <0.01);BIP组较MCAO组Caspase-12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降低其表达(P<0.05,P<0.01).结论 清热化淤方可通过下调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ATF4、Caspase-12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清热化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CAO)模型,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O),模型组(MCAO),清开灵组(QKL),清热化瘀方组(QRHY)。每组大鼠40只,根据取材时间点12 h,1 d,2 d,3 d可以分为每组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分别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Nrf2/ARE信号通路蛋白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 d,MCAO组梗死体积显著升高(P0.01),QKL组较MCAO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QRHY组脑梗死体积较QKL组进一步缩小(P0.05);MCAO组Nrf2和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5,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QKL组较MCAO组Nrf2和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QRHY组较QKL组进一步升高Nrf2和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而降低细胞氧化损伤的程度,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质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黄体酮治疗组大鼠脑部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均0.05),神经元的凋亡数量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黄体酮能显著减少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进行HE染色、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再灌注3h各实验组MPO活性均增加,24—48h达到峰值,白细胞浸润最普遍;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均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于12h和24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针刺可显著降低MPO活性及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明显减轻白细胞浸润。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P-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粘附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白细胞的粘附浸润,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JNK、P38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Res组[40 mg/(kg·d)]。线栓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I/R后24 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用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JNK、p-JNK、P38、p-P38的表达。结果 1)白藜芦醇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I/R组明显减低(P <0.05)。2)白藜芦醇可以改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3)I/R组大鼠脑组织的凋亡细胞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1),白藜芦醇组低于I/R组(P <0.01)。4)I/R组脑组织中p-JNK、p-p38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Res组p-JNK、p-p38的水平低于I/R组(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大鼠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白藜芦醇下调p-JNK、p-p38的水平,减少大鼠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