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殷震宇 《黑龙江医药》2012,25(1):148-149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风险,并进行术前评估,术中麻醉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研究.方法:本组80例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80~ 97岁,按Evans'骨折分型,Ⅰ型10例,Ⅱ型31例,Ⅲ型25例,Ⅳ型14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期,顺利出院,得到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42例,良29例,可8例,差1例,总优良率88.7%.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低下,手术风险高,但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慢性病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前是否合并慢性病分为观察组(36例,术前合并慢性病)和对照组(20例,术前无慢性病),对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合并慢性病是影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重视术前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及PFNA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2例原有脑血管疾病,肌力下降未能配合功能锻炼,其余74例术后3~7 d可站立部分负重或日常行走。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5 d,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高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PFNA稳定性强,内固定牢固,出血少,创伤少等特点,且患者能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负重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自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类型采用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30个月,所用内固定方式均获骨性愈合。股骨上端解剖板和DHS固定5例,早期出现螺钉切割,颈干角变小且出现髓内翻。本组病例髋关节功能评定(HarrisHipScore)优良率为85.8%。结论术前要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准确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做好围手术期原有内科疾病的治疗,早期进行手术坚强内固定,早日活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 56例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例,经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风险大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骐敏 《淮海医药》2010,28(3):241-242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4年7月~2008年7月4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其中得到随访4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分析随访47例患者的骨折分型、各种合并症的状况、术前评估和准备。结果47例患者中,死亡1例,髋内翻7例,股骨头钉切割转双动股骨头置换1例。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是复杂和特殊的,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积极处理合并症,尽早选择手术时机和恰当手术方案,才能避免和减少死亡和失败,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动力髋加压钢板(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特点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18例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例均予动力髋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对合并存在内科疾病的15例患者术前还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合并的内科疾病术后均得到改善,骨折于术后平均12周愈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使用动力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与骨折愈合快等特点,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抗凝血药物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12h停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术前不停用低分子肝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情况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输血量、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并不会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同时也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治疗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二种方式.非手术治疗法常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动力髋(Dinarnic Hip Scro,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Ⅰ型与Ⅱ型高龄患者16例,通过精心护理与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Ⅰ型与Ⅱ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闻骨折围手术期准备的方法及体会。方法 股骨粗隆闻骨折的病人38例,其中男16例,女22例;病人年龄为60~98岁,平均78.4岁。骨折按Evalls分型:Ⅰ型7例,Ⅱ型16例,Ⅲ型9例,Ⅳ型4例,Ⅴ型2例。38例中有29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占总病例数的76.3%。合并的内科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22例(57.9%),呼吸系统疾病18例(47.4%),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20例(52.6%)。消化系统疾病12例(31.6%),神经系统疾病8例(21.1%),并存两种及以上疾病内科疾病的病人占23例(60.5%)。结果 其中32例病例经围手术期准备后顺利进行手术,术前住院4~20d,平均9d。有6例病例因围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而不能进行手术,只能行保守治疗。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桂塞2例,心功能衰竭3例,其中并有两种及以上并发症者5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38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闻为6个月至3年。结论 多数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同时多患有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内科并发症,才能降低手术的风险,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及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4例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方法 ,分析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应用及效果,指导临床骨科护理实践。结果 64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术中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1年,2例自然衰老死亡,5例发生DVT,其余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全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之平稳度过手术期,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加长柄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55例,平均随访20.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55例均获随访,无一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及脑型脂肪栓塞并发症,无髋关节脱位,平均下地时间7.5d,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32例,可3例,差4例。结论:加长柄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术后随访半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术后功能恢复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的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优42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92.1%;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骨不连、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未见严重内科并发症发生。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80岁)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19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5例,女143例;年龄81~98岁,平均86岁。股骨颈骨折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05例。麻醉采用局麻加基础麻醉2例、全麻3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58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包括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77例全髋关节置换(混合型)13例、加压空心螺钉固定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滑动式鹅头钉固定。结果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110mL;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94min,平均出血165mL;螺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35min,平均出血30mL;滑动式鹅头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出血60mL。17例行关节置换者术中应用骨水泥时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8d,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后36例(18.2%)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枢神经系统(13例)和心血管系统(13例)并发症最为高发。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6d,其中7d以上者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9.6%);7d及以内者152例,出现并发症27例(1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2,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应尽量采用创伤小、快速的麻醉及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手术切口平均长7.0 cm,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对35例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施行了DHS内固定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手术切口7~9cm(平均7.7cm)。35例获随访,随访0.5年~4.17年,平均随访1.93年,按美国Harris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1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达91.4%。结论小切口DHS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丁华  章洪喜  樊晓臣  汪雷  刘涛  稽鹏 《中国医药》2010,5(5):447-44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6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DHS组34例行DHS内固定治疗,关节组3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60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7年,随访期内死亡5例。关节组发生并发症4例,DHS组发生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关节组71~96(平均85.5±5.3)分,DHS组69~92(平均83.2±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75岁,骨质疏松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DHS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其治疗高龄、活动量小、预期寿命短、一般状况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0例采用DHS髋动力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B组15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随访12至48个月,平均24个月。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比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髋内翻3例。B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疼痛1例。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P=0.049);A、B两组手术前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t=0.527,P=0.602),术后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t=0.602,P=0.551)。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早期下地,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3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随访10~30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5~7d(平均6d)下地负重行走。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出血量平均为45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为88分,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38例年龄75~95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对围术期的准备及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伤口痊愈出院。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1例因术后3个月再次摔倒致内固定松动.取出后择期行关节置换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定标准,优20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97.4%。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早期活动、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