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肝脏保存再灌注后肝脏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变化及丹参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4只,用完全随机方法选6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切除肝脏后立即灌注;随机选2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切除肝脏后置入4℃UW液中分别保存8、16、24、32 h后再行肝脏循环再灌注;余下的24只作为实验组,切除肝脏后置入含丹参的4℃UW液中分别保存8、16、24、32 h后再行肝脏循环再灌注。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离体肝脏保存再灌注后肝脏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结果正常组肝脏中的ICAM-1 mRNA表达为3.61±1.56,对照组和实验组8、16、24、32 h时肝脏中ICAM-1 mRNA表达分别为15.71±1.78、33.70±3.35、45.83±4.37、66.98±5.89和11.69±1.25、16.55±1.37、24.73±2.74、32.65±3.39,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时相均分别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且均随保存时间延长,ICAM-1 mRNA表达逐渐增加(P〈0.05),实验组16 h后ICAM-1 mRNA表达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P〈0.05)。结论丹参能够降低离体肝脏保存再灌注后肝脏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对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并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ICAM-1在肾I/R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一肟反应法测定大鼠肾I/R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和尿素氮值, HE染色光镜下观察石蜡包埋切片肾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分析ICAM-1在肾I/R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结果:肾功能检测发现, 再灌注1 h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值开始增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 h达峰值.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以近端肾小管变性、坏死为主,I/R各时间点肾组织病理损伤变化与肾功能变化规律相一致.再灌注后早期ICAM-1表达以内皮细胞为主,后期肾脏各部均可表达,小管上皮尤甚.肾脏表达的ICAM-1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I/R早期肾脏即有ICAM-1表达,其表达量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CAM-1在肾I/R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三组,各组通过门静脉插管,对肝脏进行原位灌洗,心脏搏动组以4℃HTK液灌洗;心脏停跳组在心脏搏动停止60min后,以同样方法灌洗肝脏;SOD实验组灌洗方法同心脏停跳组,但灌洗液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7500IU。灌注结束后,快速切取肝脏,于4℃HTK液中保存24h,然后在体外以Krebs-Henseleit缓冲液再灌注45min。测定再灌注过程中的门静脉压力,收集再灌注液,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乳酸脱氢酶(GLDH)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切取肝组织,检测其能量底物总和(TAN)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期间,SOD实验组的门静脉压力为(6.4±0.9)cmH20,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的(12.1±0.7)cmH20(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灌注液中AL]r和GLDH的浓度不断升高,但SOD实验组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P〈0.05)。心脏停跳组肝脏氧消耗量明显低于心脏搏动组(P〈0.01),而SOD实验组氧消耗量明显增加(P〈0.01)。SOD实验组的TAN为(7.6±0.4)μmol/g,明显高于心脏停跳组的(5.3±0.7),μmol/g(P<0.05)。SOD实验组灌注液中LPO的含量为(0.42±0.10)nmol/g,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的(0.98±0.18)nmol/g(P<0.01)。心脏搏动组只有极少量的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凋亡,SOD实验组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也非常有限,而在心脏停跳组,则有大量的肝窦内皮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在体外,SOD能显著减轻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SOD抑制了氧自由基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对于亚低温能否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目前未明,本文报告大鼠肝I/R损伤模型上亚低温的研究结果。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00~350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蛋白激酶C(PKC)在IPC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原位灌流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IPC的保护作用.同时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NO前体L-精氨酸和蛋白激酶C特异性激动剂1,2-二辛酸甘油(DOG)以及两者的特异性阻滞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AME)和多粘菌素B,来检测NO和PKC在IPC中的关系.结果预处理可阻止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00.86±40.30)U/Lvs.(257.65±20.18)U/L],谷草转氨酶(AST)[(211.06±13.59)U/Lvs.(309.17±24.79)U/L],乳酸脱氢酶(LDH)[(824.73±127.11)U/Lvs.(1118.60±82.21)U/L]及脂质过氧化物(LPO)[(0.414±0.069)mmol/mgvs.(0.531±0.054)mmol/mg]水平升高(P<0.05),而使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保持在较高水平[(10.33±0.88)U/mgvs.(6.01±0.91)U/mg],(P<0.05).NO与PKC均可模拟预处理的保护效应.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有明确的保护作用,NO与PKC发挥IPC保护作用的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7.
休克、肝脏外伤及肝移植所致肝功能衰竭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其中枯否细胞(KC)的作用不容忽视。KC可因补体系的激活和钙超载或噬作用而激活,活化后的KC除主要释放活性氧外,还可入蛋白酶及各种细胞因子,介导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严重的肝脏再灌注损伤。干扰KC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80只,实验组注射氯化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缺血前、再灌注后5min、1和6h血压、心率的变化,血清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再灌注6h血清TNFα和IL1为(0.475±0.069)μg/L和(0.221±0.056)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31±0.167)μg/L和(0.335±0.127)μg/L(P<0.05),两组血压、心率和AST变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抑制枯否细胞活化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雄性Wistar大鼠1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和山莨菪碱组,观察了肝脏缺血60分钟及再灌注1、3、6、12及24小时后血浆内皮素-1(ET-1)、透明质酸(HA)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浆ET-1、HA和ALT含量均明显增高,同时肝脏瘀血很明显,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山莨菪碱后,血浆HA和ALT含量明显降低,同时肝组织瘀血减轻。结论 山莨菪碱可改善再灌注后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IPC采用肝脏缺血 10min ,再灌注 10min。结果 IPC后肝组织中腺苷和NO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IPC前应用腺苷A2 受体拮抗剂后NO的升高被抑制 (P<0 0 1)。缺血再灌注 (I/R) 2h后血清中TNF α、AST、ALT、LDH及W/D水平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 ,而IL 10含量降低 (P <0 0 1) ;IPC、I/R前加入腺苷、IPC前应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显著地降低TNF α释放和AST、ALT、LDH及W /D水平 ,提高IL 10含量 ,与I/R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IPC前应用腺苷A2 受体拮抗剂 (IPC +A2 antag)和NO合成酶抑制剂NAME并没有能像IPC组那样有效降低TNF α、AST、ALT、LDH及W /D的水平 ,提高IL 10的含量 (P <0 0 1) ;而IPC前给IPC+A2 antag组提供NO前体精氨酸又获得和IPC组同样的结果 (P >0 0 5 )。结论 IPC引起细胞外腺苷水平升高 ,腺苷A2 受体活化 ,介导了NO合成增加 ,最终通过抑制效应器TNF α的释放、增加IL 10的合成来实现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超家族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其作用广泛,涉及脂质和脂蛋白代谢,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分裂和凋亡.过氧化物酶激活受体有3种亚型α、β、γ,其中PPARα和PPAR 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其在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空壳腺病毒组(O组)和Kallistatin组(K组)。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价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严重,Cas-pase-3和Bax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K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O组与I/R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llistati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3.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H组〈N组〈L组(P〈0.01),各组24h凋亡率均高于2h(P〈0.01,S组除外)。(2)Bcl-2、Bax蛋白表达量。①再灌注24hBcl-2表达量:H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5),与2h比较H组表达升高(P〈0.01);②再灌注24hBax表达量:S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组〈N组〈L组。3.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再灌注24hH组明显轻于N组及L组,并接近S组,L组最严重。结论预防性增加肝糖原贮备可抑制热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减轻肝损伤,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相似文献   

15.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引起肝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分子进程复杂多样,所涉及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阐明,并不断有新的复杂机制更新。本综述旨在总结一些重要的分子机制在肝脏IRI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减轻IRI的新兴策略,为临床提高肝移植疗效及移植肝生存率,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ICAM-1和VCAM-1在创伤骨折及手术过程中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及手术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含量变化,了解创伤骨折手术后是否感染以及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患者在创伤骨折及手术前后ICAM-1和VCAM-1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创伤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创伤骨折后90分钟内进行手术的患者21例;骨折后1-3天手术的患者29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创伤骨折后90分钟进行手术的21例患者血清ICAM-1和VCAM-1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含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创伤骨折后1-3天手术的患者,检测ICAM-1和V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前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创伤骨折及手术后发生继发感染的12例患者的ICAM-1和V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组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创伤骨折及手术能使机体的各种机能发生改变,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并可使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和VCAM-1的功能增强,在创伤骨折及手术后发生继发感染后,体内白细胞游走更是依赖于ICAM-1和VCAM-1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外科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策略。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仅手术显露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缺血后处理组(IP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30s/阻断30s,再持续灌注117min),每组12只。建立模型2h后采集各组大鼠动、静脉血及部分小肠、肝组织,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测定血清及肝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酶(MPO)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肠及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小肠、肝脏病理损伤加重,肝组织NF-κBp65和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血清TNF-α、IL-10、ALT和AST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IP组小肠、肝脏损伤减轻,肝组织NF-κBp65表达下降而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血清TNF-α、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IL-10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促进抗炎因子的激活,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炎症级联反应,上调HIF-1α的表达,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头部重点低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鼠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L)和单核巨噬细胞(MΦ)浸润的影响。方法 建立全脑四血管夹闭I/R模型。35只SD大鼠随机分5组,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在头部温度37℃下全脑缺血30min后,分别在头部温度37℃、35℃、32℃、28℃下再灌注4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评估PMNL、MΦ浸润,逆转录PCR(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应用灯盏花素对供肝进行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4组.A组和C组供肝未经灯盏花素预处理,B组和D组供肝经含20 mg/L灯盏花素的UW液预处理;A组和B组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0~40 min,C组和D组为12 h.术后检测各组受鼠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凋亡蛋白酶-3 (Caspase-3)活性及核因子-kB(NF-kB)相对表达量,观察各组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3d,C组与D组受鼠死亡率分别为40.0%(8/20)和29.4%(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组间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术后早期D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细胞凋亡均明显改善(P<0.01),血清TM含量、Caspase-3活性及NF-k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A组和B组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较轻,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灯盏花素对供肝进行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由冷保存时间较长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减轻肝脏微循环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F-kB与ICAM-1在脑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与脑组织NF-kB、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肝脏IR是否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1h组(IR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2h组(IR2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4h组(IR4h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TNF-α及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区NF-kB、ICAM-1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肝脏IL-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脏IR导致肝脏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血清GPT、AKP、γ-GT升高(P〈0.01),肝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显著增N(P〈0.01),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细胞坏死。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HE染色可见脑细胞水肿,甚至个别脑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I组和IR组大鼠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中NF-kB、ICAM-1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1h组、IR2h组和IR4h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R1h、IR2h、IR4h组与对照组、I组、IR组比较,各部位脑组织NF-kB、ICAM-1的表达显著增N(P〈0.05或P〈0.01)。各组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间NF-kB、ICAM-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IR对脑组织可产生损伤性影响,NF-kB、ICAM-1介导的炎性细胞反应,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