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人唇,鼻标志间距比值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外鼻缺损的种植体植入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使用mimics10.01软件对100 例正常人(男性50 例,女性50 例)头颅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测量.结果:(1)中切牙根尖至前鼻底最小距离均值为13.03 mm(男),11.06 mm(女),侧切牙根尖至前鼻底最小距离均值为15.95 mm(男),13.04 mm(女);(2)侧切牙区上颌骨腭突最小厚度均值为9.96 mm;(3)中切牙区牙槽突上方最小骨厚度均值为11.12 mm,侧切牙区牙槽突上方最小骨厚度均值为11.24 mm;(4)眉间点位于窦腔部位时骨厚度均值为3.57 mm.结论:前鼻底侧切牙区域为较佳种植区,常规可纵向植入2 枚长度4~8 mm种植体,种植方向可根据需要选择向前倾斜或者向后倾斜;当纵向骨量不足时,可选择于侧切牙区域横向植入2 枚长度4~8 mm的种植体;眉间点作为种植体植入部位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双侧完全唇裂者鼻及上唇部的血液供应。方法 :正常头部标本 11例 ,双侧完全唇裂标本 2例。氧化铅动脉造影后 ,对鼻唇部进行X线摄片及显微解剖观察。结果 :鼻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鼻外侧动脉 ,还有筛前动脉的分支、眼动脉的鼻背支参与。正常上唇的血供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及其分支 ,还可见鼻翼下缘动脉、鼻中隔后动脉和筛前动脉的分支。双侧完全唇裂者的鼻翼下缘动脉和上唇动脉鼻中隔支缺失。两侧上唇动脉不能在中线处相连续。结论 :鼻及上唇的血液供应分别来源于不同动脉 ,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各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4.
全前脑无裂,上唇正中裂比较少见,鼻尖凹陷、鼻小柱缺失较重症者更为少见,如何一次手术修复重症上唇正中裂鼻畸形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非常困难。我们采取利用受术者鼻中隔软骨部分前移为支架、一次完成修复上唇正中裂、鼻小柱缺失、鼻尖凹陷畸形手术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报道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修复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在双侧鼻孔的内侧沿鼻小柱皮肤粘膜交界缘向下达鼻小柱基部并经鼻底向外达外侧脚外侧并绕鼻翼外侧脚弧形向上;在上唇正中上部画出叉形瓣切口线;再在双侧鼻孔底部上唇瘤痕两侧画垂线至唇红缘。然后切开鼻底及鼻翼外侧脚皮肤,在鼻翼内侧脚上端缝合。将叉形瓣向上推形成鼻小柱下端。切除上唇瘢痕组织,必要时可设 Abbe瓣经旋转180°后按粘膜、肌层及皮肤层缝合。10~14天行Abbe瓣断蒂。结果 用该术式对34位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鼻唇外形、鼻小柱长度及鼻孔大小趋于正常。上唇过紧得到了松驰。结论 该术式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矫正有用。  相似文献   

6.
王智  马莲 《北京口腔医学》2011,19(3):153-156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者鼻尖突度、鼻上唇协调性、上下唇协调性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鼻突角、鼻唇角、唇间角在整体评价中的敏感程度.方法:选取患者的150张标准侧面相进行评价.主观评价包括局部评价(鼻尖突度、鼻上唇协调性、上下唇协调性)及整体评价.局部评价采用VAS评分系统,整体评价采用等级评分系统;客观评价采...  相似文献   

7.
8.
儿童与成人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形态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侧唇裂术后儿童和成人组与其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在鼻孔大小,鼻塌陷程度,鼻和鼻小柱偏偏斜度,鼻唇角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患侧鼻孔与健侧鼻孔大小相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在鼻畸形的某些方面,成人与儿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汉化后的信效度,明确其在中国唇裂术后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调试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唇腭裂患者的术后照片,并由唇腭裂外科的手术医生、护理人员、研究生共10名等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04,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5。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1.000,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量表Kaiser-Meyer-Olkin (KMO)值为0.706,巴特利球体检验显示χ2值为962.260 (P<0.0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095%。结论中文版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适用于中国唇裂患者术后照片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外鼻形态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测量外鼻形态的技术可靠性。方法 :取 11个石膏鼻模型为研究对象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获取外鼻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利用相关测量软件对其进行形态测量 ,并以手工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激光三维扫描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高度相关。结论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进行鼻形态测量结果完全可靠 ,测量误差符合人体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赣籍汉族婴儿唇鼻体表特征,为唇裂治疗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提供可参照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学的面部基本测量指标及Farkas建立的系统化颌面部人体测量学直接测量法,随机抽取2012年6—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行健康体检的赣籍105名3 ~ 12月龄正常汉族婴儿,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其中3 ~ 6月龄组49名(男29名,女20名),7 ~ 12月龄组56名(男38名,女18名),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获得赣籍3 ~ 6月龄及7 ~ 12月龄正常汉族男、女婴儿唇鼻体表形态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3 ~ 6月龄组男婴鼻尖高度、唇弓内侧嵴、唇峰间距及鼻孔底宽均大于女婴(均P < 0.05);7 ~ 12月龄组男婴上唇高、唇弓内侧嵴、唇峰间距、鼻孔底宽均大于女婴(均P < 0.05)。结论 赣籍汉族婴儿唇鼻部某些测量指标值存在性别差异,并随月龄和体重增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为婴幼儿唇裂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和正常婴儿唇鼻体表的28项数据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除去患侧高点上唇红厚、健侧唇高及健侧鼻孔底宽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数据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多项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具有复杂的唇、鼻畸形,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一个畸形的整体,既表现有组织的缺损又存在组织的移位,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很大但在同一个体的成对指标间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成人女性鼻唇颏软组织非拔牙正畸治疗后的三维变化。方法:纳入20例完成治疗的骨性Ⅰ类或轻度Ⅱ类错■的成人女性非拔牙正畸患者,于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拍摄3dMD立体体层摄影,获得鼻唇颏软组织的3dMD数据,并将两次数据资料导入Geomagic control软件中置于同一坐标系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非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唇部软组织所有参考标记点都是正向变化,表现为向外突出。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序为:STM、Li、Ls、CphR、ChL、ULP、ChR、CphL、LLP、A’,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3dMD face(3dMD Atlanta,Ga)立体体层摄影系统的鼻唇颏软组织三维定量分析初步证实了成人女性非拔牙正畸后鼻唇颏软组织有一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鼻唇角改变对软组织侧貌审美的影响,并研究不同人群对于鼻唇角审美评价的差异。方法 选择一位软硬组织测量值均符合中国女性正常标准的年轻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其自然头位时的侧貌照片,应用Photoshop软件根据不同的鼻尖旋转度和上唇旋转度组合得到33张不同的面型侧貌图。选择33名正畸医生作为专业组和64名学生作为非专业组对随机排序的33张图用Likert量表进行审美评分。结果 当上唇位置不变时,鼻尖旋转度不变或变化较小的侧貌较为美观;当鼻尖旋转度不变时,专业组和非专业组都更能接受上唇内收的侧貌;当鼻尖旋转度无论发生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时,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均认为唇部内收的侧貌更美观。结论 无论鼻唇角偏大还是偏小的情况下,上唇内收的侧貌都是比较美观的。提示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上切牙进行适当的内收和直立。  相似文献   

16.
鼻唇畸形修复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唇畸形二期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鼻唇畸形二期修复时做鼻翼缘前庭合并鼻小柱切口,矫正大翼软骨、鼻肌、鼻小柱及鼻中隔的异常解剖位置,离断鼻中隔的异常附着,部分患者去除多余的鼻中隔组织.并将鼻中隔软骨末端可靠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与软组织逢合固定,或与前鼻棘等骨性组织缝合固定.同时矫正偏斜的鼻小柱等软组织,通过鼻部软、硬组织的矫正,恢复鼻的正常形态。结果:10例鼻唇畸形二期修复患者随访3个月~1a.通过手术前、后患者的外形和所测数据的比较,认为获得较满意的鼻外形。结论:鼻唇畸形二期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使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鼻外形,并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17.
孙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5):631-634,638
随着人们对双侧唇裂鼻唇畸形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和发育模式的观察探索,其修复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双侧唇裂鼻唇畸形的同期修复已得到了广泛认可,鼻唇部软硬组织的协调对称和异常发育模式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术式效果的客观评价需建立在长期随访观察上,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畸形的特点,作者在研究正常上唇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收集92例单侧唇裂病例,测量了健侧和患侧上唇的面积,结果发现不论Ⅱ°或Ⅲ°唇裂,患侧上唇面积均较健侧为小(P<0.05),但差异变化较大。据此,作者提出了唇裂畸形既非组织缺损,也非组织移位,而是由于生长发育上的差异所致的观点。此外,作者还对唇裂的分类法和手术效果及手术方法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齿槽嵴裂植骨时对唇鼻畸形行同期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齿槽嵴裂植骨的同时,对唇部畸形进行解剖功能复位,在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鼻翼外侧基底部植入皮质骨,同时行鼻翼软骨悬吊,对鼻部畸形进行整复.结果:28例同期整复病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鼻部外观形态与健侧基本对称,鼻小柱支撑延长,鼻翼基底抬高效果稳定,鼻孔与健侧协调.结论:单侧齿槽嵴裂植骨与唇鼻畸形同期整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皮质骨植入对鼻畸形的矫治起到了支撑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