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铭 《肇庆医学》2009,(3):24-25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幼虫(恙螨)叮咬传播而得名。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诊断及治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医院对恙虫病的认识.方法 对瑞金市人民医院进5年来诊治的33例恙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随着对恙虫病诊治时间的延迟,而出现的相对应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的临床预后.结果 恙虫病在每年6~9月高发,33例患者均有野外草地等接触史,均有高热及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发热1周内入院的患者16例:无明显脏器损害的3例,单脏器损害的9例(占比56.3%),两脏器损害的3例(18.8%),三及以上脏器损害的1例(6.3%);发热1~2周内入院的患者14例:无明显脏器损害的0例,单脏器损害的4例(占比28.6%),两脏器损害的8例(57.1%),三及以上脏器损害的2例(14.3%);发热2周以上入院的患者3例:无明显脏器损害的0例,单脏器损害的0例(占比0%),两脏器损害的1例(33.3%),三及以上脏器损害的2例(66.7%).33例病例首诊误诊14例,误诊率42.4%.治愈率为96.9%,仅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自动出院.结论 恙虫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随着对恙虫病诊治时间的延迟,出现多脏器损害的概率越大,且损害程度越重,其住院时间越长,预后越不好,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是重大的.故一线临床医师尤其是卫生院医师及急诊科医师要对恙虫病充分认识,争取对恙虫病能早期诊治,避免误诊及延迟诊治.  相似文献   

3.
恙虫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126例资料完整的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等野外活动史。临床以发热、焦痂及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为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外斐反应阳性(84.1%),ALT升高(50.0%)等。误诊34例(27.0%),主要误诊为肾炎、肝炎等。治疗应用氯霉素和阿奇霉素,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率98.4%。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胡某,男,36岁,因畏寒、发热伴左腋窝淋巴结肿痛10d于1998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在香港旅游时出现畏寒、发热,白天T38~39℃,夜晚达40℃,无寒颤,伴全身骨骼及肌肉酸胀痛、左腋窝淋巴结肿痛。无咳嗽、腹痛、腹泻、腰痛、尿频、尿痛等症状。返回衡阳,在某医院拟诊“疟疾”,口服“氯喹”,0.5g/d,连用3d,并同时静滴青霉素480万u/d,连用3d,症状无好转而来我院求治。入院体查:T38.8℃,急性病容。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左腋下触及一鸽蛋大小淋巴结,质软,与周围…  相似文献   

5.
6.
保学明 《广州医药》1995,26(3):22-23
散发的恙虫病早期论断是治疗恙虫病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1991年10月-1994年9月我科收治的22例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清学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恙虫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50例恙虫病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咳嗽。在基层卫生院 ,对恙虫病常易误诊 ,我院从对 1995~ 1999年收治的 5 0例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清学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为提高诊断恙虫病意识提供帮助。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患者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成人 37例 ,小儿 13例。年龄 1岁 2个月~ 76岁 ,其中 15~ 6 0岁占70 %。农民 30例 ,学生 8例 ,园林工 2例 ,无职业者 10例。发病前几天至十多天 ,均有到杂草丛生的地方工作或在草地静坐。 9~ 10月发病有 45例 ,占 90 %。1 2 临床表现 :5 0例均有发热 ,入院体温 37 8~ 41 5℃…  相似文献   

8.
9.
恙虫病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医书内,记载着我国华南一带流行沙虱热,从描述的传病虫媒特点和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看,即为恙虫病。目前,曾报告恙虫病流行或发现病人的有20多个省、地区,包括东南沿海各省、西南地区以及华中、华北、内蒙及新疆等。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恙虫病立克次体,以恙螨为传播媒介,由患恙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裴氏反应在较小小儿时期恙虫病的诊断参考意义。方法通过对本地区收住8岁以下34例患病儿童入院时即刻抽取静脉血作外裴氏检查,观察相对应抗体。结果34例抗体滴度均小于160,均未出现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传播媒介是恙螨,人被感染了恙虫病东方体的幼虫叮咬而得病。诊断时应围绕着流行病学史,仔细查找焦痂,认真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以便早期对恙虫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行抗立克次体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本组124例患者中,男101例,女23例,年龄12~68岁,均来自福建莆田恙虫病流行区。发病时间多在6~9月份。124例患者均有发热(100%);皮疹者113例(91%);焦痂和溃疡者110例(89%);淋巴结肿大者103例(83%)。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者20例(16%);消化系统损害者17例(14%);呼吸系统损害者14例(11%);肾脏损害者10例(其中死亡1例),占8%;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8例(其中死亡1例),占6%;其他6例(5%)。  相似文献   

14.
本组病人49例,均为我院内科1994年和1995年2年收治的病人。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ZO~55岁,平均37.5岁。发病季节9~11月份。均有与农田杂草接触史。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持续高热39~41℃49例,剧烈头痛47例,四肢酸痛42例,颜面潮红结膜充血48例,皮肤溃疡、焦痴45例,全身淋巴结肿大36例,焦痴附近淋巴结肿大45例,焦痴呈圆形或椭圆形,四周稍隆起,中间为黑色痴皮,隆起部为红晕,0.3~1.2cm,无痛痒,焦痴脱落后形成溃疡,多见于腋下、腹股沟、会阴部和乳房下潮湿有气味部位,也有的在胸背部,共43例。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氯霉素和强力霉素治疗恙虫病的疗效区别。方法选取南海某群岛上近8年发生的恙虫病病例279例,分别应用了氯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治疗,回顾性分析退热时间及治愈率。结果与氯霉素和强力霉素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退热时间较长,其中红霉素时间最长、罗红霉素次之、阿齐霉素时间最短,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治疗恙虫病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氯霉素和强力霉素对恙虫病均有较好疗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副作用小,孕产妇、婴幼儿及肝肾功能受损等病人适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其中阿齐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机型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病幼虫叮咬传播得名.临床上以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恙虫病近半年来在我市广泛流行,我科连续收治恙虫病患者.由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该病治疗无效,且容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支气管肺炎甚至心功能、肾功能衰竭.所以掌握好该病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大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恙虫病不同临床转归的临床特征,及重症恙虫病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恙虫病383例,对比不同临床转归的差异并对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asso回归分析。利用各个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和诺模图,并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重症恙虫病组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E)、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单核细胞比值(MONO)和非重症恙虫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从发病到多西环素开始使用的时间间隔、谷丙转氨酶(ALT)、ALB、球蛋白(GLO)、TBIL、CRE、血小板(PLT)、淋巴细胞比值(LYMPH)、MONO等为重症恙虫病组发生的预测因素。在这些因素构建的ROC预测曲线中,CRE和PLT的AUC分布为0.800和0.724。这些因素综合构建的ROC曲线AUC值最高,为0.931。并且,由它们构建的诺模图可量化预测发生恙虫病加重情况的可能性。结论 ALT、ALB、TBIL、DBIL、CRE、WBC、NEUT、MONO有预警恙虫病病情加重发生的价值,且本研究所构建的诺模图可量化评估恙虫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让护士对恙虫病有进一步的认识,使恙虫病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收治的48例恙虫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正确治疗,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主要见于亚太地区。北自日本北部、苏联滨海省乌苏里江流域;南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北部;西到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恙虫病疫源地。在我国除了东南沿海、台湾及西南各省外,已证实西藏也有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本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洲和东南亚战场上的盟军则有18,000例;同时日军则有30,000例。使恙虫病成为当时军事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虫螨为传播媒介。恙虫螨主要栖息于草丛、农作物和湿地处,通过叮咬人受染。临床特点是稽留高热泪盈眶、头痛、皮疹、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病程2~3周。血清学特异性诊断为外裴氏反应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效价≥160有意义。近年来我们沂蒙山区发病逐年增多,形成流行。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恙虫病患者185例,均治愈出院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