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定量与HBV DNA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S1(PreS1)的关系。结果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对乙型肝炎五项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FQ)-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HBV DNA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reS1。结果HBVDNA拷贝数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272、P<0.05;r=0.0054,P<0.01),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值呈负相关(r=-0.273,P<0.01);HBeAb(+)组的HBV DNA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HBeAb(+)组;PreS1在HBeAg(+)组阳性率高于抗HBe(+)组。结论HBeAg与HBV DNA有相关性,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两者与PreS1具有伴随关系;HBsAg是HBV外膜的组成部分,它的高表达与HBV复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了1006例血清中HBV 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结果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新设计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可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以指导临床对乙型肝炎诊疗。方法:采用AG9900 Robo Master PCR仪及相配套Amplisensor定量试剂,全封闭、全自动地定量检测了669例临床血清标本中HBV DNA。结果:224例HBeAg阳性者,其HBV DNA对数均值为8.64±0.88拷贝数/毫升、阳性率为99.12%,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6.95±1.13拷贝数/毫升、阳性率50.85%(p<0.05);401例HBs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7.94±1.21拷贝数/毫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5.74±0.70拷贝数/毫升(p<0.05)。结论:能对HBV DNA准确定量,真实地反映HBV感染状况及复制水平,有助于临床对乙型肝炎及时诊断,抗病毒药物选择、疗效考核及预后判断等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并能克服普通PCR易污染、易导致假阳性等缺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标志物(HBV-M)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WallacVICTOR2-1420型多标记分析仪对539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为方便表述,以数字序号1、2、3、4、5分别代表乙肝两对半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以检出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文病例乙肝两对半的标记模式根据临床应用的实际可分为大三阳(135)组,小三阳(145)组,其他阳性的少见模式组和恢复期组,全部病例共检出18种模式。其中"135"组和"145"组占全部病例的48.40%;恢复期组以"25"和"24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29.9%。结论血清HBV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表现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检出主要是TRFIA这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技术,可以检出血清低水平阳性的HBsAg、HbsAb,有助于乙肝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避免漏诊、临床合理用药、动态综合评价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BI-7500和ABI-ViiA7 Dx两台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的要求,以通过卫生部室间质评的ABI-7500 PCR仪为参比仪器,以ABI-ViiA7 Dx作为实验仪器,分别在两台PCR仪上检测40份临床血浆样本的HBV DNA,并进行结果比对和偏移比较。结果:两仪器检测40份血浆标本均无离群;两仪器检测每份样本的偏倚均<±7.5%,符合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扩增检验项目实验室内分析系统定期比对的标准。结论:ABI-7500和ABI-ViiA7 Dx检测HBV DNA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同时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乐昌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到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诊断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采取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 ,但其拷贝数很低。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在复制,复制程度以及HBV血清学标志阴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方面,较优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评判病毒复制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肝病患者的临床化验结果与PreS1抗原及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8例肝病患者PreS1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其HBsAg、HBeAg、HBcAb的阳性与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HBsAb、HBeAb的阳性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可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一种新的较为直接的标志。Pre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早期,比HBeAg出现早,是早期传染性的标志,对临床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病程监控和治疗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定量检测HBV阳性患者血清HBVM,探讨定量、测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HBV DNA≥5×102copy/μL)标本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15~64岁。收集血清标本置-20℃冷冻保存待检。 相似文献
10.
HBV-M与HBV-DNA结果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sAg(+)血清中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了解HBV-M模式其对应的HBV-DNA载量。方法用TRFIA法定量测定HBV-M,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同时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患者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在271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BV-DNA病毒基因拷贝值范围为2.1×10^3~3.8×10^7copies/ml,平均含量为3.0×10^4copies/ml,总阳性检出率为48.0%(130/271)。模式4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和或HBV-DNA检测评价乙肝疗效或治愈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联合诊断和寻找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1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HBV前S1(21-47位氨基酸)多肽包被酶标板,利用方阵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方法的最适工作条件,对该法的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 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 mg/L,血清稀释度为1︰10。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本法与商品化前S1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的符合率为98.0%。结论 成功建立了HBV前S1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小鼠血清中前S1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s Ag、HBe Ag含量也增高,后两者与前者有良好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 .5 332 ,r=0 .380 9)。抗HBs,抗HBe及抗HBc与HBV DNA之间,无明显规律。HBs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1,0 .0 5或0 .0 0 1) ,HBe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 1或0 .0 0 1) ,HBs Ag含量及HBe Ag含量在其他临床分型中比较部分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在部分临床分型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DEL FIA)是一敏感、特异方法,定量检测HBs Ag、HBe Ag能反映HBV DNA载量及复制情况;部分情况表明肝脏病变越重,其HBs Ag及HBe Ag血清含量越低,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与乙肝临床分型之间关系无确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肝5项,HBV PreS1抗原检测,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3例HBV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 PreS1抗原、HBV DNA及ALT阳性检出结果,在各组模式中,1组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0.0%。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抗原与HBV DNA两者之间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及阴性现象。Pre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较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敏感,对临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苏地区HBV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HBV基因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7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江苏地区乙肝患者基因型以B型和 C型为主,分别为29.7%和65.1%.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活动性肝硬化(LC),重症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组的基因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中LC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P<0.01),而在CH组中B型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 C型.基因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结论 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B型常见于轻型肝病,C型和肝脏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及免疫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以及血清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197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慢乙肝重度,慢乙肝轻、中度及急性乙肝(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率最高(P<0.05);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ALT、TBil无相关性,与C3、C4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T、IgG、IgA、IgM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HBeAg阴性率高,与病毒变异有关;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及免疫指标有良好相关性;定量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及传染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 ISA)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HBV DNA,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 HBV DNA检出率为 10 0 % ,平均拷贝数为 2 .0 9× 10 7/m L,HBV DN A的对数值为 7.3± 1.6 ;小三阳患者血清 HBV DN A检出率为 6 4 .5 % ,平均拷贝数为 6 .76× 10 4 /m L,HBV DNA的对数值为 4 .8± 1.2。结论 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 EL ISA检测及 HBV DNA的 FQ- PCR检测 ,有利于临床对 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探讨HBV基因分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mAbsELISA)对14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143例患者中.B型67.8%.C型26.6%。B型多见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95.4%);C型多见于肝硬化患者(LC)(64,7%)。年龄≤35岁及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中B型均较C型多见(P〈0.05)。拉米夫定治疗的LC中.HBVDNA持续阴性者B型较C型多见(P〈0.05)。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者B型较C型多见(P〈0.05)。25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存活(94.1%)较C型存活(57.1%)高(P〈0.05)。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多见于年轻患者。C型多见于年老患者.且C型肝硬化患者对拉米夫定疗效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