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Gd-DTPA是一种安全、方便、增强效果良好的对比剂,已被应用于全身一些组织和器官的MRI检查[1]。本文对本科室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应用Gd-DTPA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1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Gd-DTPA对  相似文献   

2.
弥散峰度成像(DKI)技术是一种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的新MRI技术,是DWI的延伸,可以量化水分子偏离正态分布的量,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人体环境的细微变化。DKI在神经系统已有较多研究,并已取得良好成果。近年来,DKI在腹部中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DKI的原理及其在腹部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腹部CT检查前进行肠道造影剂充盈准备,能提高CT图像的对比度,有效地区分病变与肠道组织,提高诊断正确率。作者针对目前口服造影剂普遍存在的不规范情况,进行有关分析,并探讨其规范化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部CT检查前进行肠道造影剂充盈准备,能提高CT图像的对比度,有效地区分病变与肠道组织,提高诊断正确率.作者针对目前口服造影剂普遍存在的不规范情况,进行有关分析,并探讨其规范化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口服造影剂的目的是使胰腺特别是胰头与胃肠道影像区分开来,衬托出胰腺的轮廓与形态以利临床诊断。由于口服造影剂浓度可影响显影,为了更好地减少伪影,节约药物,选择最佳口服造影剂浓度,我们自1986年10月至1987年3月间,对160例胰腺扫描  相似文献   

7.
在腹部CT检查中,为了更好地区分病变与胃肠道组织,需在检查前进行胃肠道充盈准备.但在如何稀释造影剂,避免胃肠道造影剂浓度过高或过低,保证胃肠壁显示清晰,使造影剂在CT诊断中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定期诊断的最佳境界等问题上[1],没有定量讨论.……  相似文献   

8.
312例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钆喷葡胺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前瞻性研究312例静脉注射钆喷葡胺前后的磁共振成像。将其增强效果与马根维显(Magnevist)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国产磁共振造影剂的安全性以及效果与Magnevist相同,并且它是一种经济的磁共振造影剂。  相似文献   

9.
随着磁共振(MR)成像技术飞速发展,作为MR成像技术的必不可少的线圈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相控阵线圈(phased array coils)。八通道、十六通道、甚至三十二通道相控阵线圈的研制为更高场强、更快成像速度及功能成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其中八通道相控阵线圈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本文就其优势及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尿路梗阻、肾盂积水的病人行MRU检查。采用FSE脉冲序列重B加权冠状位连续扫描,二维数据~次采集,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扫描时加脂肪抑制及预饱和技术。结果:按照36例MRU检查尿路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优:27例(75.0%);良:6例(16.7%);差;3例(8.3%)。结论:MRU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用对比剂,可显示尿路扩张情况、梗阻部位、梗阻端形态,尤其对碘过敏或IVU不显影、中重度肾积水的病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1.
口服枸橼酸铁铵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口服枸橼酸铁铵(FAC)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在口服FAC前,口服后5min、10min、15min分别行MRCP检查。对各组MRCP图像依据胃肠液干扰信号的多少及胰胆管结构的显示质量分别行分级及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服药后各期的胃肠液干扰信号均明显少于服药前(P<0.05)。胰管的显示质量在服药后各组均优于服药前(P<0.05),并与胃肠液干扰信号的量有相关性(r=0.615,P<0.01)。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的显示质量在服药前后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枸橼酸铁铵可有效消除MRCP图像中的胃肠液干扰信号,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敏感性编码技术在腹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敏感性编码 (SENSE)技术在腹部快速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5例患者的腹部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 (TSE)序列T2 加权成像 (T2 WI)、选择性部分反转恢复 (SPIR)序列T2 WI、快速场回波 (FFE)序列T1加权成像 (T1WI)以及在保持参数不变时联合应用SENSE成像。观察应用SENSE后 ,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对比度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SENSE成像当缩减因子为 2 .0时 ,腹部每个序列扫描时间缩短约 43 %~ 5 0 % ,而图像的对比度不变。结论 联合应用SENSE技术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 ,而保持图像对比度基本不变。SENSE技术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磁共振靶向造影剂的研究原理、种类及发展现状,并对其局限性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当今,人类疾病谱巳发生了重大变化,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如何早期定位、定性诊断恶性肿瘤,成了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同题之一。 虽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定位诊断和治疗癌症的前景惹弄研究者和非专业人们近半个世纪,但只是在最近二十年,才证明靶向诊断这个概念是可行的。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现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能够生产适宜的单克隆抗体(McAb),直接作用于肿瘤内有足够浓度的抗原,以及放射化学标记技术和影像学仪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E和MR显示胰、胆管扩张情况,并提出评价。材料与方法;检查52例病人,其中胆道梗阻35例,其它17例。应用呼吸门控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及图像叠另后处理,其中23例手术治疗。结果:胆道梗阻病人均能显示部位及扩张的胆管,非梗阻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部分左右肝管。结论:MRCP能显示胆管的狭窄部位、程序及扩张的胆管、胰管,与MRI结合,能更减准确地诊断梗阻部位及原因。与B超、CT及ER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腹部静脉系统成像的方法。方法 对10例健康者、9例患者进行腹部静脉系统成像,试验选择最佳扫描方向、TR/TE、FA、层厚等参数。结果 缩短TR/TE、增大FA、增加层厚时,信噪比增高,本组TR/TE=51/10ms,FA=60,层厚为5mm时,腹部静脉血流成像信噪比高,伪影少。结论 低场磁共振调整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可做出高质量的血流图像,增强MRA可弥补低场强MRA信噪比低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主要比较腹部含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的价值展开分析。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我院2018年02月—2019年08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含脂病变患者(例数=45例),在诊治期间中分别应用化学位移成像、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展开检查,分析病变在不同序列之中信号发生的变化。结果:在化学位移成像序列中肝癌脂肪变性共23个(占51.11%)病灶检查结果信号呈显著下降,其中3个病灶检查结果都未出现明显变化。在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序列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畸胎瘤共19个(占42.22%)病灶检查结果显示信号均呈显著下降。结论:腹部含脂病变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应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均可为患者的诊断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信息。在临床中将两种方式联合展开诊断,可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可推广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其特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特性以及部分快速成像序列而被用于CT及超声难以诊断时的腹部检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主磁体场强的提升、多通道多单元表面线圈的应用以及扫描序列的改进,MRI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功能成像也更易实现。另外,细胞外造影剂用于常规诊断和评价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术中磁共振成像通过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实时、动态成像,使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者实时了解脑组织移位情况;在胶质瘤、侵袭性垂体瘤切除及定位穿刺活检方面具有减少肿瘤残存、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穿刺活检精确性等优势.通过结构像与功能像的融合成像技术,使功能区胶质瘤切除与功能保护兼顾.基于BOLD、DTT、MRS等脑功能成像实时导航技术,使术中磁共振成像信息进一步丰富;使不同成像方式所代表的解剖、病理、代谢信息得到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术(MRI)是一门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在头颅,能够非常准确地显示其解剖结构,灰、白质对比极佳,同时MRI能多方位扫描,分辨力高,并能很好地显示组织的特性,因而对评价头部病变极有价值。在头颅磁共振成像技术中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技术:自旋回波序列(SE)、梯度回波技术(即各种快速序列)、脂肪抑制所用的短时间反转回复序列,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所用的相位对比(PC)和时间飞越技术(TOF)等。这些技术在不同的机型有不同的表示法,但都是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出组织的T;、T。特性,以利病变的检出。在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技术,评价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显示和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组35例受检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MRV)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MRV)后,做3D增强MRV(3D-CEMRV)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对所显示的脑静脉系统的图像与病变进行分析,以评估三种MRV显示静脉结构与血栓的可靠性。结果所有受检者的诊断结果经DSA和随访证实。25例正常,其中10例在2D-TOFMRV和2D-PCMRV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但3D-CEMRV均表现正常。1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2DTOFMRV、2D-PCMRV和3D-CEMRV图像上均表现为上矢状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1例,局部管腔变窄1例,右侧横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2例;右侧乙状窦未见显影1例。另有1例2D-TOFMRV表现为左侧横窦与正常血管相同的高信号,而在3D-CEMRV则出现对比剂充盈缺损。3D-CEMRV显示静脉窦结构和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性明显优于平扫MRV。结论2D-TOF及2D-PCMRV结合3D-CEMRV静脉成像技术组成全脑静脉系统成像,为显示脑内静脉结构及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的和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