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上逆行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上逆行皮瓣血供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8具16侧成人尸体下肢新鲜标本灌注后,解剖观察大腿中下段皮肤血供情况,并应用膝上逆行皮瓣56块修复52例NFDA4窝部瘢痕挛缩畸形.结果膝上前内、外侧区皮肤有丰富的血管网,并与髌周围血管网广泛吻合.于该区设计向上的逆行皮瓣,修复NFDA4窝部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56块皮瓣成活良好,远期效果满意.结论膝上逆行皮瓣修复NFDA4窝部瘢痕挛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膝上逆行皮瓣修复(月国)窝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上逆行皮瓣血供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对 8具 16侧成人尸体下肢新鲜标本灌注后 ,解剖观察大腿中下段皮肤血供情况 ,并应用膝上逆行皮瓣 5 6块修复 5 2例窝部瘢痕挛缩畸形。结果 膝上前内、外侧区皮肤有丰富的血管网 ,并与髌周围血管网广泛吻合。于该区设计向上的逆行皮瓣 ,修复窝部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 ,5 6块皮瓣成活良好 ,远期效果满意。结论 膝上逆行皮瓣修复窝部瘢痕挛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鑫  安洪宾  陈滔  王海宝 《中国骨伤》2013,26(2):128-130
目的: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治疗腘窝部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为腘窝区瘢痕挛缩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动脉皮瓣修复腘窝瘢痕挛缩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58岁,平均33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5个月;右膝关节8例,左膝关节3例;交通伤5例,热压伤3例,烧伤3例。采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0.0cm×8.0cm,最小7.0cm×4.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例远端血运差,局部色素沉着,表皮坏死脱痂。术后随访5个月~2年,膝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皮瓣外形良好,皮肤松紧度适中。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实用性好,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腘窝区瘢痕挛缩是较为理想的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4.
隐动脉膝上皮支筋膜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为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移位术提供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依据。 方法 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 ,发现隐动脉在膝上发出恒定的筋膜皮支 ,具有一定的长度和供血范围 ,以此皮支为血管蒂 ,以股内侧中下段为供区 ,以收肌结节上 1 5cm为旋转轴点 ,设计了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3例 ,用于膝部软组织的修复。 结果 临床治疗窝部瘢痕挛缩、皮肤坏死伴骨外露 3例 ,皮瓣切取面积分别为 14cm× 8cm、2 5cm× 10cm、15cm× 10cm ,其中 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成活面积为 15cm× 10cm ,另 2例完全成活。 结论 隐动脉膝上皮支皮瓣为修复膝部及小腿上 1/ 3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状肩胛区游离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肩胛区游离皮瓣形态学研究,提供理想的颈部瘢痕挛缩修复材料。方法 依据颈部瘢痕切除后的不同创面形状而设计相应的肩胛区游离皮瓣,并尝试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研究旋肩钾动脉各皮肤分支可能的供血范围。结果 1992年以来,共应用不同形状的肩钾区游离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73例,其中梭形皮瓣41例,三叶形皮瓣26例,两叶形皮瓣6例。坏死2例,皮瓣成活率97.26%。结论 由于旋肩胛动脉皮肤分支有升支、降支和横支,故可将皮瓣设计成不同形状以适应于颈部瘢痕挛缩之需;同时,旋肩胛动脉各皮肤分支供血区的临床研究,可以充分运用皮瓣所能提供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带膝上外侧动脉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的结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该皮瓣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通过膝上外则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之间的吻合支营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大小12~15cm×3~7cm,供区均原位缝合,结果: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4例,小腿淋巴水肿桥接淋巴通道1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作者认为该皮瓣是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侧颈胸跨区供血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跨区颈胸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1983年~1995年,应用双侧颈胸跨区供血皮瓣66个,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33例,皮瓣面积最小5cm×6cm,最大8.5cm×15cm。皮瓣转移后的供区用中厚皮片覆盖。术后59个皮瓣完全成活,7个皮瓣小区域坏死,愈合后不影响功能及外形。详细介绍了双侧颈胸跨区供血皮瓣的手术方法。对该皮瓣的优点、应用解剖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在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应将皮肤缺损分为颏下区、颈前区、胸前区三个分区,并根据分区的特点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应用颈区双蒂预构皮瓣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以来,应用双侧颞浅血管束预构颈区扩张皮瓣,形成颈区左右侧双蒂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瘢痕畸形13例26侧,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治疗时长平均为4月余。患者共同特点为:全颜面烧伤或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面中部较严重,包括:睑外翻、鼻部分缺损畸形、口周瘢痕畸形等,颈部皮肤完好。治疗分两期,Ⅰ期:双侧颞浅血管预构颈区皮瓣,颈区皮肤扩张器植入术,扩张器注水3月余;Ⅱ期:双侧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矫正,颈区双蒂预构扩张皮瓣转移术。设计预构扩张皮瓣最大单侧面积为:12cm×8cm。结果:26侧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血供良好,供区可直接缝合,面部瘢痕挛缩得到松解。12个月后,随访5例10侧,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同期应用双侧颞浅血管预构颈区扩张皮瓣可同期修复双侧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获得较大面积的颈肩轴型皮瓣的可行性,为烧伤后大面积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增加皮瓣的有效面积,设计以颈横动脉及其分支供血的对侧颈肩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结果;临床应用8例,7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因超长扩张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而效果欠佳。结论:由于颈肩背部血供的交叉性及丰富的吻合支存在,即使皮瓣的面积增大并逆主轴血管方向使用,仍能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小腿后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7年以来 ,应用由窝内 /外侧动脉供血的小腿后侧筋膜皮瓣修复膝内 /外侧骨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和窝瘢痕 12例 ,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 12cm× 2 3cm ,最小为 8cm× 12cm。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膝内 /外侧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得以修复 ,窝功能、外形良好。 结论 小腿后侧筋膜皮瓣部位隐蔽 ,皮肤质量较好 ,供皮面积较大 ,适合于修复膝内 /外侧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和窝瘢痕 ,且手术操作简便 ,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探讨浅层组织扩张器的植入、供血方式及在面部瘢痕挛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不同大小的皮肤扩张器植入面部、颈部及上臂内侧的深筋膜浅层 ,形成较薄的扩张皮瓣 ,转移修复颜面部烧伤后的瘢痕挛缩 118例 ,16 4个皮瓣。结果 除 4例颈浅部扩张皮瓣因血肿、感染而出现皮瓣远端不同层次坏死外 ,其余 16 0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最大面积为 34cm× 32cm ,蒂宽 10~ 12cm。结论 将皮肤扩张器植入面部浅筋层、颈阔肌浅层或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的皮下 ,手术易操作 ,保留了颈部及上臂主干浅静脉而形成以浅静脉属支为蒂的扩张皮瓣 ,血供可靠 ,皮肤易扩张 ,可获得更大面积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上外侧皮瓣的皮支解剖特点设计以膝上外侧血管或膝最上血管为蒂的皮瓣,面积20 cm×10 cm~9 cm×5 cm,移植修复手背、腕关节、前臂远端、足背、踝关节、小腿下端等软组织较薄区域等于或小于一只手面积(即体表面积l%)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8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外形、色泽、弹性,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随访2~15个月,肢体远端皮瓣修复区皮肤色泽及弹性较好 ,外形不臃肿,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无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6例腘窝瘢痕挛缩患儿行瘢痕松解、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移位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2岁2个月~10岁。均为热水烫伤。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范围5 cm×4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11 cm×9 cm。供区直接缝合1例,游离植皮5例。结果术后6例患儿皮瓣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或皮瓣坏死发生。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1例患儿术后6个月腘窝手术切口出现较厚增生性瘢痕,膝关节活动范围0~175°,随访15个月无明显变化;余5例膝关节活动范围0~180°,无跛行。结论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指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邻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指)皮肤缺损伤给予中指尺侧带指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15指皮瓣全部成活,血供良好,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血供佳,外形良好,不需整形,质地接近正常指掌侧皮肤,触觉、痛觉和温度觉恢复良好,耐摩擦,患者可早期恢复劳动。但指侧方及手掌部切口易出现瘢痕增生、挛缩,降低了手术效果。皮瓣供指一侧神经损伤,半年内感觉与健指有明显差异,但两年后指端除两点辨别觉略差外,已无明显差异。结论带指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外形良好,质地耐磨,感觉恢复佳,如能避免皮瓣蒂部切口瘢痕增生、挛缩则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睑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使用一种血供确实可靠、即时移转的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方法 采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颧部、颞部皮瓣修复同侧上睑或下睑皮肤缺损。结果 修复上睑或下睑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 (8例 )、色素痣切除后创面 (4例 )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具有确实可靠的血供、易于移转和供区可以直接缝合等优点 ,是一种修复眼睑皮肤缺损可供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肩跨区供血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治疗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一种新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颈浅动脉和胸肩峰动脉吻合支跨区供血的颈肩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先将颈部瘢痕切除,充分松解挛缩后,依创面大小,结合吻合支跨区供血,设计岛状皮瓣,转移到受区,修复供区。如供区创面较小,可直接拉拢缝合;否则,需采用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6例,其中1例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经对症处理后皮瓣血运改善,未发生坏死。术后16例均获成功,术区的外观和质地良好。在无需扩张术的前提下,1次性手术完成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结论 颈肩跨区供血岛状皮瓣血供丰富,此瓣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膝上外侧动脉复合皮瓣的复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的股骨远端骨膜、髂胫束及皮肤组成的复合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手、前臂远端、踝部及足背部外伤后伴有骨、肌腱和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膝上外侧动脉复合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结果:随访半年-1年,复合皮瓣全 活,术后3-5个月骨愈合,患肢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膝上外侧动脉复合皮瓣游离移植,适合于修复手、前臂远端、踝部及足背部外伤后伴有骨、肌腱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急性阴囊皮肤撕脱伤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以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的中点为皮瓣的中心点设计皮瓣,修复阴囊大面积皮肤缺损,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阴囊缺损创面术后效果良好,皮瓣存活,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阴囊等会阴部缺损、瘢痕挛缩、局部感染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1例46指。结果 术后21例46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14个月,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9mm。供区植皮成活,掌背有环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在拇指及虎口局部狭长瘢痕挛缩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拇指近节及虎口狭长瘢痕挛缩患者,行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形成的8 mm×20 mm~15 mm×30 mm皮肤缺损,于近创面大鱼际两侧设计10 mm×25 mm~15 mm×35 mm的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拇指背伸及外展接近最大外展及背伸,虎口外展70°~90°,大鱼际两侧切口无瘢痕挛缩,供区无并发症.结论 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的优点,是修复拇指及虎口局部狭长瘢痕挛缩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