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6%,舒张压谷峰比值72%,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34±0.13),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26±0.22).结论:"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6%,舒张压谷峰比值72%,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34±0.13),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26±0.22).结论:"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6%,舒张压谷峰比值72%,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34±0.13),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16±0.22)。结论:"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李琛  李书颖 《河北中医》2022,(5):815-820+863
目的 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和血压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对照组36例(后脱落7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36例(后脱落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5、6周血压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24 hSBPSI)、24 h平均舒张压平滑指数(24 hDBPSI)、白天收缩压平滑指数(dSBPSI)、白天舒张压平滑指数(dDBPSI)、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nDBPSI)、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DB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1、2、3、4、5、6周收缩压和治疗4、5、6周舒张压均较本组...  相似文献   

5.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干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晨起口服拜新同3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针刺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总计30次。两组均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清晨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血压均有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有所降低(P0.05)。结论:"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机体中枢自主神经和相关体液激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穴取人迎、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40次)。监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昼SBP、DBP,夜间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白天、夜间及24h的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配穴针刺法对改善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施萍  姚黎 《中医药研究》2010,(11):1289-1290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珍菊降压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8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后口服珍菊降压片8周,每次1片,每日3次,治疗前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电图。结果 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降压总有效率88.7%。结论珍菊降压片降压效果良好,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方法对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50mg每天1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T/P)和平滑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24h收缩压和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血压负荷和舒张压血压负荷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P为68%和61%。平滑指数为收缩压1.22±0.62,舒张压1.15±0.48。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T/P比值及平滑指数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5):578-580
目的:探讨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Hcy、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焦虑症且中医证型属于肝郁化火型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降血压,黛力新抗焦虑治疗,治疗组35例则采用联合解郁平肝汤治疗,28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SBP、DBP、夜间SBP、夜间DBP等基础血压,24h收缩压变异(24hSSD)、24h舒张压变异(24hD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等血压变异性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血压,有助于炎症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督熄风针法配合药物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与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调督熄风针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态血压值[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血压昼夜节律、各项脉压[日间脉压(dMPP)、夜间脉压(nMPP)及24 h平均脉压(24 h MPP)]差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杓型高血压转变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及各项脉压差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nMD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杓型高血压转变率分别为83.3%和56.7%,对照组分别为6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熄风针法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能调整患者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眩晕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漳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若血压不达标,则加用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眩晕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及24 h收缩压变异性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晨峰现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方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中医证候,具有协同降压、改善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晨峰现象的特点,达到平稳降压、缓解症状及保护靶器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病例21例,最终治疗组纳入49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平滑指数,并进行降压疗效比较。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2周时各指标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时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第4、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可持续、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仅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降压西药治疗痰湿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西药中用”的角度观察不同类降压西药拜新同、钠催离、洛汀新对痰湿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受试患者90例随机纳入上述3组,每组30例,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包括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值来作为血压疗效观察指标,并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3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受试对象的血压水平.但对于舒张压的改善,钠催离组疗效最好(P< 0.05);对于收缩压改善,钠催离组和拜新同组差异不明显,但均优于洛汀新组(P<0.05).钠催离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3类降压药中,钠催离对痰湿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调节卒中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卒中后高血压患者治疗组采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干预30次,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通过测量血压、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ET-1/NO比值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该针法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可能的降压机制。结果:2组干预前后相比,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照组收缩压降低较舒张压明显(P0.05),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好的降低卒中患者的舒张压;2组均可降低ET-1浓度、提高NO浓度、降低ET-1/NO比值(P0.05);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治疗组干预后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节ET-1、NO浓度及ET-1/NO比值是活血散风针刺法的降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60例。针刺组给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治疗,药物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的变化,比较2组血压达标率。结果: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针刺组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期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1个月及3个月,药物组24 h动态血压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3个月,血压达标率分别为59.65%、38.60%和31.58%,优于药物组的41.07%、10.71%、5.36%(P<0.05)。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降压效果平稳。  相似文献   

18.
卢益中  姚旭东  徐建欧  叶素凤 《新中医》2018,50(10):177-180
目的:观察潜阳活血汤内服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氯沙坦钾片及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悬钟、涌泉、百会、三阴交等穴位,同时给予潜阳活血汤内服。疗程均为8周。血压治疗前后各测3次,取平均值计算。进行动态血压测量,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 h收缩压变异(24 h SSD)、24 h舒张压变异(24 h DSD)、白昼收缩压变异(d SSD)、白昼舒张压变异(d 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 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 DSD)等指标。结果: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均明显下降(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和n DSD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治疗后观察组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和n D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潜阳活血汤内服老年高血压患者,其降压效果,控制血压变异性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常规口服硝苯地平的基础上,观察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对80岁以上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神经肢体功能、血压负荷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为水沟,配以内关、三阴交穴,留针20 min,患侧上极泉、尺泽、委中穴,不留针。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口服30 mg,每日1次,共治疗6周。观察组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以人迎为主穴,配以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穴,采用严格的手法量学针刺,留针20 min。两种针刺方法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后,间隔2 d继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即6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血压、24 h血压负荷,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收缩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基础上,"活血散风针刺法"可以进一步改善神经及肢体功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清晨血压水平,特别是舒张压,明显改善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检测中各观察指标的应用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有关动态血压检测和高血压病疗效评价的文献,对符合筛选条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其中采用的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指标并录入数据库中。结果:共纳入文献103篇,观察指标12个,其中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使用总频次为101次,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88次,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88次,谷峰比65次,血压负荷44次。结论: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和血压负荷是最常用的观察指标,对于评价高血压病的治疗疗效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