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置入胰管支架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行ERCP诊疗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一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观察组),另一组未置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5例(27.3%),PEP5例(8.3%),无一例重症PEP,术后患者腹痛评分(3.82±1.48)分;对照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8例(30.0%),PEP14例(23.3%),重症PEP2例(3.3%),术后患者腹痛评分(4.78±1.93)分。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P、重症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胰管支架可以有效降低胆管插管困难所引起的PEP的风险,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胰管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法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乳头困难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ERCP治疗的169例乳头插管困难病例,其中137例采用双导丝法,32例患者采用经胰管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法,观察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双导丝组和经胰管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组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8.54%(135/137)和100.00%(32/32)(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15.69±9.07)min 和(17.06±5.79)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55%(35/137)和 9.38%(3/32)(P<0.05),其中胰腺炎发生率分别是5.8%(8/137)和0。结论 ERCP乳头插管困难时采用经胰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法,具有与双导丝技术相似的成功率,同时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双导丝技术(DGT)与经胰管预切开技术(TPS)在困难胆管插管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连续患者,对于反复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分别采用DGT或TPS辅助插管,比较两种技术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共237例困难胆管插管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采用DGT插管者135例,TPS插管者102例。DGT与TPS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9.3%(107/135)和90.2%(92/102)(P=0.023),插管时间分别为(8.8±2.7)min和(4.7±1.3)min(P=0.017),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9%(12/135)和8.8%(9/102)(P=0.986)。结论 对于反复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与DGT相比,TPS插管成功率高,耗时少且未增加并发症;对预切开操作技术熟练者,可首选TPS辅助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93例术前行MRCP检查的ERCP患者,根据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将患者分为ERCP胆管插管困难组(A组,30例)和非困难组(B组,63例).对两组患者MRCP图像上相关解剖学指标(包括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MRCP图像上述解剖指标数据的差别,探讨其对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结果: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8.92%.两组患者MRCP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存在差异(4.48±1.27 vs 6.73±2.32;25.89±14.40 vs 43.37±24.88,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胆管插管难度与MRCP图像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无相关性.结论:ERCP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对判定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弓形刀胰管预切开联合针状刀补切开在经内镜逆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38例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创新性运用双刀联合进行插管,即先行弓形刀胰管预切开再行针状刀联合补切开.结果 双刀联合切开后38例患者插管成功33例,成功率86.8%;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4例,胆管炎1例,保守治疗2~5d后痊愈,未发生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结论 应用弓形刀胰管括约肌预切开联合针状刀乳头切开,能够提高胆管插管困难者操作的成功率,也较安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讨胆胰管合流异常 (APBDJ)在国人胆囊癌中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并对APBDJ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诊断标准作初步探讨。方法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9月期间 ,1876例患者接受ERCP诊疗 ,其中 10 82例胆管及胰管均显影 ,在这组患者中确定胆囊癌及APB DJ病例。APBDJ的诊断标准是胆、胰管共同通道的长度超过 15mm或壶腹部括约肌收缩段位于胆胰汇合部远侧。根据胆、胰管汇合的形态将其分成 2种类型 :P B型为胰管汇入胆管 ,B P型为胆管汇入胰管。结果 本组共发现胆囊癌 5 4例 ,其中 7例并发APBDJ(男 3例 ,女 4例 ;P B型 6例 ,B P型 1例 ) ,共同通道的平均长度 2 1 0mm(范围 12~ 4 5mm) ,1例尚合并胆管囊肿 ;另有 3例存在APBDJ(1例有胆管囊状扩张 ,2例胆胰管正常 )。APBDJ总发生率为 0 9% (10 / 10 82 ) ,均不合并胆囊结石 ,其在胆囊癌患者中的发生率高 (P <0 0 0 1) ,发病年龄较小 (P =0 0 5 6 )。结论  (1)国人胆囊癌的发生与先天性胆胰管合流异常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尤其易发于P B型 ;(2 )APBDJ的ERCP诊断标准可包括胆胰管共同通道长度超过 15mm或壶腹括约肌收缩段位于胆胰汇合部远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小IT刀预切开辅助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52例行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胰管支架联合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困难插管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行ERCP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术前30 min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 将术中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n=204)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数表将患者分为两组, 联合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n=104), 吲哚美辛组不置入支架(n=100)。比较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1.2%(22/104)比34.0%(34/100), χ2=4.22, P=0.040]及PEP发生率[14.4%(15/104)比32.0%(32/100), χ2=8.88, P=0.003]均明显低于吲哚美辛组, 但两组重症PEP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104)比1.0%(1/100), χ2=0.001, P=0.978]。结论与单用吲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RCP对胆胰管合流异常(APBDJ)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接受ERCP诊疗的患者中,APBDJ的发生情况、分型特点、与合并胆胰疾病的关系,以及内镜下处理的情况。结果探讨ERCP对胆胰管合流异常(APBDJ)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接受ERCP诊疗的患者中,APBDJ的发生情况、分型特点、与合并胆胰疾病的关系,以及内镜下处理的情况。结论ERCP是APBDJ一种直接、可靠的诊断手段;APBDJ与胆囊癌、胆总管囊肿及慢性胰腺炎等症有非常密切的关联;APBDJ患者可根据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指胰胆管汇合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壁外或汇合部形态和解剖发生先天性异常的一种情况。而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融合失败所致。本文报道1例3岁患儿在ERCP下证实同时存在3种胆胰管解剖异常,除PBM合并PD外,在背侧胰管与胆总管末端之间还存在罕见的交通支,内镜下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在ERCP治疗胆管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胆管良恶性重度狭窄只能勉强通过导丝而扩张导管等器械不能通过的ERCP治疗患者,将双腔针状切开刀沿导丝插至狭窄处并伸出刀丝,在X线监测下向前推进行腔内电切疏通,形成隧道至可通过扩张导管或柱状气囊以达到延续治疗的目的.结果 14例患者成功12例(85.7%),7例恶性胆道狭窄患者均植大金属支架,5例良性狭窄患者经柱状气囊扩张后3例植入双塑料支架、2例植入单根塑料支架.失败2例(14.3%),为恶性胆管狭窄,由于肿瘤组织位于肝门部并侵及左、右肝管,使狭窄段管腔呈直角形弯曲,针状刀电切至弯曲处时与导丝不能平行推进,故放弃继续治疗.无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胆管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狭窄的方法,可实现对部分危重患者、常规ERCP下因操作困难而放弃治疗的患者达到成功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内镜下治疗重度胆道狭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各种医原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经ERCP治疗的医原性胆道损伤共71例病例。结果71例医原性胆道损伤患者中46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气囊或探条扩张术,临床症状缓解率93.5%(43/46),14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缓解率92.6%(13/14);8例胆漏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治愈7例;3例胆漏患者行内镜下塑料支架治疗,治愈2例。所有病例中仅出现1例胆道感染的并发症。结论治疗性ERCP是治疗医原性胆道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胰管导丝占据法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胆管选择性插管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3505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开始均尝试对患者用导丝辅助的括约肌切开刀行选择性胆管插管(标准法),若导丝反复进入胰管5次仍未插管成功则导丝留置于胰管,退出切开刀另用一根导丝尝试插管(占据法),尝试失败则行经胰预切开或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若尝试插管达5次胰管亦未能进入则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比较各组间胆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标准法插管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占据法(54.8%,P〈0.00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81.3%,P〈0.001)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84.6%,P=0.01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占据法(P值均〈0.001);各组间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法插管成功后行括约肌切开有2例出血,行预切开插管患者中有5例出血、1例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胆管插管成功率虽不高,但当标准插管法困难时应首先尝试,以尽量避免预切开的风.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接受ERCP诊治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疾病变化趋势。方法 纳入2004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诊治的20 170例患者资料。按诊治年份分为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3组;按ERCP术后诊断分为胆道疾病(结石、良性狭窄、恶性狭窄、其他病变)和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恶性肿瘤、其他病变);按年龄分为低龄组(0~18岁)、中青年组(19~65岁)、老年组(66~85岁)、高龄组(>85岁),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分析。结果 20 170例患者中男10 260例、女9 910例,年龄(62.65±17.11)岁。3个年份组低龄(0~18岁)和高龄(>85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04%(24/2 308)、1.69%(127/7 520)、2.39%(247/10 342),和2.95%(68/2 308)、4.19%(315/7 520)、6.15%(636/10 342),总体呈上升趋势(P<0.017)。有明确ERCP术后诊断的患者20 032例,其中胆道疾病15 618例(77.97%),胰腺疾病4 414例(22.03%)。胆道疾病中以胆道结石为主(63.2%,9 863/15 618),比例从2004—2008年的59.9%(1 191/1 987)增长到2014—2018年的64.5%(5 118/7 939)(P=0.000);胰腺疾病中以急性胰腺炎为主(67.4%,1 973/4 414),比例从2004—2008年的52.4%(162/309)增加到2014—2018年的69.9%(1 636/2 340)(P=0.000)。低龄组疾病前3位为急性胰腺炎(32.58%,129/396)、胆道结石(25.25%,100/396)和慢性胰腺炎(22.22%,88/396),高龄组疾病前3位为胆道结石(56.46%,568/1 006)、胆道恶性狭窄(12.52%,126/1 006)和胆道良性狭窄(10.34%,104/1 006)。结论 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以胆道结石为主,急性胰腺炎比例增加;患者总体年龄偏高,高龄及未成年患者比例逐渐增多;高龄患者以胆道疾病为主,低龄患者以胰腺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6.
内镜治疗在晚期胰腺癌姑息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在晚期胰腺癌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例晚期胰腺癌手术无法切除的典型病例。患者相继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问题,多次接受内镜下肠道、胆道多支架治疗及消化道止血治疗,并在经口无法正常完成内镜治疗时采用经腹壁小肠造瘘逆行进镜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上消化道梗阻、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得到治愈,直至死亡未再复发,生存期达10个月,生存质量好。结论内镜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继发消化管梗阻(胃肠道、胆管、胰管)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道重建患者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诊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诊疗的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一次性完成经腹壁空肠造瘘,其中21例(95.5%)成功完成ERCP诊疗,内镜通过瘘口到达乳头或胆肠吻合口处的时间为6—34min,平均为18.4min;另外1例失败。ERCP诊断吻合口狭窄10例、肿瘤复发8例、胆总管结石1例、内支架堵塞1例,1例未见明显异常。置入塑料胆道内支架9例,置入金属胆道支架7例,更换塑料内支架1例,取石1例,仅行柱状球囊扩张2例。术后并发早期切口感染4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并发肠瘘1例。结论对于消化道重建患者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清醒镇静麻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镇静麻醉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120例行ERCP检查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后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5mg/kg,20min后开始检查,术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耐受程度,并进行镇静分级与评分(国际标准化方式OAA/S)。术后对患者进行遗忘率调查及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次日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 咪唑安定肌肉注射清醒镇静状态下进行ERCP检查治疗,可使患者更好的与医生进行配合,同时可使患者遗忘不良记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患者实施ERCP诊疗的方法与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患者的ERCP处理方法,观察内镜操作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276例接受ERCP的患者中,合并十二指肠狭窄158例(2.17%),其中恶性肿瘤浸润肠壁120例,十二指肠良性狭窄38例.采用改变体位或导丝引导的方法顺利通过狭窄处完成ERCP及胆道引流96例,实施柱状水囊扩张术后完成ERCP 33例,先放置十二指肠金属支架后行胆管引流4例,另有25例未能完成或放弃治疗.内镜操作成功率84.2% (133/158),术中有少量出血5例,未发生持续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狭窄患者仍有可能完成ERCP操作,轻度狭窄可通过改变体位或导丝引导帮助内镜通过,重度狭窄需采用水囊扩张或先留置肠道支架,根据局部病变情况循序应用以上方法实施内镜治疗仍是安全的,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同期一次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对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双镜同期治疗.即在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随后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球囊扩张(EPBD)取石,然后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和ERCP操作,术中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重症胰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随访期间行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或再生结石.结论 在同一次麻醉下同期完成LC和ERCP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