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在儿童中很常见,发生率占10%~20%,严重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目前尚无基础疾病可以解释FD的发生,以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往往缺乏特异性.该文阐述了胃电图和胃动力检测等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并重点讨论了认知治疗、中西医药物治疗在FD中的应用进展,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早发现、早治疗儿童FD,使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在儿童中很常见,发生率占10%~20%,严重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目前尚无基础疾病可以解释FD的发生,以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往往缺乏特异性.该文阐述了胃电图和胃动力检测等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并重点讨论了认知治疗、中西医药物治疗在FD中的应用进展,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早发现、早治疗儿童FD,使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的胃和胆囊排空运动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超声法对24例FD患儿研究胃排空的同时检测餐后胆囊排空,并与2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FD患儿较对照组胃液体排空减慢(P<001)。发现6例FD患儿(占25%)餐后胆囊排空延迟,并与胃排空延迟同时存在。结论FD患儿有胃排空障碍,部分患儿同时存在胆囊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8岁~14岁。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厌食、暖气、反酸、烧心、呕吐等症状,病程在4周以上。45例均作纤维胃镜检查排除了溃疡、胃炎、肿瘤等器质性病变,32例作胃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不良预后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NICU诊治的236例VAP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情况,分析不良预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236例VAP患儿预后良好组182例,预后不良组54例;两组气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40 株(93.02%);两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为预后良好组检出最多的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为预后不良组检出最多的病原菌。(2)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预后不良组患儿上机时长>5 d、上机或撤机后再恶化、发热、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肺不张、肺出血及机械通气时最低血清白蛋白≤30 g/L发生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机或撤机后再次恶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及机械通气时最低血清白蛋白≤30 g/L为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NICU中预后不良的VAP 患儿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减少上机或撤机后再次恶化次数、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增加营养储备可改善VAP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且无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最常见的 FGID 之一.儿童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  相似文献   

8.
西沙比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沙比利作为第三代胃肠动力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dyspepsia,FD)患儿上腹痛症状的治疗作用,我们在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间进行了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上腹痛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观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在儿童中也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应用内窥镜下观察FD患儿胃运动的情况,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男18例,女12例,年龄8一16a,临床上均有反复上腹部疼痛4Wb以上,并有厌食、恶心、呕吐、暖气、反酸、腹胀和便秘等。排除了肝胆疾病、结核病和肠道寄生虫病。胃粘膜活检病理显示10例正常,ZO例为轻度浅表性炎症。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7~14a。临床上无消化不良症状,亦进行了胃镜检查。二、方法均使用OlympusGIF-PQ20纤维胃镜。术前3d不用解痉药及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0.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异常及应用西沙必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胃电活动方面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儿进行探讨,了解该病与胃电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予胃动力药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岁~14岁。均有上腹部疼痛伴嗳气、饱胀、厌食及便秘等症状,病程4周以上。经胃镜检查显示为轻度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有肝、胆、胰器质性病变,临床排除结核病和肠道寄生虫病。 对照组为20名无消化系统症状的正常儿童,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厌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消化专科门诊中常见的主诉,小儿厌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该文通过对部分诊断为功能消化不良,伴有或不伴有厌食的病人进行体表胃电图监测,探讨胃电活动改变是否与厌食存在一定关系。方法:32例病人均有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呃逆、早饱等,根据有无厌食被分为厌食组(n=18)和非厌食组(n=14) ,所有病人进行餐前30 min,餐后120 min的体表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餐前餐后正常胃电主频,胃电节律过缓,胃电节律过快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餐前/餐后主功率比。比较两组胃电图结果的各项参数。结果:①厌食组和非厌食组病人的胃电节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餐前77.8%(14/18)和78.6%(11/14),P>0.05,餐后77.8%(14/18)和57.1%(8/14)P>0.05; ②两组胃电过缓百分比分别为餐前31.6% (10.18~45.33),48.9% (31.7~62.93),P>0.05,餐后33.4% (12.95~62.17),27.8% (7.4~48.1),P>0.05; ③厌食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比高于非厌食组,6.2% (2.78~19.43),0%(0~4.63),P<0.01, 和14.8% (4.73~28.85),1.9% (0~18.5),P<0.05; ④两组餐前餐后主频不稳定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⑤两组餐后/餐前主功率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发生胃电节律紊乱的比例较高,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的患儿餐前餐后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比高于不伴厌食患儿,而以餐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脑-肠轴水平探究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摄食抑制因子(nesfatin-1)及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等脑-肠肽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FD患儿38例纳入FD组,另选取健康儿童34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的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两组儿童CGRP、ghrelin及nesfatin-1的血清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对FD患儿FD症状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症状评分与脑-肠肽血清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FD组患儿血清nesfatin-1和CG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sfatin-1血清水平与早饱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s=0.553,P<0.001),与FD总评分未见明显相关性(rs=0.191,P=0.250);CGRP血清水平与腹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s=0.479,P=0.002),与嗳气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s=0.619,P<0.001),与FD总评分呈正相关(rs=0.541,P<0.001)。结论 CGRP及nesfatin-1在F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动力学和空腹血胃泌素,胃动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胃动力药物疗效的分析,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0例FD患儿分别测定空腹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服用吗丁啉混悬液4周前后B型超声扫描,连续观察空腹,饮后即刻,15分钟,30分钟与60分钟胃排空状况。结果显示:吗叮啉治疗4周,对FD患儿上腹痛和/或上腹不适以及腹胀,厌食,早饱等有效率分别高达90%和87.5%;超声显示30分钟胃排空加快,FD患者胃肠激素测定结果无明显异常,但对胃动力药物治疗无效的FD患儿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有效的FD患儿明显降低。提示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是儿童FD重要发病原因;吗叮啉治疗儿童FD有一定疗效。大部分FD患儿无明显胃肠激素分泌障碍,胃肠激素水平降低是引起FD的部分因素。但可能是难治性FD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冲动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为了解ADHD患儿冲动行为的神经机制,该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调查了有冲动行为ADHD儿童的脑功能影像特点。方法:以GO/STOP冲动行为测量软件中的GO及STOP为任务,对自愿参加的10例有冲动行为ADHD、7例无冲动行为ADHD及9例正常男童进行脑功能成像。然后将3组儿童的脑功能像分别合并平均,得出3组在执行两个任务时的平均脑功能像,最后比较3组平均脑激活区的分布情况。结果:执行GO任务时,正常儿童的激活区域主要是额极(额上回、额中回、额内侧回);无冲动ADHD患儿是小脑(后叶、前叶小结)、扣带回;冲动ADHD患儿是内侧苍白球、岛叶。执行STOP任务时,正常儿童的激活区域主要为额上回等区域;无冲动ADHD患儿为额中回、胼胝体;冲动ADHD患儿为钩回、扣带回。冲动ADHD儿童的激活的脑区远较其他两组少。结论:参与控制冲动的大脑皮层分布广泛,与正常儿童相比,无冲动行为ADHD患儿脑功能明显不足,激活的脑区少;有冲动行为ADHD患儿激活的脑区更少,脑功能表现更差,皮层唤醒不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4-28]  相似文献   

15.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和胃液尿素酶试验检测16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和54例健康儿童的HP感染情况。结果血清HP-IgG阳性申功能性消化不良组高于对照组(43.6%:14.8%,X2=14.7,p<0.01),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也高于对照组(15.3%:3.7%,x2=5.07,p<o.05)。内镜检查15例患儿中,慢性胃炎12例(占80%)。经抗H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消失。结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感染相关,HP是该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麦纤维素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34例功能性便秘的患儿给予小麦纤维素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粪便性状改善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3 d、7 d和14 d,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困难积分均明显下降;便秘症状总积分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37%、87%和90%。医生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为57%,患儿家长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为63%。服用小麦纤维素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麦纤维素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的营养风险;观察喂养干预方案的变化及疗效,探讨个体化喂养干预方案的选择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171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非母乳喂养组139例(81.3%).干预方案:母乳喂养组继续母乳喂养32例,非母乳喂养组中游离氨基酸配方干预36例(21.1%),深度水解配方干预103例(60.2%),观察喂养干预2周的疗效,随访8周、12周、24周时喂养干预配方变化及0、3、6个月营养风险评估情况.结果 171例患儿中,男∶女=1.5∶1.0;平均年龄(4.1±1.3)个月.疗效观察:干预2周共显效147例(86.0%),其中母乳喂养组显效率为79.2%,与游离氨基酸配方组及深度水解配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0.5年内干预配方改变:8周:母乳喂养组30例继续母乳喂养,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21例(12.3%),深度水解配方粉85例(49.7%),适度水解配方35例(20.5%);12周:母乳喂养23例(13.5%),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16例(9.4%),深度水解配方粉喂养56例(32.7%),适度水解配方喂养76例(44.4%);24周:母乳喂养21例(12.3%),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例(4.1%),适度水解配方喂养13例(7.6%),普通配方喂养130例(76.0%).于0、3、6个月进行营养风险评估(STAMP营养风险评估表),3组在不同时期的风险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营养风险较低,不同的喂养干预方式对患儿的营养状态无明显影响.继续母乳喂养可有效回避牛奶过敏,人工喂养患儿干预后2周左右症状可获缓解,50%左右在3个月以上可获得部分免疫耐受,故可根据其诱导免疫耐受情况进行个体化喂养干预,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19.
OBJECTIVES: Validated, noninvasive studies were used to compare sensation and motor function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adolesc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nd in control subjects. STUDY DESIGN: Fifteen adolescents with FD and 15 healthy participants underwent standardized symptom assessment, a satiation nutrient drink test, and 13 C-Spirulina platensis breath test for gastric emptying of solids. Adolescents with FD also underwent measurements of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gastric volume by means of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15 healthy volunteers (age, 18 to 25 year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adolescents with F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ostprandial symptoms 30 minutes after reaching maximum satiation with the nutrient drink test and significant delay in the T 1/2 for gastric emptying of solids. Compared with healthy 18- to 25-year-old adults, adolescents had a diminished postprandial gastric volume response. By means of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frequent baseline dyspeptic symptom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T 1/2 for gastric emptying and higher postprandial aggregate symptom score. A baseline increased severity of dyspepsia symptoms wa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T 1/2 for gastric emptying. CONCLUSIONS: Adolescents with FD demonstrate increased postprandial symptoms after challenge,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nd a reduced gastric volume response to f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