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囊内镜自进入临床应用以来,已逐渐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的检出率,国内外专家已进行了多项关于提高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临床研究。胶囊内镜的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是影响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卫炜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11):697-699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小肠疾病的工具,诊断率约为60%。但因受其电池供电量的限制和肠道内不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的未完成率达20%左右,各研究的诊断率亦不尽一致。促胃肠动力药、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是否能提高其检查完成率和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各种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干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8月问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应用实时监控系统进行视频追踪,并对幽门通过时间延迟者使用胃镜及圈套器将胶囊内镜直接送入十二指肠以减少其在食管和胃内的滞留时间;与2002年5月-2007年2月问以传统检查方式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329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幽门通过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比较。结果传统检查组与实时监控组比较,胶囊内镜幽门通过中位数时间(30min对34min,P=0.787)及小肠转运时间[(275±100)min对(289±96)min,P=0.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时监控组中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显著高于传统检查组(84.2%对73.6%,P=0.019)。结论实时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指导内镜医生准确地实施临床干预,在其监测下进行干预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4.
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是胶囊内镜检查的重要评估指标。影响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原因主要是胶囊滞留和胃肠道转运缓慢。本文对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small-bowelcompletionrate,SMC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102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79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其中,胃平均通过时间(gastrictransittime,GTT)为48.5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small—boweltransittime.SMTT)278.3min;年龄、胃通过时间大于90min为影响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因素(P〈0.05)。结论年龄、胃通过时间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有影响。对于年龄大于60岁、GTT延长超过90min者需提前干预,提高胶囊内镜完成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干预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胶囊内镜检查,实验组检查前肌注胃复安注射液10 mg,胶囊进入胃后实时监测,若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超过90 min给予内镜干预推送胶囊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对照组检查前、检查过程中不作任何干预.结果 分析两组的GTT、小肠通过时间(small-bowel transit time,SBTT)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发现GTT、SBTT及检查完成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检查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干预可提高患者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首次报道以来,对患者小肠病变的观察只能依靠间接的放射学检查或手术。新近研究显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尝试应用胶囊内镜直接观察CCS小肠黏膜的改变,这对深入了解CCS和评价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UCS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续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18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E小肠病变检出和诊断情况、全小肠检查完成情况及UCS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CE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和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l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和CTV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最终诊断结果(手术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非手术病例依据后续检查及随访结果给出最终诊断)统计胶囊内镜、CTVE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阳性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阴性5例。胶囊内镜诊断阳性24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2例定位不准确,7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10例;CTVE诊断阳性17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1例定位不准确,4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3例;胶囊内镜联合CTVE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对于小肠肿瘤性病变,胶囊内镜和CTVE诊断阳性率相同,均为87.5%(14/16);而在总体诊断阳性率方面,胶囊内镜为77.4%(24/31),CTVE为54.8%(17/31),胶囊内镜联合CT仿真内镜为83.9%(26/31),二者联合总体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VE(P=0.004),但与胶囊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与CTVE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胶囊内镜和CTVE均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肿瘤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在判断小肠肿瘤性病变的位置和结构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小肠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胃肠转运时间、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间因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服药组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10mg,对照组则不服药物。记录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胃肠转运时间,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阳性率。结果服药组平均胃排空时间为29min(2~133min),短于对照组的54min(2~275min)(P=0.035);两组小肠通过时间(248min vs.28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2);服药组完成全小肠检查率(93.3%)高于对照组(66.7%)(P=0.021);服药组胶囊内镜诊断率(73.3%)与对照组(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能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岁)资料,并和同期非老年患者(〈60岁)进行比较。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有31例(96.9%)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但老年患者的小肠转运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P=0.028)。31例老年患者的小肠病变枪出率为4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老年患者小肠以血管病变为主(52.9%),而非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29.6%)。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的影响。结果105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检出克罗恩病24例,腺癌15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10例,小肠间质肿瘤8例,小肠息肉8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例,钩虫病5例,麦克尔憩室及多发憩室5例,小肠淋巴瘤3例,无明显异常9例,阳性率91.4%(96/105)。其中4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75.0%(30/40);75例患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33.3%(25/75)。根据胶囊内镜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90.0%(36/40),而根据临床特征及消化道造影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69.2%(45/65)。结论小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息肉、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麦克尔憩室及淋巴瘤等。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高于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能提高1次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胶囊内镜对35例在传统的小肠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小肠疾病患者进行了全消化道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诊断准确率和实用价值。方法24例原因不明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接受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胶囊内镜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产品。2种检查方法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中21例通过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总检出率为87.5%。24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后,有阳性发现者11例(45.8%),另13例无异常发现。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均经活检病理和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5%,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为25%。在耐受性评估方面,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进镜的耐受性最佳,以后依次为非麻醉经肛方式和非麻醉经口方式。所有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者中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经口和经肛方式结合能使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②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胶囊内镜检查。③胶囊内镜在小肠多节段病变和长段病变的诊断上仍有一定价值。④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易为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恰当时机.方法:分析了109例胶囊内镜检查的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CER)的关系,GTT与小肠通过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SBTT)的相关性,完成与未完成全小肠检查者GTT的差异,小肠肠腔狭窄者完不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结果:胶囊GTT分别为≤30min,30-60min,60-90min,>90min的各组之间的CER无统计学差异(P=0.971);胶囊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者注射胃复安后,其SBTT明显短于非胃复安组(t=-2.027,P=0.046);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GTT(45.6min±35.8min,n=85)与未完成者的GTT(42.0min±36.4min,n=2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65);小肠肠腔狭窄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是无狭窄者的6.588倍(OR=6.588,95%CI=1.866-23.258,P=0.004).结论:过早使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可能并不一定有助于CER的提高,胶囊在胃内停留超过90min的要考虑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整个送胶囊过程最好在30min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各段小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受检者行严格小肠肠道清洁,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的SB胶囊内镜行全小肠检查。根据小肠肠腔特点和Given定位系统,将小肠分为3段。统计各段小肠的肠道清洁度、病变检出率和评价病灶表面特征的观察效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受检者完成检查。47例受检者完成全小肠观察,10例受检者共发现13处观察效果不佳,约占总受检病例数的18.9%;其中第1、第2和第3段小肠发现清洁欠清晰数分别为4、1和8,分别约占总数的31.8%、7.7%和61.5%。42例受检者发现病变,共发现病灶约75处,部分病灶表面特征观察效果欠佳。3段小肠总病灶数无明显差异,但3段小肠的非炎症病灶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7%、50.0%和33.3%。结论胶囊内镜检测第2段小肠有良好观察效果及病变检出率;改进检查条件有助提高胶囊内镜在第1段和第3段小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和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以上进口设备的价格和检查费用昂贵,难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5年3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OMOM胶囊内镜正式投放市场。现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以来25例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资料,以阐明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发症。(2)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平均时间为44min(6—135min),小肠内滞留平均时间为334min(90—433mim)。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42例,未通过12例。52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平均时间为24h(5h 10min~72h)。(3)检出了小肠癌、淋巴瘤、息肉、平滑肌瘤、黄色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炎症、蛔虫症、鞭虫症、异物及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黏膜、血管及黏膜下等病变的检出能力较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为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最大缺点是观察不能重复,不能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