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茜  常凤鸣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72-73,94
目的 :探讨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1 0例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CT/MRI以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多数急性起病 ,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Korsakoff遗忘综合征 ,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 ,预后差。结论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昏迷综合征 ,诊断主要依据 CT或 MRI,DSA检查对于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深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基底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识障碍11例,眼球运动障碍9例,瞳孔异常6例,眩晕、呕吐为首发症状8例;CT及MRI显示丘脑梗死11例,中脑梗死9例,枕叶梗死6例,小脑梗死3例,颞叶梗死2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老年人多见,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CT及MRI发现单侧或双侧丘脑、中脑、枕叶、小脑、颞叶病灶可确诊,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3.
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6例经头颅CT确诊,余15例经MRI确诊,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症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预后较差。头CT及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临床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8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和1.5TMRI行常规T1WI、T2WI和质子像检查。结果5例患者CT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异常低密度,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低密度改变;MRI5例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2例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小脑齿状核,1例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1例基底节受累病灶囊性变。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可以特异性累及基底节区和齿状核,CT、MRI结合临床均可正确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MRI可早期发现脑改变。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有多种形式,以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结论:TOB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预后较差。临床拟诊病人早期行MRI检查更能提高诊断率,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杨新官  邱维加  丁可  刘光俊  戴文海 《重庆医学》2012,41(23):2361-2363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两侧基本对称,其中1例累及额叶白质。7例MRI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其中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FLAIR显示4例灰质受累,大部分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图高信号或等信号,1例局部病灶ADC图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8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7例1~4周后复查MRI脑白质病灶恢复正常。1例1周后复查CT额顶叶病灶低密度影消失。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产妇PRES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围手术期产妇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2例接受MRI增强扫描,2例行MRA及MRV扫描,4例行MRI平扫复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子痫前期/子痫期症状,急性起病.MRI呈长或等T1信号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呈更高信号,DWI序列呈等信号,未见强化,血管未见异常.病灶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多呈对称性分布,脑皮质、基底节等部位也可累及.4例复查MRI平扫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MRI的T2Flair和DWI序列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扫描序列,双侧顶枕叶白质对称性受累是PRES的典型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Wernicke脑病(W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治疗确诊W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6例可见导水管周围对称性异常信号,5例可见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周围、乳头体对称性异常信号,2例可见丘脑下部异常信号。所有病灶呈现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略低信号。病灶边界模糊,D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2例Gd—DTPA增强后病变区域呈斑点状对比强化,临床治疗后病灶范围均有所变小,上述病灶CT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有其特异性,T2-FLAIR有利于病灶显示,DWI对WE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高场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证实的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MRI显示双侧丘脑、第3、4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广泛对称性异常信号,其中4例显示乳头体异常信号;1例穹窿异常信号,上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结论:非酒精性中毒Wemieke脑病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对其临床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6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CT示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1例患者MRI显示双侧顶枕叶多发异常信号,在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随访CT显示所有患者病灶范围、数目逐渐变小、减少,甚至消失.结论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好发于顶枕叶脑白质,也可见于基底节、额颞叶.顶枕叶呈双侧对称性,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临床上均有血压突然升高.一般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3.
子痫性脑病的CT和MRI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子痫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为子痫性脑病患者的头部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其头颅CT表现及MRI中FLAIR、DWI、ADC值变化.结果 5例患者头颅CT发现异常,以顶枕叶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内基本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为主;8例患者头颅MRI发现异常,病变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FLAIR较高信号,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升高,病变主要以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及脑干多见,且为可逆性改变.结论 本病头部可逆性的影像学改变为血管性水肿所致,常累及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等后循环系统皮质下白质,特别是CT显示后循环对称性低密度灶,MRI中FLAIR、DWI、ADC等有助于子痫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脂肪栓塞(CFE)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FE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7例外伤后第1天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病灶,1例伤后第4天颅脑CT检查显示脑内多发边界不清低密度灶。6例伤后第1天颅脑MRI检查显示脑内多发等T1、长T2信号病灶,于DWI上呈均一高信号。CFE病灶主要位于两侧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丘脑区、两侧额、顶、枕叶皮层和皮层下区;病灶常多发,对称分布,呈细小点状或小片状,分布密集。结论:CFE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可早期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颅脑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的颅脑CT及MRI表现,并对病变部分显示情况对比。结果CT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钙化,CT值50.3~434.0 Hu,MRI T1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CT示:双侧苍白球钙化12例,双侧尾状核钙化10例,丘脑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10例,两侧额、顶叶多发钙化6例。结论MRI所显示的病变在CT上均可显示,早期钙质沉积的显示MRI可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王东生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49-165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解剖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中,伴有高血压病30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23例;42例均呈急性突然起病,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2例,眼球运动障碍29例,瞳孔异常改变17例;CT或MRI检查显示双侧丘脑内侧对称性分布的"蝶形"影像,提示脑干梗死33例,丘脑梗死23例,小脑梗死16例;一般治疗均采用控制血糖、血压、降脂和脱水等常规治疗,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冬凌克栓酶,抗栓治疗应用肝素加泵静点,自由基清除剂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结果: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0例,无效6例,死亡2例,有效率80.95%。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情危重,早期进行溶栓、抗血栓形成、应用脑细胞保护剂、抗自由基、控制血糖、血压、降脂和脱水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和MRI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病变均为多发;侵犯基底节区27例,丘脑9例,皮髓质交界区23例;累及小脑及脑干9例;CT平扫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均匀小结节增强25例;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增强30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肿块状强化4例;MRI检出病变比CT多.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出现基底节区的多发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强化病灶,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CT和MRI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均是有效的诊断方法.MRI对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 结果 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 结论 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资料。结果4例病灶局限在丘脑并双侧对称,1例病灶以双侧丘脑为主累及右侧额叶,1例病灶位于丘脑并同时累及基底节区;6例病变均呈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边界不清,DWI图呈略高信号,ADC图呈略高信号。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MRI表现为较特征性的丘脑受累,MRI能真实地显示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女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分别为孕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以突发头痛、子痫、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特点,CT及MRI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呈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无强化。行快速降压、脱水、调整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抗惊厥及支持治疗,症状1周左右消失,SLE遗留视力模糊。随访MRI显示病灶消失,SLE枕叶见片状梗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