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第3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4大癌症死亡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锯齿状息肉(serrated polyposis,SPs)分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SA/P)、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除传统的腺瘤-癌序列途径,TSA和SSA均可通过锯齿状途径导致结CRC,又因TSA较为罕见,故SSA是该途径导致CRC的主要病变。本文总结了SSA/P的相关因素、组织学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是锯齿状病变的一种,具有高度恶变潜能,不同于传统腺瘤的癌变途径,SSA/P可通过锯齿状通路进行癌变,如SSA/P伴细胞异型增生,其进展到结直肠癌(CRC)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但SSA/P在内镜下易被误诊为增生性息肉(HP),鉴于其误诊率及恶变潜能较高,本文对SSA/P的内镜特征、治疗及随访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锯齿状病变代表一种异源性病变,其中一些具有恶性潜能。进一步明确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广阔思路。 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切除的788例结肠息肉病变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按不同的检测方法确定每种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变的比例通过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占息肉总数比例较高(508,64.6%),好发于远端结肠(381,75.1%),多数伴有急性、慢性炎反应(330,64.9%;178,35.1%);而在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传统性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具有较多以下特征如伴发急性炎反应,平滑肌束长入固有层。以及临床特征中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伴异型增生中BRAF检测阳性44(62.8%)、19(35.2%);而且有肠病恶变的患者中(TSA)比例较高42例及随访健康的患者中(HP)比例较高49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8,P<0.05) 结论锯齿状病变仍是一种在基因水平认识不足的综合征,而且与结肠腺癌的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无从论证。因此,临床病理工作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在需要每年检查结肠镜的患者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同时具有增生性息肉(hyperplasic polyp,HP)的锯齿状结构和传统腺瘤异型性上皮特征的一种新腺瘤类型。具有锯齿状结构的病变包括HP、HP腺瘤混合性息肉(admixed hyperplasic polyp/adenoma,HP/AD)和SA。近年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认为,HP可能是一种结、直肠癌发生新途径的早期阶段,即“HP—SA-癌”途径。SA组织学发生、形态结构、分子遗传学改变等具特殊性。有研究表明,SA可在2年内发展为进展期大肠癌。因此HP和SA作为一种新的癌前病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9年1月-2013年10月检出的225例结直肠SA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中男148例,女77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53.5±14.3)岁。以单发型多见(87.1%)。在同期结肠镜中的检出率为2.1%。内镜下形态以扁平型和广基型居多(64.3%、20.0%),多数病变直径在10 mm以下(83.1%);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病变大小和形态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62、12.2168,P0.05)。全部病例中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30例(13.3%),非广基锯齿状腺瘤(包括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195例(86.7%)。SSA/P中有20例位于右半结肠(66.7%),平均直径13.3 mm。其中6例SSA/P呈侧向发育型息肉,均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伴腺上皮异型增生12例,另有3例腺瘤癌变。结论结直肠SA临床相对少见,内镜下形态及分布部位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SSA/P。有必要对结直肠SA进行明确分类,并对其发展、转归做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是一种具有锯齿状隐窝结构的息肉类型,根据WHO分类标准,分为增生性息肉(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三种亚型。目前认为,除了已知的致癌途径,包括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新途径,而SSA/P被认为是锯齿状通路的早期前驱病变。因SSA/P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临床意义,现对其特征、癌变途径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大多数结直肠癌由良性腺瘤和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在组织学上,结直肠息肉分为腺瘤,锯齿状息肉和其他罕见息肉。直到2010年,结直肠锯齿状息肉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病变,病理学家和胃肠病学家将其报告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 HPs)。然而,锯齿状息肉中的无柄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 SSL)作为第二常见的锯齿状病变类型,与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一起被认为是CRC的重要前体病变。而SSL由于其扁平、苍白、被覆黏液而经常被漏诊误诊。因此,本文对锯齿状息肉的来源及检测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对其进行更早、更准确的识别,减少CR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散发性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途径包括腺瘤-腺癌途径(包括锯齿状腺瘤癌变的锯齿状途径)、De novo途径和炎症-癌症途径,后者即炎症性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癌变途径;由此途径癌变产生的CRC被称为结肠炎相关性CRC(colotis associated cancer,CAC)。鉴于CRC和UC  相似文献   

9.
背景: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是一组具有恶性潜能的组织学异质性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HP)、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SSA/P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之一。目的:分析结直肠锯齿状息肉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点,提高临床和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复习江苏省南通和苏州地区三家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的结肠镜检查资料,筛选出内镜或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锯齿状息肉病例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直肠锯齿状息肉占近5年结肠镜检查的0. 1%(40/39 607),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6. 5±13. 4)岁。对46枚有代表性的息肉进行分析(SSA/P 9枚,TSA 13枚,HP 24枚),不同类型锯齿状息肉的临床特征以及内镜下部位、形态和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SA/P与TSA的异型增生检出率及其严重程度、癌变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直肠锯齿状息肉临床上相对少见,不同类型病变的内镜和病理学表现有其自身特点。SSA/P和TSA有重度异型增生和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原因,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普遍认同大肠腺瘤是大肠上皮从良性向恶性演变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具恶变潜能的癌前状态。国内外学者对大肠腺瘤进行着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近年来大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简称锯齿状腺瘤)正日益受到关注。大肠锯齿状腺瘤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细胞学特点由Goldman等于1970年最先报道,1990年Longacre等报道了110例,并首次将这类病例命名为大肠锯齿状腺瘤。据报道大约5%~10%的锯齿状腺瘤病灶内发生黏膜内癌。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大肠锯齿状腺瘤定为大肠的第四种腺瘤病理形态(前三种是管状腺瘤、  相似文献   

11.
<正>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已跃居第3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1]。2020年我国CRC总发病人数为55.5万,位列我国各癌种的第2位。结直肠息肉与CRC的发生高度相关。传统的腺瘤-癌序列途径和锯齿状息肉致癌途径均参与CRC的形成[2]。肠镜检查作为临床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可治疗肠道息肉,降低CRC发病率和病死率[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近焦窄带光成像(near focus narrow-band imaging, NF-NBI)鉴别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 HP)及无蒂型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结果为HP或SSA/P,且数据库内有清晰NF-NBI图像的65例病变资料。由3名高年资医生分别观察NF-NBI图像,包括扩张的隐窝开口(expanded crypt opening, ECO)及增粗的树枝样血管(thick and branched vessel, TBV),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ECO与TBV对于HP及SSA/P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5例病变中,病理结果显示SSA/P44例,HP21例。ECO对于SSA/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0.3%(106/132)、85.7%(54/63)和82.1%(160/195);TBV对于SSA/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38.6%(51/132)和82.5%(52/63)、52.8%(103/195)。ECO联合TBV对于SSA/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8%(112/132)、73.0%(46/63)和81.0%(158/195)。结论 NF-NBI下ECO对于诊断SSA/P具有较高灵敏度。ECO与TBV联合诊断,有助于SSA/P与HP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3种类型。由于锯齿状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癌变途径及内镜下特点,本...  相似文献   

14.
<正>锯齿状病变(serrated lesions,SL)是一组以上皮锯齿状结构为特征的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广基锯齿状病变和传统的锯齿状腺瘤[1],大约30%的结直肠癌通过锯齿状病变途径发展而来。根据2019年第五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1],将锯齿状异型增生作为胃异型增生的一个亚型,分为低级别锯齿状异型增生和高级别锯齿状异型增生,这一亚型也被称为锯齿状腺瘤。然而,关于胃锯齿状腺瘤的研究较少,其临床意义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对贲门锯齿状异型增生伴黏膜内癌的研究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贲门锯齿状异型增生伴黏膜内癌的病例,并附有内镜图片和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镜及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锯齿状息肉/腺瘤的检出率正不断升高。与传统息肉相比,锯齿状息肉/腺瘤可能具有更高的癌变率以及更快的癌变进程。因此,针对其癌变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被认为在其致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文对锯齿状息肉/腺瘤癌变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Serrated adenocarcinoma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subset of colorectal cancer(CRC),which account for about10%of all CRCs and follows an alternative pathway in which serrated polyps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adenoma as the precursor lesion to CRC.Serrated polyps form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colorectal lesions that includes hyperplastic polyps(HPs),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and mixed polyps.HPs are the most common serrated polyp followed by SSA and TSA.This distinct histogenesis is believed to have a major influence in prevention strategies,patient prognosis and therapeutic impact.Genetically,serrated polyps exhibited also a distinct pattern,with KRAS and BRAF hav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its development.Two other molecular changes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serrated pathway includ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the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will addres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serrated polyps,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will update the most recent findings of its molecular pathways.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biology and malignancy potential is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a surveillance approach in order to prevent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大肠锯齿状息肉: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概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锯齿状息肉,不仅包括传统的增生性息肉(HPP)和锯齿状腺瘤,还包括新命名的无蒂锯齿状腺瘤(SSA)。近年来,大肠锯齿状息肉这一概念已获得广泛认可。由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某些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大肠癌病例而言,SSA很可能就是其癌前病变。然而,要接纳SSA这一概念还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在诊断方面也还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SSA)属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基因学改变,其内镜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有别于其他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且与新近提出的结直肠癌变的锯齿状通路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SSA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的前期病变,可直接发生癌变.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这一病变的认识.本文就SSA的定义、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锯齿状癌变途径是近年来提出的大肠癌发生的一条新的癌变途径,包括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混合性腺瘤。与传统的腺瘤-癌途径不同,以β-catenin为核心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在锯齿状癌变途径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β-catenin在锯齿状癌变途径中主要起黏附作用。β-catenin粘附和转录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翻译后修饰(磷酸化)和构象变化(C端折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中青年人大肠中不同肠段的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个体内镜医师改善不同肠段的结肠镜检查效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9名个体内镜医师2013年1月~2013年6月共进行的2 419例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资料,其中老年组(≥60岁)453例,中青年人组(〈60岁)1 966例;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肠段分别计算9名内镜医师平均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比较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平均息肉、腺瘤检出率(53.9%、30.1%)均高于中青年组平均息肉、腺瘤检出率(38.5%、19.5%)。与右半结肠比较,中青年组左半结肠各肠段的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更具良好的相关性。老年组回盲部(r=0.66,P〈0.05)、乙状结肠(r=0.77,P〈0.05)及直肠(r=0.47,P〈0.05)的息肉检出率与腺瘤检出率相关性较低;老年组左半结肠的腺瘤检出率(21.8%)与近端结肠(20.3%)无明显差别。[结论]我们应该提高对大肠不同肠段息肉、腺瘤检出率的关注程度;应适当放宽老年人进行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提倡老年人尽量进行结肠镜检查,减少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并加强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