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过敏性紫癜(AP)患儿的胃肠黏膜的损害,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2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在空腹情况下通过胃镜检测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改变,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28例AP患儿胃黏膜病变检出率46.4%(13/28)。其中腹型AP、皮肤型AP、混合型AP的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较高,而肾型AP、关节型AP几乎无胃黏膜损害。其损害部位以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为主,且胃黏膜相对较轻而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损害较为严重。 结论:AP患儿在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其中腹型AP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因此胃镜在AP黏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为AP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胃底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通过胃镜诊断的 5 1例胃底胃癌病例。结果 :应用胃镜检出的 5 1例胃底胃癌中 ,早期胃癌 6例 (小胃癌 4例 ,微小胃癌 2例 )。胃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初步诊断为胃底胃癌的 13例中 ,行内镜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胃底胃癌的 8例 (符合率为 6 1.5 % ) ,其中早期胃底胃癌 1例。结论 :临床、胃镜、胃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相互结合 ,可提高早期胃底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17-119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检查的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300例,对其均行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和纤维胃镜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显示,急慢性胃炎198例,胃癌23例,胃石症7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其他16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8.67%)高于纤维胃镜诊断准确率(87.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病灶部位显示,胃底30例,胃体98例,胃窦102例,十二指肠球部52例,其他18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的依从性(95.00%)高于纤维胃镜(81.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阿司匹林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肠黏膜损伤而就诊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42例和观察组(埃索美拉唑组)45例,药物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P根治率及胃镜下黏膜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痛5例,恶心3例,反酸2例;HP根治率:91.11%;痊愈2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腹胀痛7例,恶心3例,反酸3例,黑便1例;HP根治率:83.33%;痊愈18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有效率:88.10%。两组患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阿司匹林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熊炬  陈雄  宋巍  李义亮 《海南医学》2016,(20):3403-340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腹腔镜和胃镜双镜下行胃部分切除术的201例临床确诊为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的瘤体位置及大小、术后病理结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01例患者均在腹腔镜和胃镜双镜下成功行胃部分切除术,未出现围手术期间死亡和中转开腹,平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或死亡,5例患者出现反流相关临床症状,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均较好;瘤体距贲门或幽门平均(2.9±1.0) cm,距离贲门最近1 cm;病变分布:胃底108例(53.7%),贲门近小弯侧5例(2.5%),胃体58例(28.9%),胃窦30例(14.9%);患者肿物直径2~5.8 cm,其中5例(2.5%)肿物<2 cm,3例(1.5%)肿物≥5 cm;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胃肠间质瘤166例、异位胰腺17例、类癌5例、脂肪瘤5例、神经鞘瘤4例,平滑肌瘤4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的安全可行手段,胃镜在及时定位及保留贲门和幽门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大染色胃镜下氩气刀(APC)在治疗胃黏膜隆起糜烂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胃炎伴隆起糜烂的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小凹为D、E和F型的80例患者纳入治疗,应用APC9800型氩气刀对病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临床结果及价值,并于治疗后1月放大染色胃镜复查随访疗效。结果APC治疗胃黏膜隆起糜烂病灶384处,每个患者平均4.3处,1个月后复查随访,73例(91.2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放大染色胃镜复查发现,68例(85%)患者病灶基本消除,原病灶处均覆盖新生的黏膜上皮及肉芽组织,胃小凹为A、B型的患者57例(83.82%),胃小凹为C型的患者11例(16.18%),7例(8.75%)患者仍有症状,镜下观察胃小凹仍为D、E和F型,需要再次APC治疗。APC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2~3天后可消失,并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放大染色胃镜能准确识别胃小凹的形态,使APC更能准确地治疗胃黏膜隆起糜烂病灶,治疗效果肯定,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94-1196
目的:探讨无气管插管无痛胃镜治疗胃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例胃疾病患者采用无气管插管无痛胃镜治疗,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2例患者在无气管插管无痛胃镜下治疗,过程顺利,均得到较好的疗效。结论:无气管插管无痛胃镜下治疗胃疾病疗效较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薛拥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72-147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胰腺炎并胃损害发病原因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资料完整急性胰腺炎118例,对其并发胃损害病例77例的发病原因、内镜表现、病情程度、临床症状、血清胃泌素变化、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炎78例中,胃损害占69.2%;酒精源性胰腺炎26例中,胃损害占65.4%。118例急性胰腺炎胃泌素平均值(87.64±15.45)μg/ml,同时血淀粉酶(230.24±33.36)U/ml,两者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68例胃损害患者胰腺炎发病时血清胃泌素(83.65±16.23)μg/ml,恢复正常时(77.46±18.25)μg/ml,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胰腺炎轻度57例中,胃损害占56.1%;中度46例中,胃损害占67.4%;重度l5例中,胃损害占93.3%。胆源性胰腺炎HP感染27例(50.0%),酒精源性感染7例(41.2%)。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并不是酒精的直接作用,也不是通过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这一途径引起,HP感染在胰源性胃损害的发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胃粘膜损伤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胰腺本身病变所致的胃粘膜损害因素加重和抗损害能力的削弱有关。治疗应积极应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及早使用抑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9.
吴学红  翟穗燕 《华夏医学》2006,19(6):1127-1128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残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确诊为残胃炎48例,均给予铝碳酸镁1.0g,3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胃镜下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本组患者1个疗程,临床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治愈30例(62.5%),好转18例(37.5%),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少。结论铝碳酸镁可结合胆汁酸,保护胃粘膜,多潘立酮能协调胃肠运动,减少胃胆汁反流,二者联合可有效缓解残胃炎的症状,是治疗残胃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96-1697
目的:探讨治疗可口可乐联合胃镜破碎术治疗胃柿石的效果。方法:将46例胃柿石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进行胃镜破碎术治疗,研究组23例患者服用可口可乐联合胃镜破碎术予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1.30%、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26%(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显著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可口可乐合并胃镜破碎术治疗胃柿石疗效确切,创伤小,经济,操作安全方便,减少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方法。方法:本组胃镜下食道均可见点状及条状充血,25例患者食道可见溃疡、糜烂;所有患者均做24h食道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86分,提示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28.5%),有效26例(61.9%),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为90.4%。结论:喉镜、胃镜和24h食管pH监测可协同诊断被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胃食管反流病,采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能凑效。  相似文献   

12.
高兴  谢景来 《广东医学》2013,34(7):1094-1096
目的探讨口服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的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服均匀有回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进行胃肠超声检查,通过胃的标准切面及其他切面观察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的显像效果和各种正常、异常声像图表现。结果 714例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优良显像449例(62.9%),一般显像254例(35.6%),显像不良11例(1.5%)。其中89例与胃镜、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准确率分别为88.8%(79/89)、78.7%(70/89)。结论口服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的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筛查及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准确率,为患者检查胃肠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3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内镜中的表现 ,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对 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为胃恶性淋巴瘤的胃肠钡餐和胃镜在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 5 2 .0 % ,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 (粗大皱襞型 ) 8例 ,溃疡型 4例 ,肿块型 3例 ,浸润型 3例 ,混合型 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 30 .8% ,主要表现分为溃疡型 7例 ,弥漫浸润型 4例 ,肿块型 5例 ,巨大皱襞型 6例 ,混合型 4例。而术前联合应用胃镜和胃肠钡餐对胃淋巴瘤的诊断率可达 71.4%。结论 :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 ,将有助于胃恶性淋巴瘤诊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佘德宇  张天晓  卢淑玲 《吉林医学》2012,33(18):3841-3842
目的:探讨胃镜套扎与保守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套扎注射治疗组37例,保守治疗组37例。结果:套扎注射组患者显效27例(72.97%),有效8例(21.62%),无效2例(5.41%),总有效率为94.59%,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胃镜下套扎书联合组织胶注射能够有效提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止血率,改善患者静脉曲张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时胃肠通过障碍的处理。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不干预组39例患者吞服胶囊后不予任何处理,药物组48例患者在吞服胶囊后1 h胶囊仍停留在胃内者给予莫沙比利,胃镜组15例吞服胶囊1 h胶囊停留胃内者在无痛胃镜下用圈套器将胶囊推送至十二指肠,检查结束后,对比3组小肠完整检查率和胶囊在胃和小肠的停留时间。结果:在胃排空时间方面及小肠检查完成率方面,药物组和胃镜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组和胃镜组分别与不干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要实时监控胶囊在胃腔运行情况,对于胃肠通过障碍者,首选药物干预,胃镜输送法仅仅适用于胃腔变形和胃轻瘫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治疗前后RA伴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的变化。方法:将经过8周治疗的42例R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42例RA患者分成RA轻度贫血组、RA中度贫血组和RA非贫血组,把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b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42例RA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25例(59.5%),严重程度分为中度贫血和轻度贫血,中度贫血患者为7例(16.7%),轻度贫血患者为18例(42.9%),未发现重度贫血。RA轻度贫血组的Hb上升6.2g/L,RA中度贫血组的Hb上升17.1g/L,RA非贫血组的Hb上升1.6g/L。结论:贫血是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高。严重程度分为中轻度,对RA伴贫血患者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后,Hb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8.
汤筱池 《吉林医学》2010,31(22):3758-375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胃肠神经病患者108例均接受胃镜及Hp感染检测。结果:108例临床诊断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患者Hp根治率为84.2%(91/108),所有病员抗Hp治疗后胃肠道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肠道症状较重,抗Hp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1例胃流出道恶性梗阻患者行无痛胃镜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完成,金属内支架一次置入成功20例,成功率95.2%,1例二次置入成功,总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植入支架后梗阻均解除,消化道通畅时间1~25个月,平均(5.2±4.4)个月。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疗效确切,应用无痛胃镜协助能为术者提供较多便利,以及减少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GER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口服,对照组单独予以泮托拉唑口服,6个月为1疗程。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及8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及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及86.1%,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联台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